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好心理學

  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和價值似乎不用多言,眾多關注心靈的現代人也試圖去通過學習心理學來了解自我、認知他人、提升生活質量,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心理學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心理學學習方法

  1做好思想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學習心理學,尤其是自學心理學,必須採用適合的策略和有針對性的方法。不同人學習心理學會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學習目的採用的學習策略也應有所差異。考試的學生,依據教材亦步亦趨深入是正道;心理疾病的患者,去尋找靠譜的醫院醫生是坦途。在這裡,我們所針對的,是一些身心正常的普通人,對心理學感興趣,不以考試自療為目的,僅僅想了解自我、認知他人,提升生活質量,這些人,如何來學點心理學?

  要認清一些現實:

  首先,在當前的心理學圖書市場中,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卻又良莠不齊。人們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作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心理學涉及的內容可謂方方面面,圖書市場上以心理學為名的書也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在這些圖書中,既有嚴謹的科學研究著述,也有很多以“心理學”為名的心靈雞湯類不靠譜出版物。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基礎,去自助閱讀這些所謂的“心理學圖書”,自然對工作生活益處不大,不僅不能提升個體的幸福感,說不定還“走火入魔,誤入歧途”。

  其次,即使在正規、科學的心理學出版物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補救性的心理知識,即關注的是如何去治療心理疾病,恢復心理健康。專業的心理學工作者,或者是心存困擾的人群,閱讀一下或許不無裨益,但是,一般人閱讀此類圖書好處有限,你身邊的正常人比有病的人多多了***當然,如果你覺得身邊的人都有病,那求醫的就應該是你***,他們也不需要你的解救;而且,看此類心理疾病的書多了,還容易因為“自我證實傾向”的存在,把自己和身邊的人普通問題歸結為心理障礙。

  至少筆者所見,在心理學學習這方面,還真稱不上開卷有益。學習的話,必須把有限的生命運用到最具價效比的學習中,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式,才能有所收穫。

  2選擇合適內容

  對於大多人而言,學習心理學的目的主要不是進行心理學研究,而是讓心理學的研究結論為我們的現實生活服務,通過學習心理學,提高生活工作品質。基於此,面對眾多的心理學知識,有些內容就可以暫時不學或不重點學了。比如,在心理學入門的課程中,基本都有研究方法的介紹,這部分內容有些艱深晦澀,對搞研究很重要,然而跟真正的生活關係不大,就可以捨棄不看。再如,心理的生理基礎,關於腦科學的探討也是當前心理學的熱點,但和現實離得比較遠,亦可以暫時忽略這方面的學習。

  心理學學習順序

  1一是心理學史。

  心理學學派林立,內容繁多,究竟哪些內容是科學心理學的範疇,哪些內容又是民間心理學的智慧,哪些靠譜,哪些扯淡?……讀史使人明智,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心理學史的學習得到解決,學習心理學史,我們可以知曉心理學是怎樣成為一門科學的,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每個學派在心理學史上的地位如何,你所喜歡的心理學研究和理論,在歷史上,又處在什麼樣的地位……等等。通過心理學史的瞭解,你可能更清楚心理學各種理念和研究的源頭,以及自己對於心理學的興趣在哪裡,學什麼,會滿足自己的工作需要,學什麼,會提升自我的心理素養。

  推薦書目:墨頓·亨特《心理學的故事》;基思•斯坦諾維奇《對偽心理學說不》;Roger R Hock:《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Lauren Slater《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

  2二是社會心理學。

  一些人可能有疑問:社會心理學是不是要談社會變革、不同社會中的群眾心態啊?這個和我們的工作有關係嗎?還真不是,在英語中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的“社會”***social***,不是我們日常概念中“社會主義”那個社會,在心理學上,社會心理學其實談的就是人和人相互動的心理現象及規律,涉及到的內容多是人怎樣自我認識又怎樣認識他人啊,人和人之間為什麼喜歡為什麼愛,偏見是如何形成的,人是如何受到別人影響的,等等,更確切一點表達似乎是“人際互動心理學”。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心理學不幸是由西方人建立的,結果,西方的心理學研究了太多的變態心理和個性行為。如果心理學是由中國人建立的,那麼它一定是一門強調社會心理學的基礎學科”。中國人學心理學,一般學到社會心理學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內容。人們要想理解自我、影響他人,社會心理學必須好好學,掌握了這其中的規律,不僅對理解自我有幫助,在應對生活中的各種人際互動中也不無裨益。

  推薦書目: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羅伯特•B•西奧迪尼《影響力》

  3三是心理學導論

  如果心理學史和社會心理學你讀得性質盎然,心理學不僅沒有嚇跑你,反而對心理學的興趣越來越濃了,那說明你是真正喜歡心理科學的。所以,就要從西方人學習心理學的第一本書看起吧,可能枯燥一點,但過去這一關,你就真正步入科學心理學的世界了。該看心理學導論了。

  心理學學習內容來源

  1一是圖書。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心理學的自我提升離不開展卷閱讀。然而,對於琳琅滿目的心理學圖書,非心理學專業出身的人,如何判斷一本心理學書靠譜不靠譜?其實也不難,找到自己喜歡的圖書,首先先看出版者。靠譜的出版社總會出靠譜的書。就心理學圖書而言,幾所高校出版社出的心理學書相對還是有質量保證的,如北大、北師大出版社,人民大學出版社,華東師大出版社,等等;另外,有些書系的書出的也不錯,如萬千心理系列,湛廬文化系列,等等。其次,再看著者。雖然有的心理學家你並不知曉,但如果是一本嘔心瀝血的著作,作者常常會在前言後記中把該書特性,成書艱辛之類娓娓道來;而相對另一些圖書,前言後記都無,編者不詳,這樣的圖書就要小心一些了。

  2二是影視。

  在圖書之外,關於心理學的影視也越來越多,尤其是網路上各大高校公開課的存在,可以讓大家做到足不出戶,而遊學天下。在網易、新浪等公開課的課程中,也有一些心理學的內容,而且他們大多是來源於世界名校,和他們學心理學,等於同高手過招,自然獲益多多。

  3三是同志。

  三人行,必有我師,但學習心理學也必須找到同道中人。當然,身邊有喜歡心理學的同行更好,可以互相促進著學習。如果身邊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少,也不怕,現在的網路眾聲喧譁、資源豐富,去微博、微信、豆瓣轉轉,很快就會找到同道中人;而且,一些專業的科普網站也在不斷更新著心理學的內容,如壹心理、果殼網,等等,瀏覽一下,你會找到理想的內容和合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