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樂理吉他自學好學嗎

  沒有任何樂理基礎零基礎的人自學吉他的話好學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首先,吉他和鋼琴不同,沒有任何的基礎也能彈的很好。

  另外,吉他起初最好不要自學,先跟著老師學幾節課,把基礎的要領掌握好。

  因為有一些基礎的東西需要指導,如果自學會浪費你很多思考的時間,而且手指一些基本動作看書是很難理解的,如果不打好基礎,會為你以後的吉他技術提高帶來阻礙。動作不標準一旦形成習慣就很難更改。

  最後,吉他的學習是需要時間練習的,熟能生巧對於吉他來說是最恰當的。如果是民謠吉他,最先可能是學一些彈唱的伴奏,這種東西如一層薄紙,點透的話所有的譜子其實都差不多,無非是熟練程度的問題。只要肯多多練習,自然會彈的妙趣橫生。

  希望你能把吉他彈好

  吉他入門之和絃的轉換

  和絃轉換的意義

  在低音保持不動的條件下,由於上方聲部和絃音位置更迭所構成的同一和絃的變化,叫做和絃轉換。這是和絃延續並獲得其內部節奏運動的一種有效手段。當我們為一個指定的旋律配和聲時,如果和絃的更換與旋律節奏總是完全同步***即一音配一個和絃***,那將十分笨拙而且會困難重重。和絃轉換,則可以幫助我們調節和聲節奏與旋律的關係。

  屬於同一和絃的兩個或更多的音,可以通過和絃轉換的方式,容納在一個統一的縱結構之中,以此避免和絃更換頻繁給和聲節奏所帶來的紛亂感。一個時值較長的旋律音要免於音調,亦可通過和絃轉換而使其獲得相應的節奏支援。

  和絃轉換中的聲部進行

  1 和絃轉換可能引起排列法的改變,但並不是必須的。旋律聲部參與轉換,向上跳進,排列法可由密集變為開放;向下跳進,排列法由開放變為密集。旋律聲部保持不動,只有內聲部參與轉換,聲部同上進行時,排列法可由開放變為密集;聲部向下進行,排列法由密集變為開放。

  不改變和絃排列法的轉換,必須在旋律聲部的跳進不超過四度的條件下,由上方三個聲部的同向運動構成。

  弦轉換與排列法關係的知識,有助於我們在運用和絃轉換的方法時,求得聲部音更好的協調與平衡。

  2 轉換的和絃,應儘量保持和絃音重複與省略的正確性。

  3經轉換之後的和絃,應與下一個和絃保持正確的連線關係;同樣應當避免平行八、五度,四部同向,聲部超越等不良進行。

  4 弱拍上的和絃,不宜通過轉換和形式在強拍上延續。因為這樣會形成和聲的切分節奏,與現階段所學習的傳統和聲風格不符。在為旋律配寫四部和聲的習作中,應當積極地利用和絃轉換的手段,去求取和聲節奏與旋律的協調和聲部間的自然平衡.

  吉他入門之音樂的主題

  音樂的主題

  作曲家創作樂曲時,經過醞釀、構思,初步明確所要達到的目標後,共寫作次序一般是:先寫好音樂主題,把頭開好;繼而予以發展;最後通過合理的曲式而完成音樂形象。這三步往往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下面先從音樂主題談起。

  概述

  音樂主題是一首樂曲最主要的樂思,常是作曲家在充滿激情的精神狀態下寫出來的。它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富有較強的表現力,意義也比較完整。樂曲一開始往往就是音樂主題,也有經過引子才出現的。因它是形成全曲音樂形象的基礎,很重要,因此創作音樂作品時,首先應把精力集中於此。

  主題的構成,就樂句的句數來看,常由兩個樂句構成,也有由一個、三個、四個或更多個樂句構成的。它常結束在調的主音上,或三音、五音上***即結束在主和絃上,大調是1、3、5,小調是6、1、 3,徵調式是5、2,商調式是2、6等***,有一結束感、段落感。

  主題往往是一個樂段。

  主題核心是主題的一部分,多在開始的地方,常見的是一或二小節***自成一個“單元”***,有時是一個樂句。整個主題常由此核心延展而構成的。平時談及音樂主題時,常不是指主題的全部,而是指主題的一部分,如主題核心。

  這是由兩個樂句***每句八小節***構成的音樂主題,終止在小調的主音上,開始兩小節是主題核心***很有小草純樸無華的特色***,整個主題由此發展而成。

  主 題 節 奏

  作曲家創作樂曲時,經過醞釀、構思,初步明確所要達到的目標後,共寫作次序一般是:先寫好音樂主題,把頭開好;繼而予以發展;最後通過合理的曲式而完成音樂形象。這三步往往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主題節奏是指主題或主題核心的節奏骨架,主題的個性特點以及主題的多樣性常由此奠定。

  主題節奏就歌曲來說,常與歌詞朗誦的節奏有關。但無論是歌曲或是器樂曲的主題節奏,更重要更寬廣的來源是作曲家對生活的深刻感受,是在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情波濤上所進行的各樣富有特色的"浮雕"。一種是主觀心境的刻畫,這是主要的,為數也最多。一種是客觀人物、景色的刻畫、描繪,雖然是客觀的,但也絕離不開主觀的作用。

  主題節奏與歌詞朗誦節奏的關係有些歌曲的主題節奏與歌詞朗誦的節奏基本一致,如:不少歌曲的主題節奏與以上情況相似:

  這類易在群眾中傳唱的歌曲,特點之一是音樂的主題節奏與語言的節奏相當吻合,音調也較通順,因而感到自然,容易上口。應充分注意到,音樂的主題節奏要比歌詞朗誦的節奏豐富得多。作曲家刻意追求的是音樂主題要富有個性特點,並與內容吻合。朗誦歌詞時,肯定不會把節奏拖得如音樂主題的節奏那樣悠長

  主 題 音 調

  主題音調是指獨立於主題節奏的高低的連續,常具有一定的特點。

  主題音調的民族風格音調有相當強烈的民族範圍內的繼承性。音調與民族的語言及思想感情特有的表達方式等密切聯絡著,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中外許多著名作曲家所創作的音樂主題,其音調大都一定程度具有自己的民族風格。俄羅斯作曲家格林卡曾說過,音樂是人民創造的,作曲家不過是加工改編而已。特別是從音調來看,這話是有根據的。有些器樂曲的主題本身就是民歌,如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的主題:是一首俄羅斯民歌。我國沙漢昆《牧歌》***小提琴獨奏***的音樂主題:來自內蒙古民歌。

  我們有些革命群眾歌曲,本身就是民歌,只是重新填了詞,以新的時代的激情去演唱,從而有“出新”。原封不動地把民歌作為主題,總的來看終是很少數,更多的是在民族、民間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

  音調與語言有密切的聯絡,這在歌曲創作中尤為顯見,如音調的起伏儘可能與歌詞朗誦的語調相一致,以使歌詞內含的感情較自然地表達出來,歌詞也讓人聽得清楚。

  朗讀第一句歌詞時,“握”字要比“手”字自然地揚上去一些,“一杆”稍低下來一點,“鋼槍”的“鋼”字,明顯地要更高地揚上去。這個音樂主題的音調起伏與歌詞的語調基本一致,聽起來很自然。應注意到這當終是以音樂形象的塑造為中心的,以上這一切與特定的寬廣的主題節奏結合在一起展現戰士的胸懷,含義才全面。

  有時音調的進行與歌詞字音的起伏有矛盾,一般來說,這時應著重音樂形象的塑造,因為音調自身的起伏還有它自己的規律,有一定的獨立性。通常,好歌曲脫離了歌詞,移植到樂器上演奏,仍很完美,說明了這一點。

  音調與歌詞朗誦的起伏從總的來看基本一致,大部分歌詞都聽清楚了,但其中的“滴階前”聽起來像是“滴解前”,不理想。但從音樂本身來看,音調起伏婉轉,很有“春思”的意味,特別是前調小節的音調5 1 2 3與後兩小節的音調 i 6 2 3 2是呼應的。若為了把“階”字唱清楚,勢必要改動整個主題音調,權衡利弊,還是像原曲這樣為好。

  自然,如將“你是燈塔”譜成3. 1 |6 3 |聽起來像是“你是等他”詞意全變了,顯然不可取。而趙元任作曲的《老天爺》其中的“老”字內含有由低往高的明顯趨勢,音調上配以3 5,聽得很清楚。

  聶耳、冼星海的歌曲,其音調的起伏與歌詞朗誦的起伏多結合得相當完美,但並不全按字尋腔,而更多地著眼於整個音樂形象的塑造。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