我的音樂教師演講稿

  教師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你知道多少?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想象此刻你正坐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大廳裡,樂隊指揮手中的閃閃發亮的指揮棒在空中優雅的舞動。悠揚悅耳的音調飄揚在你的周圍。靜靜地閉上雙眼,敞開心扉。小提琴精妙的振顫會把你帶入到天堂祈福的心境;大提琴微弱低沉的嘆息會使你想起一位老人在風中散步,沉浸在童年時代寧靜和摯愛的回憶中;長笛輕快的獨奏使你從想象中猛醒;流暢的音符像一群飛舞歌唱的燕子在呼喚春天的來臨。

  爸爸經常說,小時候,沒有播放溫柔甜美的搖籃曲,我就會焦躁不安,甚至很難入睡。上學後,我成了民樂隊的一員,音樂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每當我學習累了,或者情緒失落時,我拿出自己心愛的大提琴,輕輕奏上一曲自己喜愛的曲子,一切不快頓時煙消雲散。音樂,除了音樂,沒有什麼對我的身心和情感有如此奇妙的影響。民樂隊中,二胡、陶笛、竹笛、揚琴等等,每天下午的訓練,沒有一個同學怕苦怕累,對於愛好音樂的人來說,今天認識一個譜子,明天學會一個手勢,後天練一首曲子,每次的訓練都是一次進步,都是一種享受!

  其實,音樂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存在於我們耳聞目睹的一切事物之中;存在於海的波濤,清風細語,悅耳鳥鳴之中;無論你身在何處,都會聽到音樂。音樂與我們同在,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音樂;哪裡有音樂,哪裡就有希望。我們能夠拿起自己心愛的樂器,與音樂、與自然融為一體,那將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認為: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親愛的同學們,學會識譜,學習一門自己喜愛的樂器,去享受音樂的樂趣吧!感謝大家的聆聽,我的發言到此結束!

  二

  音樂教育心理學是專門研究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師生相互作用的各種心理現象以及教與學的心理規律的。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的心理活動都在發生、發展和終止。所以瞭解學生在學習時心理上可能會有的變化及時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是有效教學的最佳方法,而音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更需要扮演好各種不同的角色才能在現在的音樂教學中得以勝任。

  一、 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用一定的世界觀和道德行為規範塑造學生的良好的審美心靈,教師必須清楚,音樂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二、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向學生傳授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並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音樂才能的發展和身心的健康。

  三、學生身心健康的保健者:讓學生能真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音樂教師要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予以足夠的關注,能通過音樂的學習引導學生用健康的人生觀生活。

  四、學生集體的組織者:音樂教學不光涉及課堂教學還涉及到學生的課餘生活中,音樂教師要將這兩個方面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成為學校音樂生活的組織者和倡導者,注意培養音樂積極分子和骨幹,更要發揮好大部分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組織觀和集體觀。

  五、孜孜不倦的學習者:音樂教師要想把音樂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自己就必須要具備紮實的音樂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更要有強烈的再學習的意識,在現代這個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時代,音樂教師的知識的容量和質量都是要進一步得到提高的,這樣學生在聽課時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知識體系。

  本書還非常系統地在音樂的很多方面都作了詳盡的闡述,是一本音樂教師不可不讀的書。

  三

  閒暇之餘,我有幸閱讀了《中小學音樂教育》這本雜誌,整本書既有理論深度,又是能指導教改實踐的教育刊物,對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通過閱讀《中小學音樂教育》,使我對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教學論的理論觀點又有了新的認識,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也明白了許多,下面談談自己讀後所想到的點滴感悟。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是素質則其人教育的靈魂。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興趣是參與的“嚮導”,參與是吹遍興趣之花的春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一、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引導參與。

  一節課的教學效果與孩子的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聯絡。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教學,既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求知興趣,也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自始至終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活動。興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動學生不懈地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激發興趣的匯入方法很多,故事法、遊戲法、情境法、討論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據所教的內容做到新穎別緻,豐富多彩,運用得好會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興奮狀態,這樣孩子們對音樂課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興趣,調動參與

  從目前音樂教學現狀看,大多數老師都已注意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但個別還存在著“滿堂灌”的現象,這樣學生處與機械接受理解的地位,體會不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視唱教學一直是音樂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在進行視唱練習時,以往的做法是:教學生認清唱名,視唱前就做一些輔助性的節奏練習等。如介紹歌譜的旋律特點,該注意的某些音樂符號,歌曲中重難點拎出來做預備視唱練習,反覆練習直到“學會”。這樣做的優點是學生對於歌譜的認識和音樂理論知識由陌生和困難逐步瞭解學會,弊端是學生由於預先知道了教學中的重點,課堂氣氛很不活躍,甚至沒有興趣,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嘗試引導學生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及時評價,積極參與

  音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激勵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對素質好的學生,因為它們的成功率比較高、自信心比較強,評價他們的學習可以嚴格一點,有利於促進他們更加勤奮,對於素質較差的學要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如個別五音不全的學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豎笛、敲打擊樂比較好,教師應及時的評價“很不錯,以後還要多練。”激發了後進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後進生的參與意識。在教師的幫助下,使學生們在不同的起跑線上自我完善。

  總之,《中小學音樂教育》以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表達出來,很好地幫助了我們音樂教師整理教學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並積極探索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注重把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於實際教學,指導教學工作,同時也注重將教學經驗總結上升到理論層面。讀了此雜誌,讓我感觸很深,留給我思考的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