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教學反思

  《端午的鴨蛋》是由汪曾祺所寫的散文,通過對端午風俗的描寫和對家鄉高郵鴨蛋的介紹,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學生參與面小,並且不夠興奮活躍,主動性不強。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教師本身的原因是很值得深思的。課堂一開始,學生回答還是比較積極主動的,尤其是我匯入後和同學們談節日和吃的關係的時候,由於有點幽默的語言和學生交流是很融洽的,我問同學們從文中讀出什麼以後,幾個同學談的都不錯。我還趁機讓幾個同學勾勒梳理出文章的輪廓。

  但是到了我談 “汪曾祺是一個嘴饞的人”這個問題時,同學們顯然不感冒,一度出現冷場,幾個同學分析也沒有圍繞這個點展開,教師比較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讀出問題上來,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上完課後,我和淄博市教研室的崔老師交流才得知,桓臺本地特產就是馬踏湖的鴨蛋,感到非常的惋惜,自己錯失了一個很好的切入和拓展的資源!所以說教學設計沒有觸發學生的興奮點,對學情估計不夠充分,是應該吸取的一個教訓。另一個教訓是教學中應變能力欠缺。如果當時冷場時,我組織同學們結合這一點討論交流,並且結合文字說明理由的時候,可能會是另外一種情況。

  篇2

  這一課語言是很有特點的,平淡而有味的語言,尤其是那種淡淡的情思如涓涓細流娓娓道出。但在課堂上,只注重了分析,朗讀的感情和語氣語調很少涉及,致使對文章的味道和意蘊沒有充分挖掘出來。本節課上對“筷子頭一紮下去……”一句的讀和品是下了功夫的,但其它地方,尤其是學生回答問題引用文字語言的時候,自己喪失了很多指導他們朗讀和體會作者感情的機會,一想到這一點,自己就不能原諒自己。 3、自己不夠大氣和從容。

  06年下學期在本縣我去鄒平一中初中部送課的時候,上這一節課可以說是得心應手的,學生表現精彩,教師調控課堂從容,感覺很舒服、愜意。但在這一節課,自己感覺自己心態沒有擺好,在教學設計和課堂駕馭上暴露出很多問題:一是總想重複類似的課堂場景,當課堂情況變化時,缺少必要的引導和點撥。張偉忠老師談的對,課堂教學中沒有意外就沒有驚喜,意外出現的時候就是看教師的素質和功夫的時候!自己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變化,教學中缺少一種循循善誘和自然從容的氣質。

  篇3

  雖然在備課時經過了精心準備,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不少不足之處:

  一、在主題情感的挖掘上不夠到位,還要加強朗讀教學。

  我對“為什麼以端午的鴨蛋為題”這個整體感知的部分把握不夠,為了進入下一個環節,讓學生活動不夠到位,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未讓學生很好的展開討論,感受不夠深入。在分析體味語言時,有些同學的發言未盡,也是輕輕點過,未讓學生暢所欲言,挖得不夠深。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二、在知識點的歸納上、在板書的設計上缺乏完整性。

  板書的得出比較急,不夠自然,應該因勢利導,而且板書過分注重情感的表述,整體性不夠。同時,在學生品析完語言後,未能做及時完整的歸納,知識點的體現也不夠系統。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引起注意、重視。

  關於語文的教學設計,我力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本著這一原則,我在設計《端午的鴨蛋》這課時,也是以此為出發點的,重視探究性閱讀過程的指導,並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適度地巧設妙問,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情感的把握更準確,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進行較好的語言和思維的訓練。在語文組各位老師的幫助下,我基本上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同時也有很多的收穫,也更加深了對於新課標的理解,謝謝各位老師的指導。我想,自己平時還應多學習,多積累,爭取在新課改中努力創新,進一步實現新課標的精神。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