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開車掉頭地點的選擇和基本操作詳解

  汽車掉頭,是指汽車方向作180度改變。新手司機,經常在駕駛過程中出現掉頭方式不正確或者選擇路口不正確導致各種交通違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新手開車掉頭地點的選擇和基本操作

  一、地點選擇汽車掉頭,必須嚴格遵守道路交通治理條例的規定:"機動車在鐵路道口、人行橫道、彎路、窄路、橋樑、陡坡、斜道或輕易發生危險的路段,不淮掉頭"。因此,必須選擇交通量小的交叉路口、平坦、寬廣、路肩堅實的安全地段;根據路面寬度和交通情況,汽車掉頭可分一次順車掉頭或順車與倒車相結合掉頭。如無上述條件也可選擇利用路旁的空地進行掉頭。

  二、掉頭的基本操作汽車安全掉頭選擇了安全路段,接下來就是駕駛技術方面的問題了。要怎麼操作呢?

  1、順車與倒車相結合的掉頭。如道路狹窄不能一次順車掉頭,可運用前進或後退相結合的掉頭方法進行。掉頭時,應選擇安全的路段,發出向左轉彎的訊號。如果不打指示燈將有可能會造成交通事故,當前輪快要接近路邊或車輛前沿接近障礙物時踏下離合器,輕踏制動踏板,在車輛還未完全停止時並將方向盤迅速向右轉足,將前輪轉至後退所需的新方向,立即將車停穩。

  2、後退時,應觀察清楚後面車身的狀況,然後慢慢起步向右轉足方向盤,待車倒退至後輪將接近路邊或汽車後沿接近障礙物時,立即踏下離合器踏板,輕踏制動踏板停車,並利用停車前這一時機,迅速向左迴轉方向盤。使前輪轉至前進所需的新方向。此時如仍轉不過來時,可作再次後退或前進,反覆幾次至掉轉完成即可。

  3、一次順車掉頭。一次順車掉頭適用於交叉路口或較寬的道路。做這個掉頭時應,察道路情況,確認安全後,迅速向左轉動轉向盤至極限位裡。注意兼顧多方位交通動態。

  新手開車要注意的錯誤事項

  第一錯:低轉進擋

  現象:這是95%以上教練都在犯的錯誤:“車一動就換二擋,儘量進擋”。在與很多學車者溝通時,他們幾乎都是這樣的駕駛方式,因為學車時教練都是這樣教的。駕齡越長的老司機和教練,越固執地認為應該這樣駕駛,他們往往在發動機轉速1600-1800rpm時換 擋。本報一位車友駕車非常小心,很少超過2000rpm,因為他的教練諄諄教誨“低轉可以省油,對發動機也好”,但他的帕薩特只行駛了5000多公里就發 生髮動機抖動、氣門積碳。

  形成原因:過去中國的發動機和整車,從材質、設計,到工藝水平和除錯水平都無法接受高轉速和高速度的考驗,所以只能低轉速低速度。同時,從物理摩擦理論上,高轉速的發動機磨損要比低轉大;而且,低轉進擋在某些短時測試中是相對省油的駕駛方式。

  錯在哪裡:1、目前的發動機本是按照在較高轉速下工作設計的,各種部件的動平衡和轉動慣量等引數也都是以高轉速下為參考值設計,發動機材質和精度已經不需要“低轉保護”。如果發動機長時間在非正常的低轉工作狀態下工作,內部機件的負荷和磨損自然增加,抖動和叫杆兒現象經常發生。2、發動機長期低轉會造成燃燒不充分,有些部位會有積碳,有些部位會被粘粘乎乎的沒有完全燃燒的油漬糊住,進一步造成燃燒的不充分,惡性迴圈之下油耗會上升。而發動機的自潔能力又需在較高轉速時才有效。但基於省油,轉速也不能太高,最好在2000-3000rpm。

  第二錯:點剎

  現象:一些有經驗的教練會教一些絕活,如“點剎”―――以儘量快的頻率踩剎車並鬆剎車再踩剎車,如此往復。他們會宣告在雨天可以避免急剎車時車輛旋轉或翻車。

  形成原因:原來的汽車基本沒有配置ABS***防抱死系統***,一剎車車輪抱死,車輛會基於慣性前衝,而由於制動盤或制動 鼓已將車輪“抱死”,不能轉動方向盤,車輛通常會往前滑行,將輪胎著地一面迅速磨損,而迅速降低的附著力使制動距離較長。一些重心較高的前驅車可能在這種 情況下,由於車輛後部的慣性而翻車。“點剎”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車輛在某一點承受的同向力,並可在點剎過程中小幅改變行駛方向,避開障礙物。

  錯在哪裡:現在ABS已經成為絕大多數車的標準配置,在緊急制動時,電子控制每秒鐘“點剎”10-18次。在有了電子輔助之後,人為“點剎”已屬多餘。而由於人為“點剎”不斷鬆剎車延長了制動時間,自然大大延長了制動距離,在緊急情況下將非常危險。

  第三錯:過彎帶剎車

  現象:由於制動的提前量預留不夠或者根本就是意識缺位,很多教練習慣在彎道前略減速,而將主要的減速時間留在彎道中。

  形成原因:這是人一種本能的習慣,由於彎道帶來人對速度的謹慎,從教練到學生一般都會習慣在彎道中踩著剎車,以使內心更為踏實。

  錯在哪裡:入彎帶剎車會導致左右輪的剎車皮磨損有明顯差異,長期入彎制動會影響車輛的制動平衡性。車輛在入彎時,摩擦力已經具有減速功能,但各輪所受的力是不一樣的,制動將加大各輪之間的力量差別,影響車的左右平衡,加大了側傾幅度。教練應告訴學員,保持儘量充裕的直線剎車提前量,以使入彎的速度在自己較有把握的狀態;在入彎後出彎前,已經需要做好加速的準備了。

  第四錯:踩完離合踩剎車

  現象:為了避免新手或學員在駕車過程中“死火”,教練通常會將“半聯動”方式擴大化,讓學員多踩離合,碰到情況急剎車時,先把離合踩到底,再踩剎車。一些人在下山的長坡時,不自覺地採用了這樣的方式,以預防碰到緊急情況時制動“死火”。

  形成原因:新學車者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因來不及踩離合而“死火”,教練也因心疼自己的車要經常“重啟”,經常強調學員要“注意踩離合”,導致學員一碰到情況就踩離合,甚至有些學員左腳一直不敢完全離開離合踏板。

  錯在哪裡:左腳在正常行駛時不完全離開離合踏板,車略有顛簸,就會影響離合片的接觸,既縮短離合片壽命又損耗動力;先踩離合再踩剎車,就是放棄了發動機制動,等於 “空擋滑行制動”,將剎車任務完全交給了制動系統,這在下坡時尤其危險。在下長坡時,由於車輛勢能向動能轉化,通常會“越來越快”,此時掛1擋或2擋,通 過較大的傳動比使較低的發動機轉速與車輪關聯,達到“發動機制動”。而踩離合等於切斷了這種關聯,就是“空擋”。完全靠制動系統制動,剎車皮會越來越熱, 如果坡度較長較陡,剎車皮熱衰減可能導致制動失效,釀成悲劇。

  第五錯:聽音升擋

  現象:教練總是習慣教學員,“聽到發動機聲音到了這種嗡嗡的程度,就要升擋了”。

  形成原因:原來大部分車沒有轉速錶,而且發動機承受的轉速也較低,轉速略高就能聽到明顯的發動機轟鳴聲。在車型和發動機特徵比較單一的情況下,這種判斷方式是“經驗之談”。

  錯在哪裡:不同發動機的執行情況不能簡單根據聲音來判斷。教練所說的發動機聲音的“這種程度”,在不同車型上的發動機轉速相去甚遠,較好的發動機在4000rpm以 上的聲音也不讓人覺得難聽,達不到“這種嗡嗡的程度”。“嗡嗡”只是一種表象,除此之外,還應該根據發動機轉速特徵及參考轉速錶來確定升擋時機。但大部分 駕校教練都不會在教車過程中提到轉速問題。

  第六錯:反手打方向盤

  現象:為了轉急彎的方便,不少教練在轉向時,從方向盤的內沿往外反抓盤圈,以相對略短的手臂半徑拉轉方向盤。

  形成原因:這是一種圖方便的方式,很多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駕駛者都會這樣。

  錯在哪裡:普通路況下不會帶來多大的損傷,但形成“圖便利”的習慣後,駕駛時碰上不平路面,極容易形成駕駛者腕部受傷。尤其是在越野的過程中,車輪受到的撞擊傳遞到方向盤,反手抓方向盤嚴重時會導致腕部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