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術院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的有效路徑

  下面是關於藝術理論的一些論文範文,不知道怎麼下手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歡迎閱讀借鑑,希望你喜歡。

  在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李源潮同志強調:“要繼續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和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在學習生活、班級活動、學生社團中的先鋒模範作用,高度重視發揮大學生黨員在網路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中的積極作用”。要保持黨的先進性,保障黨的事業長遠發展,必須加強學生黨建工作,創新工作路徑,在學生中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更好地促進學生黨建工作的發展。藝術院校學生的黨建工作有其自身特色,具有極大的挖掘潛力。因此,面對當前藝術院校學生黨建的新情況、新要求,我們必須突破傳統思維定勢,建立適合藝術特色、更具活力、更貼近實際的藝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路徑,以便更好地促進藝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發展。

  一、加強藝術院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的路徑探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藝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同時,不斷開拓創新,探索和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較好地實現了高階藝術人才培養“靈魂”工程的目標。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藝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基礎相對薄弱的現實。除面臨黨的理論宣傳和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強、黨員發展教育和管理制度不完善、黨組織凝聚力和權威性有待加強、黨員素質和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亟待提升等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共同問題以外,藝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還存在著特有的困難:一是片面強調專業的創造性而忽視學生政治覺悟的提高。在當今文化多樣的時代,藝術院校學生總體來說是積極向上的。但我們不能忽視部分藝術院校學生中存在的政治敏銳性不強,入黨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二是藝術院校特色較為鮮明,黨建指導思想和工作模式凸顯不適應。與其他專業相比,藝術院校在專業教學和教育管理上都差別迥異,專業特色十分鮮明。藝術院校的教學、訓練和實踐佔據了絕大多數時間,非專業課程和素養的學習及提升相對受到輕視。同時,藝術院校往往採取個別教學或小班教學的形式,學生課後的練習和實踐一般也依靠個人獨立進行,容易產生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念,集體主義意識相對淡薄。三是黨的基層組織在藝術院校學生中的影響力相對較弱。藝術院校學生中黨員所佔的比例與其他專業相比低了不少,藝術院校學生黨員人數比例偏低勢必增加黨建工作難度,直接導致黨的基層組織力量薄弱,部分自覺性較差的黨員隨即出現放鬆懈怠、黨性覺悟逐漸降低的現象。這不僅嚴重影響了黨員良好形象,而且極大地挫傷了黨組織在藝術院校大學生中的威性和影響力,降低了學生的入黨積極性。

  加強藝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的路徑探索,一是為了適應培養藝術專門人才新形勢的需要。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藝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較好地實現了高階藝術人才培養“靈魂”工程的目標。目前,國際局勢雖總體趨於緩和,但多樣社會思潮的衝擊和西方勢力的立體滲透絲毫沒有減弱。同時,隨著近年來的高校擴招,導致藝術教育管理難度加大,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安全、穩定工作壓力增強。因此,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加強和改善高校藝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既是黨建工作與時俱進的需要,也是黨建工作改革創新的體現。二是實現黨始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目標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滋生藝術的土壤,文化的傾向性可以通過藝術表現出來。作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藝術專門人才的橋頭堡,我國藝術院校必須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原則,努力把我國的藝術人才培養成為體現時代精神和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民族特色和開放性世界眼光兼備的,能夠走綜合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高階藝術人才。

  二、藝術院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的有效路徑

  1、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與“黨建導師制”相結合,提高藝術院校大學生的政治覺悟

  根據藝術院校大多采取個別教學、小班教學以及工作室教學的特點,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強“黨建導師制”,無疑顯得非常重要。“黨建導師”不僅更熟悉藝術院校學生的思維特點,同時他們中不少是各學科、各專業、各部門的教學、科研或管理骨幹,是一支舉足輕重的中堅力量,且分佈於各個專業,這就為在學生黨建工作中試行“黨建導師制”提供了現實可行性。他們平時在教學、科研以及與學生的交流中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藝術院校“黨建導師”的選擇,我們應選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豐富的專業知識及實踐經驗、責任心強、作風正派、品行端正、熱愛學生黨員老師擔任,一般情況是每個小班教學或每個工作室選一位教師,並明確“黨建導師”崗位職責、管理辦法以及考核和獎罰等諸項制度,將其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與其職務和職稱晉升、考研或進修、評先評優等適當掛鉤,既給“導師”以壓力,也要給“導師”以動力,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和利用“黨建導師”資源。

  2、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方面,注重運用“小組工作”方法,不斷探討新途徑、新方法

  100多年前,“小組工作”方法在歐洲大陸興起,其主要工作物件就是青年。著名的小組工作專家TrotZer將小組分為六類:指導和生活技巧小組、諮詢小組、心理治療小組、支援和自助小組、顧問小組及成長小組。由於藝術院校學生大多采取個別教學或小班教學的形式,學生課後的練習和實踐一般也依靠個人獨立進行,容易產生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念,集體主義意識相對淡薄。因此將小組工作的科學方法引入黨建工作會使黨建工作的效果更明顯。入黨積極分子成長小組的組員應是遞交了入黨志願書,經過了黨校的培訓並且經過團支部推優選拔出來的學生,組員的人數以10-12人為宜。小組的帶領者由負責學生黨建工作的教師擔任。小組階段可分為相識期、探索期、磨合期、成熟期、結束期等幾個階段。在相識期,領導者除發揮溫暖、真誠、關懷、尊重等特質外還應運用同理、反映、支援、傾聽、澄清等技巧,明確小組目標及規範,培養組員對小組的感情並增強組員的參與意識和集體意識。在探索期,可以通過分享體會等形式來領導組員自我探剖析個人入黨動機等。在磨合期,可以通過針對黨員標準來找自身的差距。在成熟期,在瞭解個人的人際交往風格以及更進一步的分享與交流基礎上,應引導組員設計和規劃現階段人生***如何以實際行動加入黨組織***。在結束期,在分享收穫與體會的基礎上進行回顧與反思等。

  3、在黨員發展方面,注重推行“二制”,使發展的新黨員由“過得去”變為“過得硬”

  建立公正的藝術院校學生黨員的選拔標準是加強和改善藝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基礎。根據藝術院校學 生的特點,我們可以適當放鬆學業成績的考查,注重強調發展物件在專業綜合能力上要突出,具有鑽研精神和創新能力,學業成績優良,學習態度認真,能積極參與各項學術活動等。而工作和日常表現方面是對綜合素質的踐行考查,主要了解發展物件平時對學校、學院、班級等組織的各項文體、學術活動參與表現情況;對集體的奉獻,對他人的關愛等。同時,群眾的意見不容忽視。為了進一步加強在藝術院校大學生中黨員發展工作,我們還應在進一步健全團組織推優制度、發展物件集中培訓制度、政審制、預審制、民主評議制、發展黨員責任追究制度等制度的基礎上,積極推行發展黨員公示制度和票決制度。對於公示制度,我們應做到“三公示”即對擬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申請人、擬提交支部大會討論的黨員發展物件、擬提交支部大會討論轉正的預備黨員進行公示。對於票決制度,我們應做到“四票決”,即對支部大會討論吸收預備黨員、支部大會討論預備黨員轉正、支部大會討論延長預備黨員預備期、支部大會討論取消預備黨員資格進行票決制。這樣才能從根本意義上解決藝術院校黨員發展程式的執行中把關不嚴、“面子舉手”等問題,使得黨員的發展表決更為嚴肅化和公正化,進一步發揚了黨內民主。同時端正了大家對於黨員發展的態度,使每個黨員都肩負保證黨員發展質量的責任。

  4、在入黨後教育方面,注重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相對於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黨員發展工作,有的藝術院校對學生黨員的入黨後教育顯得更為薄弱。有的甚至沒有固定的入黨後培訓和教育,缺乏監督機制和管理機制。導致部分學生黨員出現“入黨之前拼命幹,入黨之後鬆一半”的現象。加上藝術院校學生本身比較鬆散的特點,不少學生黨員中不自覺地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導致學生黨員在班上、年級中的影響力和威信下降,不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因此,我們更應加強入黨後教育,除了會議、集體學習、黨課外,還可挑選高年級黨員擔任新生班主任、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聯絡以及黨員聯絡群眾“一幫一”活動等,同時,我們還可以針對藝術院校學生黨員文化素質薄弱的實際,構建學習型黨組織,不斷加強入黨後教育。對於藝術院校學生黨員的學習型組織建設,我們應堅持“三個突出”:一是突出主題。每學期都確定一到二個學習教育主題,如科學家談藝術、藝術家結合實際談藝術的時代性等,這些既緊扣時代特徵又具活力主題,讓黨員學生既受教育又樂於接受教育;二是突出重點。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並結合各年級各專業的不同實際確定其學習重點,使學習不千篇一律等。三是突出特色。即突出藝術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教育,增強組織活動主題和形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藝術院校學生黨員學習方式從“中心型”向“參與型”轉化,切實增強黨員教育有效性。另外,結合藝術院校學生組織管理相對鬆散,學習生活相對獨立的特徵,將學習生活向“社群宿舍樓寢室”延伸。建立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優秀學生的以點帶面的網狀結構,充分發揮他們的模範帶頭作用。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自覺行為,而且能有效擴大學習的覆蓋面。

  5、在支部建設方面,注重創新活動形式,構建“互動共發展模式”

  當前,學生日常密切聯絡的活動環境、活動空間、活動主體、組織形式等出現了新的狀況:學生群體性活動日益被學生個體化、分散式的活動所取代,以學生個體興趣愛好和志向為主體的、現實與虛擬相結合的學生群體組織成為學生重要的活動形式和群體組織形式,藝術院校學生在這一點更明顯。藝術院校黨支部與其他學生組織的“互動共發展”模式主要是指利用黨支部自身的政治、組織和活動等優勢,通過與其他諸如群眾性團體***學生會、支教團***、學生社團、學生實踐性組織、興趣小組、BBS論壇、QQ群、部落格、校友錄、“紅色網站”、網上黨校等學生群體組織的對話、協作、互動、治理來開展黨的理論宣傳、群眾聯絡、實踐服務、群體監督、活動創新等工作,從而加強黨組織對青年學生的政治領導和思想教育,促進學生群體活動的有序開展和學生個體的健康發展,開創黨支部和其他學生組織雙贏發展的局面。構建藝術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互動共發展模式”,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對於學生黨支部與正式學生組織的“互動共發展模式”應以共同願景為紐帶、以相互協作為基礎、以鞏固正式學生組織功能為目的;對於學生黨支部與非正式學生組織的“互動共發展模式”應以政治引導為主線、扶持規範為條件、規範組織行為為目的;對於學生黨支部與虛擬學生組織的“互動共發展模式”,我們應注意黨支部與虛擬學生群體間要建立以平臺創新為基礎、以對話參與為方式、以實現組織佔領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