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作業本單元複習

  複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使所學知識系統化,而且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與提高,也可彌補知識的缺陷,使基本技能進一步熟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一***

  遊子呤:

  文中詳細地描述了故鄉“土布”製作的過程,圍繞這一點,回答下面的問題.***4分***

  ***1***從“剝棉桃”開始,用簡明的語言概述故鄉“土布”的製作過程.

  ***2***作者在文中詳細地敘述這一過程,目的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並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答案: ***1***剝棉桃、彈花、卷花筒、紡線、合線團、漿洗梳理、繞線、織布.***加上“晾乾”等也可,允許使用銜接性詞語.用語過繁應酌情扣分.***

  ***2***詳細敘述這一過程,意在表現母親為織土布所付出的辛勞,突出母親質樸、善良、為兒女吃苦耐勞的品格.

  綜合全文文意,簡要分析文章最後引述孟郊的《遊子吟》一詩在文中的作用.***3分***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意的能力.

  答案:①點明本文文題;②借這首歌頌母親的名篇揭示文章主旨,昇華了文章的內涵;③讚揚了偉大無私的母愛;④突出了作者對母親的熱愛和思念.

  分別鑑賞下列文中語句的藝術手法和表達效果.***任選其中兩句作答.******2分***

  ***1***線穗漸漸胖,花筒漸漸瘦了.

  ***2***那一絲一縷,有如情感的琴絃,交織得太密太密了.

  ***3***我想……也許她***母親***正站在山塬的窯院前,思念她的遊子呢;她該知道,她的遊子在思念她吧!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文意及修飾手法的運用.

  答案: ***1***將表現人的“胖”和“瘦”的兩個詞活用在“線穗”和“花筒”上***或“胖”和“瘦”二詞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傳神地寫出了母親辛苦紡線的過程.

  ***2***將土布的絲縷比喻為琴絃,將抽象的情感化為具體的形象,熱情讚頌了通過“土布”所體現出來的偉大的母愛.

  ***3***從母親的角度,設想母親此時的狀況,更加深切表達了作者自己對母親的思念.***這種主客體置換的方式在古詩中常見,如杜甫的“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就與此手法相同.***

  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2分****** ***

  A.“單調”和“最好聽最深情”本是對立的詞語,但文中同時用它們形容母親紡線的聲音,卻又是貼切諧調的.

  B.文中寫“我”小時不曾披過“洋布”,現在母親仍嫌“洋布”扎眼,這其中雖包含著排斥新事物的狹隘,但更多的是表現了故鄉人質樸的感情.

  C.文中不少比喻句很有表現力,有些喻體“就地取材”,看似隨手拈來,實則經過精心錘鍊,如用“絨絮”和“土布”分別喻母親的“鬢髮”和“皺紋”.

  D.“線”是文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文中的線有實有虛.實的線即“慈母手中線”,虛的線則是偉大無私的母愛和作者對母親的熱愛.

  E.這篇散文文風樸實,不講究精巧的佈局,不追求華麗的辭藻,與作者在文中要抒發的淳樸而深厚的感情正相一致.

  解析: 本題考查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B.“我”小時候不曾披過“洋布”是因為貧窮,“排斥新事物的狹隘”偏離文章立意;E.不能說文章不講究佈局,從首尾呼應和中間行文來看,文章是講究佈局的,只是不過分追求佈局的奇巧罷了.

  ***二***

  第二至第六段文字詳細地描述了故鄉土布的製作過程.請用簡介的語言將此過程填寫完整,並說說作者為何要詳細地敘述這過程.

  第三段中寫道:“那一片片潔白的棉絮,薄得像鳥兒的羽翼,又使我時時想到天上的雲朵.”這句話表達了“我”如何的心情?你能找出第四段中表達同樣心情的句子嗎?

  上文末段寫“我”想象母親思念孩子的情景,這樣有什麼作用?

  剝棉桃、彈花、卷花筒、紡線、合線團、漿洗梳理、繞線、織布

  詳細敘述這一過程,意在表現母親為織土布所付出的辛勞,突出母親質樸、善良、為兒女吃苦耐勞的品格.

  解脫、愉悅、欣然、輕鬆、無憂無慮

  節奏和音響是那麼單調,在我聽來,卻似乎是世界上最好聽最深情的音樂.

  點明文章主題,寫出了我對母親的思念和深深的愛

  ***三***

  文言文:

  1.***1***善於;擅長***2***讓 ***3***打發

  2.C

  3.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4.精神品質:技藝高超,立誓寧死也不屈服的英雄氣概,威武不屈的剛正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