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高考注意事項

  對於文科考生來講,文綜是很“奇妙”的一科。那麼,文科生高考生考前有什麼注意事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些年,眾多平時成績優秀的考生在高考中不能考出理想成績,甚至一些考生二模分數超過270分,而高考只有200分左右。對於他們來講,僅僅狀態問題?肯定不全是,以內對於文科生來講,他們堅信:量變影響質變,但是這個量的前提是有要求的,那就是有效量。

  也就是說,考生備考中對“有效量”積累很關鍵,可是對於高分考生來講他們對高考”有效量“的把握,同樣會遇到棘手的問題。

  一、方向問題。

  既然是考試,方向當然很重要,對於方向,我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高考的命題方向,一種是根據自己實際需要作出的調整方向。

  現實中,即便是一些優秀的考生,對高考方向的把握,也存在一定的偏差,這樣會直接導致:”考的東西你沒有準備好,你準備好的東西不考。“那麼這裡來簡單強調一下高考命題的方向:

  1.”有關、有用“,是近今年命題重要的切入點:

  這個方向涉及到考什麼的問題,例如說,地理學科,你辛苦備考的洋流也許不重要,因為現實中,很難跟考生直接”有關、有用“,因為高考命題要求,堅持的其中一條重要的主線:”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考生生活中熟悉的問題“,那麼在備考中,就要對這些熟悉的問題加以分析和判斷,例如,雨水蒐集、無土栽培、城區”煤改電“、從公園地圖中分析最近路線等等問題,這些都是考生可能熟悉的問題,從這些切點入手,考查地理的概念、原理、規律。

  為此,考生在考前,一方面要注重地理有哪些概念、原理和規律,在熟悉相關內容的同時,還要想”以這些內容為切入點的命題方式可能有哪些“,這些變得非常重要。

  2.考試強調的能力是訓練的主攻方向。

  眾多學生抱怨題量大,做題速度慢,其實題量是沒有辦法改變了,那麼為什麼做題速度慢?為什麼主觀題答了一堆卻得不到分數?為什麼背書的內容用不上?等問題,只要仔細思考,考生就明白了,因為對於高考要求的能力部分,多數考生在備考中,根本就沒有做專題訓練。

  例如”獲取資訊“的能力,面對材料內容,這樣最大限度,並且快速從中提取資訊?怎樣聯絡知識和題問要求,怎樣答題,例如說”描述“”闡釋“”論述“等等要求的題目,怎樣答題才合理?答案的展現形式是怎樣的,這些即便是優秀的考生,也很少見到通過專題來研究和完善的。

  對於現實中,僅僅依靠背書的考生來講,能力要求也僅僅是擺設而已。

  3.自己在考試中遇到哪些問題這些也要明確。

  如果一味的盲目背書,盲目訓練,無疑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那麼考生在考試中存在哪些不足,例如時間分配的問題,答題準確度的問題等等。這些至少要清晰化,知道自己遇到哪些問題,才能有效的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

  二、適應能力的問題。

  高考之前這段時間,需要對考生進行適應性訓練,這幾年的高考,眾多考生很難適應高考卷,這裡有幾個方面因素:

  1.考生自己沒有想過平時模考卷與高考卷的區別,在他們意識中,僅僅是各區的模考卷,其實各區的模考卷,無論是質量還是方向與高考卷都有很大出入,甚至一些區的模擬卷質量特別差。如果考生自己被侷限在模考卷中,加上訓練的題目質量不能保證,那麼面對高考卷,不適應也是正常的現象。

  其實針對這些,有三個環節可以緩解這個問題:

  ***1***做往年的真題***2015、2016***,特別注重答題能力的訓練。

  ***2***根據時政資訊,猜想命題點,例如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發105週年,也是孫中山誕辰150週年,從孫中山到辛亥革命,有哪些重要的關鍵點需要注意,例如”政治制度的改變“、”風俗習慣的改變“、”中國人精神面貌改變“等等,命題中,完全可以依託“精神面貌”為切入點,考查一道32分左右的題目。

  ***3***下載一些外地試卷,按照往年的經驗,安徽等省份,模擬卷的質量比較高,特別是他們的聯考卷,考生可以對這些試卷選擇題部分進行專項訓練,提升自己的適應能力。

  2.備考心態。

  這些年,有太多平時優秀的考生考不出理想的成績,他們多數人都覺得應該能考好,高考往往讓他們收穫了一句話“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因此考生在高考前,自信心固然重要,可是要輕視改變命運的考試,那麼無疑是正確的心態。

  在考前,一定要明確高考題的特別,涉及的方向和能力要求,以及自己可能存在的風險,根據這些進行有效的訓練,這樣的姿態應該對備考有利。

  高考文綜衝刺建議

  1.返璞歸真,不厭其煩地梳理基礎知識。越是臨近高考,越是要回歸基礎。越是基礎的題目,往往失分越嚴重。因此,在高考複習中應始終把基礎知識的複習作為重中之重,在複習中,抓基礎知識的落實,就是要全面地掌握《考試說明》所列考點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等,對著考試說明的考點,翻著課本,一一加以對照理解,這樣才能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2.系統優化,主動構建知識網路體系。這麼多課本,要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可以跨章節甚至跨模組進行知識梳理,開展多方位立體式複習。比如,《經濟生活》以“消費、生產、收入與分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板塊,構建基本框架;《政治生活》以“公民、政府、黨、人大、政協、民族與宗教、國際關係”為主體構建知識結構,還有《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和《國家與國際組織》等模組,這樣運用時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輕鬆應對。

  3.融會貫通,關注生活熱點。新課改強調“試題設計儘量採用新情境、新材料”,所以,要全面把握和深刻認識熱點問題,掌握與所學學科內容有著必然聯絡的內容。例如,今年,特別要關注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簡政放權、葉門撤僑、抗戰勝利70週年、中央一號檔案、自貿區、亞投行等重大熱點問題。同時,對熱點的處理要體會和領悟熱點問題在知識上最有意義的切入角度,做到教材與問題的有機結合,對熱點多角度切入和分析。

  那麼對於成績一般的考生來講,通過以上的分析,瞭解到,優秀的考生,同樣存在棘手的問題,因此不能喪失信心,因為這些年高考中,經常見到平時優秀生沒有考好,也經常見到逆襲的案例,文科更是這樣。希望文科的高三黨們能在最後的時間裡有針對新的調整好狀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