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是什麼意思有哪幾種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那麼你對財政收入瞭解多少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科普一下什麼是財政收入。

  財政收入的分類

  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財政收入進行不同的分類。國際上對財政收入的分類,通常按政府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法下,將財政收入分為稅收收入、國有資產收益、國債收入和收費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稅收收入

  稅收是政府為實現其職能的需要,憑藉其政治權利並按照特定的標準,強制、無償的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它是現代國家財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中國稅收收入按照徵稅物件可以分為五類稅,即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其中流轉稅是以商品交換和提供勞務的流轉額為徵稅物件的稅收,流轉稅是中國稅收收入的主體稅種,佔稅收收入的60%多,主要的流轉稅稅種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等。所得稅是指以納稅人的所得額為徵稅物件的稅收,國家已經開證的所得稅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財產稅是指以各種財產***動產和不動產***為徵稅物件的稅收,國家開徵的財產稅有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契稅。資源稅是指對開發和利用國家資源而取得級差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稅收,中國的資源稅類包括資源稅、城市土地使用稅等。行為稅是指對某些特定的經濟行為開徵的稅收,其目的是為了貫徹國家政策的需要,中國的行為稅類包括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

  國有資產收益

  國有資產收益是指國家憑藉國有資產所的權獲得的利潤、租金、股息,紅利、資金使用費等收入的總稱。

  國債收入

  國債收入是指國家通過信用方式取得的有償性收入。國債收入具有自願性、有償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收費收入

  收費收入是指國家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在提供公共服務、實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設施的使用時,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費用的收入形式。具體可以分為使用費和規費兩種。使用費是政府對公共設施的使用者按一定標準收取費用,如對使用政府建設的高速公路、橋樑、隧道的車輛收取的使用費;規費是政府對公民個人提供特定服務或是是特定行政管理所收取的費用,包括行政收費***如護照費、商品檢測費、畢業證費***和司法規費***如民事訴訟費、出生登記費、結婚登記費***。收費收入具有有償性、不確定性的特點,不宜作為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設貸款歸還收入、基本建設收入、捐贈收入等。

  在實踐中,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後,“收入分類”全面反映了政府收入的來源和性質,不僅包括預算內收入,還包括預算外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等應屬於政府收入範疇的各項收入。

  具體分類情況是:

  第一類:稅收收入,下設增值稅等21款。

  第二類: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下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等6款。

  第三類:非稅收入,下設政府性基金收入等7款。

  第四類:貸款轉貸回收本金收入,下設國內貸款回收本金收入等4款。

  第五類:債務收入,分設國內債務收入、國外債務收入2款。

  第六類:轉移性收入,分設返還性收入等10款。

  最新財政收入分類方式可以參照《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訂2009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通知》。

  財政收入的意義

  第一,財政收入是財政支出的前提。財政分配是收入與支出的統一過程,財政支出是財政收入的目的,財政收入則是財政支出的前提和保證,在一般情況下,收入的數量決定著財政支出的規模,收入多才能支出多。因此,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積極聚集資金,才有為更多的財政支出創造前提。

  第二,財政收入是實現國家的職能的財力保證。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社會產品,財政收入正是家資金的重要手段。對實現國家職能有重要意義。

  第三,財政收入是正確處理各方面物質利益關係的重要方式。財政收入的取得不僅僅是個聚集資金的問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取得多少、採取何種方式,關係到黨的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涉及到各方面的物質利益關係的處理。只有在組織財政收入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各種物質利益關係,才能達到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協調分配關係的目的。

  財政收入的內容

  ***1***各項稅收:包括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城市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關稅、農牧業稅和耕地佔用稅、契稅、教育費附加、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屠宰稅等。?

  ***2***專項收入:包括徵收排汙費收入、徵收城市水資源費收入、教育費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設貸款歸還收入、基本建設收入、捐贈收入等。

  ***4***國有企業計劃虧損補貼:這項為負收入,衝減財政收入。

  地方財政收入內容

  地方財政收入包括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和預算外收入。地方財政預算收入的內容:

  ***1***主要是地方所屬企業收入和各項稅收收入。

  ***2***各項稅收收入包括營業稅、地方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土地增值稅、城鎮維護建設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農牧業稅、農業特產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增值稅、證券交易稅***印花稅***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資源稅以外的其他資源稅。

  ***3***中央財政的調劑收入,補貼撥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地方財政預算外收入的內容主要有各項稅收附加,城市公用事業收入,文化、體育、衛生及農、林、牧、水等事業單位的事業收入,市場管理收入及物資變價收入等。

  財政收入的原則

  組織財政收入不僅關係到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關係到正確處理國家、單位和個人三者之間和中央與地方兩級利益的關係,還關係到不同物件的合理負擔問題。為了處理好這些關係,在組織財政收入時,必須掌握好以下幾項原則:

  1、發展經濟,廣開財源原則

  2、兼顧三者和兩級利益原則

  所謂“兼顧三者利益”是指財政在處理國民收入分配,並相應取得自身收入的過程中,不能只顧財政收入的取得,還應將必要的財力留給單位和個人,以調動和發揮它們的積極性。“兼顧中央與地方兩級利益”是指國家財政在處理國民收入分配,並相應取得自身收入的過程中,應該同時兼顧中央級財政和地方級財政的利益關係。按財政管理體制,國家財政是分別由中央預算和地方總預算構成的兩級財政。兩級財政有各自具體職能,也形成各自的利益關係,因此在組織財政收入時應兼顧兩級利益關係。

  3、“合理負擔”原則

  “合理負擔”原則主要體現在稅收中,就是指在組織財政收入時,按納稅人收入的多少,採取不同的徵收比例,實行負擔能力強的多負擔,負擔能力弱的少負擔。它通常採取不同的徵稅範圍,不同的稅率,減免稅等方式來實現。實行合理負擔,是實現企業公平競爭的需要,也是保證國家財力的需要。


財政收入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