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學習語文高中生語文學習建議

  語文是讓很多高中生特別是理科生很頭疼的學科,那我們應該如何學好語文呢?一起和小編來看看高中生如何學習語文吧!

  高中生學習語文方法

  我們要明確語文學習的內容。

  “語”是語言,包括拼音、字、詞、句、修辭、標點及其應用規則等,也包括古代漢語的實詞、虛詞、句式等,這些是我們閱讀、口頭和書面表達的工具,也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第一個任務。“文”其實就是文章,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種文學性和應用性的文章,學會閱讀文章是語文的第二個任務。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借鑑優秀文章中的語言、寫法、結構、素材、主旨等作為我們寫作或做人、做事的參考,進而瞭解民族的歷史、文化、科技、傳統等,對其中優秀的文化予以繼承、發揚,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學會用書面語言來鑑賞文章。有了語言工具,借鑑了優秀文章寫作技能,我們就可以把生活、學習中的所見所聞、喜怒哀樂、及其見解以適合的文體表達出來了,這就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第三大任務:寫作。簡而言之,我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是:掌握好語言,學會閱讀,學會寫作。

  明確了學習的內容就是明確了語文學習的目標。

  我們需要精確、系統、牢固地學習好語文基礎和文體知識。

  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的語文教材,以古今中外各種文體的優秀文章為例,從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的、系統的,把漢語拼音方案、字、詞、句、修辭、寫作技巧、文體等全面的進行了理論的闡述和系統的分析。這是我們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只有在透徹理解、系統掌握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和效率,才能在寫作過程中精確的運用。

  然而,一部分高三同學竟然不知道漢語的“六書”、不能劃分句子成分、不知道病句的型別、不知道什麼是小說、什麼是散文,這怎麼能把文章讀明白呢?寫的作文怎麼會語言規範、文體清晰呢?有的同學竟然不知道自己寫的是記敘文還是散文。

  理論性的語文知識很枯燥,同學們普遍對此不感興趣,如果結合典型的語境來分析,就可以使抽象的語文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易於掌握。

  我們要養成學以致用的好習慣。

  語文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飯店,選單上有錯別字;大街上,戶外廣告上有不規範的話;有的人一個簡單的意思卻說了一大堆的話,還讓人捉摸半天------我們能否用我們的語文知識幫他們糾正過來呢?

  同學們在讀書、看報或者欣賞影視的過程中,也要有意識的用語言規則、寫作技巧和文體知識,對其予以鑑賞,甚至可以嘗試著去寫一些鑑賞性的文章,堅持的時間長了,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要遵循語言規則,書寫正確,用詞精確,句子結構嚴謹,語序合理;要靈活、多樣的運用寫作方法,可以從模仿優秀的文章開始,用得不好沒問題,最可怕的是不用;文章結構在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基礎上,要新穎。

  我們每個同學都有很多寫作的素材。

  很多家長說,孩子看書少,知識匱乏,沒有作文素材,有的同學自己也這樣認為。

  其實,我們每個同學都有很多寫作的素材。

  同學們每天都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鄰居、同學、老師生活、學習在一起,他們的言談舉止,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之間的交往,你和他們間發生的事------ ;一年四季,風霜雨雪,太陽東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假期旅遊見到的名山大川,身邊的花草樹木,大街上的車水馬龍---這些事,這些景,這不都是你最好的記敘文、散文、小說的素材?

  語文課本上的作家生平,史書中的人物和事件,議論文中的事實論據,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課本的內容,諺語,俗語,詩詞中哲理性的語言,這不都是你議論文唾手可得的論據?

  有一句話說得好:美無處不在,就看你是否有一雙能發現美得眼睛。我想說的是:你天天生活在作文材料中,關鍵看你是否意識到了。

  我們要多讀經典書籍。

  經典指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經典的”;最能表現本行業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閱讀經典,我們可以學習語言,我們可以學習寫作技巧,我們可以豐富作文的素材,我們可以學習前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從而提高作文主旨或論點的高度。

  牛頓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我們中學生的寫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們要多動手。

  多動手寫字。書寫工整、漂亮、快速是語文的一項基本功。書寫工整、漂亮可以讓閱卷的老師一目瞭然,作文卷面分就得到了;書寫速度快可以為我們增加審題時間,審題時間長,我們就能整體、透徹地分析文章,回答問題的準確率、全面性就提高了;書寫速度快,我們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構思作文,可以把相關的方法、技巧在作文中充分體現,用新穎的材料,從獨特的角度立意。

  多動手抄寫經典文章。什麼事都是看之容易做之難。只有多動手抄寫才能體味到作者文章的精妙所在。王獻之自小生活在父親王羲之身邊,可以說是耳濡目染了,練習書法三年,只有一個點像王羲之。

  多動手寫文章。作文可以從動手模仿開始,在模仿的過程中不斷新增新的寫法,寫的熟練了,有了自己的體會,就可以靈活、全面運用了。如果只是閱讀優秀的文章,卻不動手抄寫,不在自己的文章中予以運用,只能是是花拳繡腿,永遠得不到寫作的真諦。

  培養高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

  一、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聽課這一語文教學活動,是學生接受新知識,學成新技能的最重要的學習環節。要提高聽課效率,必須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良好的聽課習慣表現在專心聽講,大膽質疑,並善於發表己見,積極聯想,分析探究,用心聽記。概括而言,就是養成聽、思、議、記的好習慣。

  ***1***怎樣才能促進學生重“聽”呢?要促進課堂上學生重“聽”,教師一定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努力駕馭語言文字,運用優美的教學藝術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粘住學生的心靈,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設疑釋疑,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

  ***2***怎樣才能促進學生深“思”呢?要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深刻地思考問題,語文教師一定要銳意採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結合文采的感染,在分析文學形象的入微處結合人生哲理的分析,施教中議論最精闢的地方、應插入不離弦的軼聞小故事。這樣加之以聯想比較,啟迪學生思考,認鼻調動課堂雙邊活動的情趣性和科學的積極性、課堂上注意設計富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索。

  ***3***如何激發課堂上學生善“議”呢?教師一定妥善於發揚民主,調動學生反饋語文學習資訊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主動發問,對“出言尤規有章”的學生給予美的評價。營造在課堂上師生平等,相輔相成。活潑有序的學習氛囤,形成充滿活力的課堂整體。形成一種祥和親切,平易大方的師生關係,防止那些以各種藉口變相打擊學生積極性的緊張局面。

  ***4***如何誘導課堂上學生勤“記”呢?老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板書。板書應該提煉得少而精,醒目、科學、完整,使之能啟發學生,為學生作筆記提供良好條件,從而培養出學生做筆記的興趣和會作筆記的學習習慣。

  二、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複習習慣

  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中學生要按照自己的學習計劃,自主地完成舊知識的重溫工作。使知識在記憶裡的痕跡得到強化,防止由於時間過久了,積累下來的知識痕跡逐漸消退。尤其是中學生興趣廣泛。自我控制力較弱,“見異思遷”的心理活動較強,記憶容易放鬆,所以,注意加強複習鞏固舊知識的工作顯得更為重要。根據心理學研究:記憶遺忘的速度先快後慢:理解記憶比機械記憶效果好;分佈記憶比集中記憶效果好;“超額學習,報酬遞減”等。教師應該勤於教育中學生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培養中學生有層次的自主的複習習慣,要求中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及時進行記憶複習,要求中學生在方式方法上懂得如何更換和更新,在複習的內容上增加新意,創新求實,避開簡單的千篇一律的機械重複。為提高複習概率和效果,要把平時的複習、嘗試、記憶、審美和閱讀、背誦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學習主動複習、自覺扮演求知角色的作用。

  三、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作業習慣

  為了鞏固中學生所學過的語文知識,培養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認真組織複習所學的知識後,應完成一定的作業。這是教學的常規,這一常規的操作包括複習後理解課文的內涵,聯絡作業的目的要求,運用語文的基礎技能,開啟思路,表達正確的答案,按時、足量、優質地完成作業。語文作業的答案非常靈活而又極為嚴格,語文教師要正確和仔細地指導學生複習,訓練、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語文作業習慣。要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而時習之”的愉悅,獲得“溫故而知新”的效果,首先老師要教給學生複習和作業的科學方法,並及時優質地檢查、批改。其次針對不同的情況。善於就學生作業的現象進行“開源導流”。教師要抓住學生作業批改的機會,與學生交流,對作業一向優質的同學要熱情地給他們“開源”,把他們引入無底的書源。讓他們更深一層地去探索、使之認識到語文科的深造並不容易,要有“迎難而上”的準備;對作業較差的同學給予耐心的“導流”,把他導向廣闊的學習環境,讓他們主動玩墨練筆,使之感到入門並不太難,應大膽前行。

  高中生語文學習五大建議

  一、靜心讀書

  對於現代社會勁爆媒體的多年來的狂轟濫炸,家庭校園乃至社會,已經很難有寧靜的地方了,然而,“寧靜以致遠”,不靜下來讀書,在高中階段都難以精心讀書,那將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個一輩子遠離書本的人,一個一輩子讀不進書的人,起知識的吸納是非常可憐非常有限的。要靜心讀書,要開始讀長篇大論,讀厚書,這就必然要求我們要能夠靜下心來讀書。

  二、大聲讀文

  這裡主要是講讀古文。因為大聲讀,才能夠暴露一些字音字義的毛病,才容易督促自己去查詢註釋或工具書。讀出句讀,把古文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讀出來,把句子的語氣讀出來,如果對這些上千年的經典能夠讀得搖頭晃腦,讀得有情有味,這些千古名篇裡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會逐漸的進入腦海融進血液,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指導和影響自己一輩子。

  三、積累梳理

  學習是少不了背誦與積累的,包括學習數學在內,但是,這種積累是散亂的還是有意識的能夠分門別類的進行,則需要我們有意識的去梳理。由少年時代進入到青年時代,在學習上就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學習調控意識,有非常明確的理性追求。在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增厚自己的學科儲備的時候,對於已有的和新攝入的內容,都應該儘可能的進行整合梳理,包括新認識的字,新接觸的語詞,新領悟的精粹的語句,以及一些文學形象一些中外名篇。

  四、學會傾聽

  傾聽是吸納,學會傾聽就是學會有效的吸納。高中階段的學習由於知識密度厚度的增加,特別需要我們學會傾聽。通過傾聽可以獲得很多豐富的資訊,通過傾聽也可以提高我們對轉瞬即逝的話語迅速敏捷進行捕捉進行提煉的能力。課堂上老師的講授、同學之間的討論、學術廳裡的報告、課間休閒的聊天、公交車上的談話,都需要我們學會傾聽,迅速敏捷地感受與領悟,提取出主題詞,從這些無字句處獲得豐盈的收穫。

  五、主動交流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我們要主動參與到學習的思考與討論之中,融入到學習的大環境大磁場裡,主動的用口進行述說,用筆進行傾吐,把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悟表達傾吐出來,與同學分享,與老師分享,這樣也才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得到進一步的討論指導與深化。特別是用筆進行交流,應該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實話實說,直話直說,完全不用去考慮怎麼開頭怎麼結尾,把寫作技巧章法拋到一邊去吧。只要自己的坦然真誠的,說的是真化實話心裡話,就永遠是好的。

高中生語文學習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