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世界水日的黑板報圖片

  一切生命的存在,良性環境狀況的執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水。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及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欣賞

  1

  2

  3

  4

  5

  關於世界水日的黑板報資料:中國水資源現狀

  我國的“水”存在兩大主要問題:一是水資源短缺,二是水汙染嚴重。有資料顯示,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為900立方米,並且分佈極不均衡。20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據監測,全國廢汙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億噸增加到2002年的631億噸。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汙染,並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汙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健康。

  為緩解嚴峻的水形勢:一是節水優先。這主要體現在控制需求,建立節水型社會。在國家發展過程中,選擇適當的發展專案,建立“有多少水辦多少事”的理念,杜絕水資源浪費。同時需要採用良好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積極發展節水的工業、農業技術,大力推廣應用節水器具,發現並杜絕水的漏洩,包括用水器具及輸水管網中的漏洩。 二是治汙為本。這要求我國的水汙染防治戰略應儘快實行調整,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控制和全過程控制。錢易認為,我國還有大量的工業企業仍然是粗放型的生產模式,工業廢水處理並不理想,即便實現了達標排放,還是有大量的汙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汙染程度已經超過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環境容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廢水的排放量還要增長,汙染物也會隨著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實行汙染物排放的源頭控制和全過程控制,汙染物排放會有較大幅度的削減,工業生產也可以做到增產不增汙。三是多渠道開源。這主要指開發非傳統水資源。錢易指出,為了提高供水能力,過去主要著眼於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即當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開發,當發現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和地表水逐漸枯竭後又想到遠距離調水。遠距離調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貴的基建投資和執行費用外,還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難,同時生態影響是來人們關心的又一重要問題。

  世界各國紛紛轉向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非傳統水資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汙廢水、海水、空中水資源。 據介紹,目前我國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只有60%,城市廢水利用幾乎沒有。而以色列的城市廢水利用達到90%,美國的洛杉磯也是利用處理過的城市廢水澆灌綠地。城市廢水的再利用不僅減少了汙染,還可以緩解水資源緊張的矛盾。

  另外,隨著技術進步,海水淡化成本趨低,並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業冷卻用水和沖洗用水。香港很多公用衛生場所的沖洗就是採用海水。中國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自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頒佈起,就確定每年的7月1~7日為“中國水周”。考慮到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的主旨和內容基本相同,從1994年開始,把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28日,進一步提高全社會關心水、愛惜水、保護水和水憂患意識,促進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