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地理知識點

  地理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生活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跨區域調配資源原因的分析思路:該原因必然是資源分佈與消耗區的差異,即明確該資源分佈規律及分佈較多的地區;同時明確該資源緊缺區的緊缺原因,包括為何分佈較少,為何需求量大,包括利用過程中的問題等。

  2.解決該資源短缺途徑的分析思路:包括提高利用率,節約資源;尋找替代品和跨區域調配資源等。

  3.跨區域資源調配線路選擇的分析思路:要保證穩定、安全的資源供應;要考慮

  線路的造價,要考慮沿線地形、河流等自然條件和城市分佈等社會經濟條件;要儘量避免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4.跨區域調配工程的評價思路:這一問題,需人兩個角度即輸出地和輸入地兩個方面來說明,對輸出地側重說明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並進一步促進城市化發展和經濟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對輸入地則突出說明解決了資源短缺問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該區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

  ***二***

  1. 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

  發達國家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業結構調整:

  ⑴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⑵在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影響: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要在世界其他地區尋找新的出路,為珠江三角洲地區迅速的工業化與城市化提供了契機。

  2. 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

  改革開放以後,珠江三角洲地區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國家給予其許多優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於其他地區吸引外資。

  3. 良好的區位條件

  珠江三角洲地區位於我國南部沿海地區,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

  影響: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動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參與廣泛的國際分工。

  ***三***

  1. 城市化、工業化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

  工業化與城市化是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

  2. 城市化與工業化相互之間的關係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是兩股相互促進的力量,區域工業化必然帶來城市化,城市化反過來又會促進工業化。

  3. 一般發展中國家如何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

  通過優惠政策,鼓勵少數有條件的區域率先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以帶動相鄰區域以至全國其他地區的工業化與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區就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得益於優惠政策而迅速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