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漢語中最容易畫蛇添足的十個詞

  漢語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語言之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尤其是近百年來的改良,漢語的詞彙不斷增加(語義也有較好的繼承性);近代以來,漢語也從各種外語那裡“拿來”了很多“外來詞”,從另一個方面豐富了漢語的詞彙。

  有些詞彙,居然在傳媒發達的現代社會被人慢慢遺忘用法;“外來詞”在引進時被生吞活剝,造成使用不合規範。詞彙的用法歷來是語言使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詞彙使用的失當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以下是從一些報刊上看到的詞法失當的例子,共有十個,有“畫蛇添足”之嫌。這十個詞是:凱旋、士多、目睹、蒞臨、莘莘學子、問鼎、報刊、報道、坦克、鐳射。

  那些詞彙“畫蛇添足”用法失當的現象在日常人際交流和各類媒體上頻頻出現,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因為大部分受眾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反正看著聽著說著都挺順的。平心而言,那些誤用並沒有給理解帶來多大障礙,甚至反而成為正統。那就可能需要站在語言學的高度來解釋了,這裡僅就詞法作些探討。

  1.凱旋(出錯情況:勝利凱旋、凱旋歸來、凱旋而歸)

  凱旋的原意是“軍隊獲勝歸來”,專指軍隊的,後來才用於其他人身上。在我國現今的和平年代,“凱旋”仍然是一個常見的詞彙,主要出現在對體育賽事的報道上。

  遺憾的是很多時候用錯了。在“凱旋”的前面或後面畫蛇添足,如“勝利凱旋”、“凱旋歸來”、“凱旋而歸”,這些都是不恰當的。

  “凱”本義是“軍隊取得勝利時吹奏的樂曲”(現在還有一個不算生僻的詞叫“奏凱”,也是同義),《禮記?表記》有言:凱以強教之,即以勝樂為訓。宋人劉克莊在其《破陣曲》也有“六軍張凱聲如雷”之語。因此,這個“凱”被引申為獲勝的意思。

  “旋”,《說文》中解釋為“周旋,旌旗之指麾也”;《小爾雅》直接解釋為“還也”;《字林》也解作“回也”,即返回之意。《說文》的解釋和《小爾雅》、《字林》的解釋看起來有點不相關,但從“還”的讀音可以考察出來,除了常見的“hai2”和“huan2”外還有一個“xuan2”(《古漢語字典》巴蜀書社),可見“旋”的解釋從“旌旗之指麾”到“返回、歸來”是有原因的。

  “凱旋”本來就包含了“勝利”和“歸來”兩個意思了,因此,在其前面加“勝利”或者在其後面加“歸來”、“而歸”都是不必要的。
  2.士多(出錯情況:士多店)

  "士多"是個外來詞,源於英語"store"的英譯,在港澳地區所在的珠三角用得比較多,由此推斷,"士多"這個舶來品很可能是在香港上岸的。

  在珠三角地區的很多城市,比如香港,比如廣州,都經常可以看到"XX士多"的店名。可惜的是,"XX士多店"的招牌也有不少。

  英語"store"是"店"的意思,其音譯"士多"自然也就是"店"的意思。在"store"的音譯"士多"後面再加個"store"的意譯"店",似無必要。

  3.目睹(出錯情況:親眼目睹)

  這個很可能說不上是錯誤,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說"親眼目睹"跟說"親眼看見"那樣:很自然、一點都不彆扭。而大家也一直這樣用著,可以說已經"約定俗成"了,從語言的功能角度來看,既然大家都這樣說並且彼此明白,那就是對的,充其量說是"語言上的特例",而不至於說是"錯誤"。

  而"目睹"究竟不等於"看見","目睹"在《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是"親眼看到",這就意味著在"目睹"前面加"親眼"是多餘的。

  4.蒞臨(出錯情況:蒞臨前來、前來蒞臨)

  "蒞臨"是個書面語意味很濃的詞彙,有著到位的表敬功能,因此在官方一點的場合,作為下級的人都喜歡用。

  在各個機關或其它單位,如果有領導來,"蒞臨"這個詞很可能就會出現在大門口的紅色歡迎牌上。這並無不可,問題是"蒞臨"這個書面語很多人只知道是表示尊敬的,卻不知道它的準確意思,於是出現了"歡迎XX領導前來蒞臨指導"或"歡迎XX領導蒞臨前來指導"。

  其實"蒞臨"本來就是"來到"的意思,只不過是專指"上級對下級的光臨",因此在"蒞臨"的前面或後面加"前來"都是"畫蛇添足"了。

  5.莘莘學子(出錯情況:一些莘莘學子、莘莘學子們)

  "莘莘學子"一般用為成語,其用法跟"芸芸眾生"差不多。但從其結構來看,似乎又不是成語那麼簡單。關鍵在於"莘莘"這個疊字構詞法。漢語中很多類似結構的詞,但不見得都是成語,比如"茫茫大海"、"皚皚白雪"、"累累傷痕"……

  撇開那些不說吧。

  《國語晉語》中出現了"莘莘征夫",其注為:"莘莘,眾多。"枚乘《七發》裡"莘莘將將"的"莘莘"也注為:"莘莘,多貌也。"由此可見,"莘莘"是"眾多的"意思。"莘莘學子"也就是"眾多的學生"之意。而從詞性來看,"莘莘學子"像是一個名詞,一個集合名詞。
  那麼,集合名詞前面加"一些"或者後面加"們",就好像說"一些人民"或者"人民們"那樣,總是有點彆扭。

  另外,想起有次聽演講的趣事,演講者把"莘莘學子"讀成"辛辛學子",聽到臺下暴笑之後改口,居然是"宰宰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