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輔導資料

  政治是高中文科生的主要學習科目,為了方便大家複習,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辨析題題型

  題型一 單向辨析型辨析題

  1題型特點

  這種辨析題的特點是,題目所給的觀點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不管是正確還是錯誤,都必須分析說明其中的理由。一般來講,此題型在辨別正誤上難度不大。但考生在分析說明時,如果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就會因要點不全而失分。

  2解題對策

  對策一:解答觀點正確的辨析題。這類題表面上看似乎不難,既然命題正確,那麼就把觀點正確的理由定上去就行了。為了迷惑考生,辨析題常常列出幾個表面上矛盾但 實際上卻是正確的觀點。為此,學生必須有紮實的基本功,熟悉掌握書本上的觀點、原理、概念以及時政方面的相關知識。解答這類辨析題,首先要指出觀點是正確的,然後再說明理由和分析原因。

  對策二:解答觀點錯誤的辨析題。其特點是辨題對事實、現象進行錯誤的歸納和概括,最常出現的錯誤是“以偏概全”或“一點論”的觀點。從表面上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作全面分析,辨題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解答這類辨析題,首先指出觀點的不科學之處***作出判斷***,然後說明理由和原因***展開分析***,最後提出正確的觀點。

  1、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會第十九次會議經表決決定,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

  辨題:廢止農業稅條例、取消農業稅後,我國農民將不再交稅。

  2、外部矛盾引起事物的量變,內部矛盾引起事物的質變。

  題型二 正誤混雜型辨析題1題型特點

  正誤混雜型,即命題既有正確的一面,也有錯誤的一面。具體說有以下五種情形:***1***題目內容總體上是正確的,但其中包含著錯誤的或不合理的因素;***2***題目內容總體上是錯誤的,但其中包含有正確的或合理的因素;***3***題目由一個正確的前提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或者由一個錯誤的前提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4***題目的內容正誤並列存在;***5***題目包含多層意思,每層意思都正誤混雜。

  2解題對策

  對策一:避免單向的思維。在分析辨題時,要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既要善於用正確的原理、概念去分析命題的正確和錯誤,又要樹立多層辨析的意識,逐一分析觀點中包含的多層意思,全面理解各層意思間的關係。因此在解答正誤混雜型辨析題時,不必在開頭匆忙作出判斷,其判斷可體現在整個答案之中。

  對策二:辨析題除了判斷以外,重點是對所給命題進行具體分析、說明理由。在這類題中,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觀點,這就要求考生具有辯證思維的能力。首先,針對每一個辨析點,分別指出其合理、正確的因素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是合理的、正確的***指出其合理、正確的依據***;錯誤的因素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是錯誤的***指出其錯誤的依據***。其次,總結對各辨析點的分析,作出正確的結論,提出命題的正確傾向。

  1、廢止農業稅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實際出發做出的重大決策,是加快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解決新時期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戰略性舉措。

  辨題:廢止農業稅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是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的關鍵。

  2、人民政協通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行使國家權力。

  3、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因此,要促進新事物的發展就必須否定舊事物。

  題型三 附加條件型辨析題1題型特點

  命題內容所列舉的材料理論觀點是孤立的、抽象的,不能予以直接肯定或否定,在一定條件下正確,在一定條件下錯誤,具有不確定性。只有在附加特定條件後,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也就是說,解答此類題時,不能籠統地表態,要根據不同條件作具體分析,應根據題中的具體觀點進行具體的討論,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的分析。

  2解題對策

  對策一:補充遺漏點。此類辨析題中的觀點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成立,補充遺漏點就是對命題沒有給出的條件進行鍼對性的補充。

  對策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考生在解答該類題時,不能直接作出判斷,而應分清情況,分別指出在什麼條件下該命題是成立的,在什麼條件下該命題是不成立的,要避免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以偏概全。

  1、關稅收入越多,對國家經濟建設越有好處。***變式:⑴一個國家的關稅收入越多越好。⑵貿易順差越大越好。***

  2、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此次個人所得稅法在兩處進行了修改: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從800元提高到1600元;擴大了納稅人自行申報範圍。

  辨題: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對公民個人有利,對國家不利。

  題型四 理由不全型辨析題1題型特點

  這類辨析題把結論成立的部分條件***理由***,當作了全部條件,認為只要具備了題目所給的這些條件***理由***,結論就能成立。在這類辨析題中,題目所給的條件***理由***本身沒有錯,但僅僅依靠這些條件***理由***,題目觀點還是不能成立,這類題目的缺陷就在於沒有認識到結論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

  2解題對策

  解答這類辨析題可採用層層設問法,首先弄清楚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什麼;其次分析題目中的條件是否正確;再次分析題目中的條件是否足以推出結論,若不能,還需要哪些條件;最後補充所需條件,並得出結論。

  1、只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就能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2、只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就能增加就業。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要提高科學技術,就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4、“實踐是不斷髮展的,人們對規律的認識也是永無止境的。”這一觀點堅持了唯物辯證法,體現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題型五 辨中套辨型辨析題1題型特點

  這種題型一般以複句的形式出現,題目中包含兩層含義甚至兩層以上含義。前一個觀點本身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也可能正誤混雜,前一觀點又是後一觀點的條件***前提***,後一個觀點可能正確,可能錯誤,也可能正誤混雜。

  2解題對策

  解答這種題型,首先,必須認真審題,弄清題目到底有幾層意思,逐層辨析;其次,對每層意思的觀點先辨後析***或先析後得出結論***。“辨”即說明該層意思的觀點正確還是錯誤,或什麼條件下正確,什麼條件下錯誤,“析”即運用政治、經濟、哲學原理說明正確或錯誤的原因,即指出其理論依據;再次,明確堅持正確的觀點的意義,揭露錯誤觀點的實質及危害***這個步驟有的題目不作要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辨析:減免農業稅,能夠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從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2、辨題:理論不是全部來源於實踐,但來源於實踐的理論就能指導實踐獲得成功。

  3、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就“一箇中國”問題進行討論,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佳方式和惟一方式。

  4、要依法治國,就要做到國家機關立法,全體公民守法。

  :收入與分配

  1.為什麼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

  ***1***實行按勞分配,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②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③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2***實行按勞分配,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3***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佔主體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佔主體地位。

  2.怎樣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是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證。

  ②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③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大力發展生產力***

  3.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如何處理?

  ①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③兼顧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4.財政的作用:

  國家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1***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執行的作用

  5.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只有加快經濟發展,大力增加社會財富,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持續增長。

  ②財政收入還受分配政策的制約。國家應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6、為什麼在消費時要主動索要發票:

  ①發票是消費者的購物憑證,是消費者維權的憑據;

  ②發票也是稅務部門進行稅收管理的基礎和依據,消費者索要發票,有利於使國家稅款足額入庫,為國家稅收作貢獻。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巨集觀調控:

  巨集觀調控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實行巨集觀調控的原因:

  ***1***市場調節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巨集觀調控有利於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某些行業和領域不能由市場進行調節; ②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僅有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發展經濟波動和混亂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2***加強巨集觀調控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標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巨集觀調控手段。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又要綜合運用行政手段、法律、經濟手段加強巨集觀調控。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

  ②以共同富裕為目標,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

  ③能夠實行科學的巨集觀調控。

  3.巨集觀調控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兩者是巨集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都有擴張性政策與緊縮性政策兩大類;

  財政政策常運用的槓桿有稅率、財政支出、國債等,貨幣政策常運用的槓桿有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信貸規模等。

  4.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第一要義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5.怎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

  ***2***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

  ***3***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4***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6.全球化的影響:

  利: 它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國際範圍內的流通;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範圍內的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弊: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在經濟上日益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這就使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震盪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說明經濟全球化意味著"風險全球化"。

  態度:

  我們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同時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戰。

  7.如何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2***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養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3***必須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

  ***4***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