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拼搏成功的例子精選

  拼搏是人生價值的目標,進取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我們要以平凡的人生,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蹟,讓光芒永存,讓光輝伴隨著歲月而綻放。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敢於拼搏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敢於拼搏成功的例子篇1

  他的童年十分不幸,6歲那年,他母親便因病去世,是祖母把他帶大的。因為經濟拮据,他搬了三次家,換了三個學校。中學畢業考試,他排在全校倒數第七名,這意味著他將失去進一步深造的機會。

  拿畢業證的那天,他早早就出了門,一個人來到公園,在那裡他看到一群同齡人在草地上玩,他走過去,原來是在玩“高爾夫”球,他提出參加。連續10杆,他都打進了洞。

  第一次享受了成功的喜悅,他回家高興地告訴了祖母。接下來幾天,他自己做了一根球杆,在自己家草地上練習。

  一天,祖母問他要不要去喜樂運動場,因為那裡有一場頂尖級別的高爾夫比賽。他們等了好幾趟地鐵才有座位,祖母才坐了幾站就突然要下車,說她的包放在家裡了,他們約好了一個小時後在運動場門口見面。

  他感到很驚訝,到運動場,坐地鐵都要一個小時,祖母怎麼能到呢?結果他剛到,卻發現祖母已在那裡笑吟吟地等他。

  祖母說:我是走路過來的。因為這裡到運動場只隔一座山,走路只需拐幾個彎就到了。祖母摸著他的頭說:“傻孩子,只要能達到目的地,又何必拘泥於哪種形式呢?你在學習上沒天賦,但並不代表你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他恍然大悟,也欣然接受了祖母的安排。在職業學校裡,他選修的專業是高爾夫球。他克服了自卑,表現得異常努力。在2000年佛羅里達州的職業比賽中一舉成名。他就是吉姆·福瑞克,美國最著名的高爾夫球星之一。

  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他說:“很多人都以為我將一事無成,但祖母發現了我在運動方面的天賦。她說,成功就好比大家爭先恐後地趕往同一個目的地,如果都去擠地鐵,人就太多,也許很久才有自己的位置,就算趕到了也只能遠遠地站在別人後面。既然只是一個過程,為什麼我們不選擇其他方式呢?很多時候走路只需拐幾個彎就能捷足先登。”

  沒有一種成功是可以必然實現的。只要你敢於放棄你不會的,敢於去堅持你所選擇的,成功在拐彎後就會越來越近。

  敢於拼搏成功的例子篇2

  雞叫三遍過後,周家花園裡傳出了陣陣琅琅的讀書聲:“鋤禾、 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讀著,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 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呢?”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

  把頭埋在一盆涼水裡,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周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乾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

  敢於拼搏成功的例子篇3

  創業20多年的磨練對於我來說,擁有多少財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擁有了創造這些財富的能力!假如我的所有財富都消失了,還可以從頭再來。 ——劉永好

  出生於四川新津一個貧苦家庭的劉永好,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和一輛自行車。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己就可以衣食無憂慮了。

  出生於四川新津一個貧苦家庭的劉永好,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和一輛自行車。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己就可以衣食無憂慮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結束後,劉永好又進入學校學習,畢業後留校成為老師。此時,他的大哥劉永言已從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畢業分配到成都906廠計算機所工作;二哥劉永行從成都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到了縣教育局工作;三哥陳育新***劉永美,因過繼到陳家而改名***從四川農業學院畢業後在縣農業局當農技員。

  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四兄弟開始不安分起來。1980年春節,劉永行為了讓哭鬧著要吃肉的四歲兒子能夠在過年時吃上一點肉,從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馬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和收音機的地攤。短短几天裡他竟然賺了300元,相當於他當時10個月的工資!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辦一家電子工廠,並很快生產出音響樣品。劉永好拿著音響到鄉下想和生產隊合作,他們出技術和管理,生產隊出錢。沒有想到的是,此事上報到公社之後,公社書記一句“集體企業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經過激烈的討論,三天三夜的家庭會議做出決定:辭去公職幹個體。他們就想,搞自己曾經做過的音響投資大,而且還有很多條條框框;而搞養殖業不需要很多投資,技術含量低,自己也熟悉。創業目標定下了,資金還沒著落,四兄弟想到向銀行貸款1,000元,但結果是當頭一盆冷水。

  他們只好典當了手表、自行車等值錢的家當,籌集了1,000塊錢,開始養雞、養鵪鶉。“當時真的是一分一分掙錢,看著鵪鶉下了一個蛋,就意味著賺了一分錢。”劉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當時騎車載著鵪鶉蛋被一隻狗追趕,後來摔倒在地,200只鵪鶉蛋全摔碎了,他當時掉下了眼淚,不是因為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由於意識到鵪鶉的生意不可能再擴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此前積累的近1,000萬元資金轉向豬飼料市場,希望集團誕生了,成為本土飼料企業龍頭。1997年,四兄弟宣佈和平分家,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集團,劉永行成立東方希望集團,劉永美建立華西希望集團,劉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