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歷史知識點

  重積累,多思考,是歷史學習的必備要素。那麼同學們的歷史知識學習了多少了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第1課 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

  一,幾個區分的概念

  1,農業生產模式:精耕細作 2,農業耕作方式:

  ***1***生產力角度:刀耕火種——鐵犁牛耕 ***2***生產關係角度:千耦其耘——個體農耕 3,農業的經營***組織***方式:

  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業與農業相結合的,男耕女織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二,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特點

  1,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 2,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最主要***

  3,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業與農業相結合的,男耕女織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三,細節知識點

  1,農業發展歷程:採集經濟——種植經濟 2,地域差異:南稻北粟 3,唐代:曲轅犁

  第2課 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制度的變遷

  1,商周時期: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不能買賣 2,戰國以後: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主要***、自耕農私有土地 三,土地兼併的發展

  土地私有

  土地兼併 租佃制的發展 四,細節知識點

  1,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鐵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廣——生產力發展。 2,宋代土地兼併最嚴重

  二

  第3課 區域經濟和重心南移

  一,西漢四大經濟區

  山東,山西,龍門碣石以北,江南。——其中山東和山西是經濟重心。區域經濟不平衡。

  二,因果關係:戰亂——人口南遷——經濟重心南移。

  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

  一,手工業發展歷程

  二,手工業經營形態

  第5課 農耕時代的商業與城市

  二,城市和商業的發展

  三,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

  積極:促進了農業的發展,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維護了封建國家的政治穩定。 消極:強化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近代逐漸落後於西方。

  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

  農耕經濟是大概念,包含了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外貿。

  近代前夜的發展:

  一,農耕經濟的發展 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1,產生:明中後期,江南紡織業。 2,本質特徵:僱用與被僱用“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近代前夜的遲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原因***

  1,根本原因: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2,官府盤剝;3,重農抑商政策;4,海禁閉關政策

  第7課 新航路開闢

  一,開闢航路的原因、條件 ***1***經濟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渴望貴重金屬和商品。 ***2***商業危機***直接原因***:奧斯曼帝國佔領傳統商路。 ***3***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記》,歐洲人的“尋金熱” ***4***思想根源:傳播基督教。

  條件:1,客觀:西歐航海、造船技術取得很大進步。2,主觀: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援。

  二,開闢新航路的經過

  三,開闢新航路的影響 1,對歐洲

  ***1***世界各大洲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絡,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2***歐洲的國際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移至大西洋沿岸。

  ***3***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了西歐封建主義的衰落。

  2,對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促進了殖民地經濟的轉型和發展。 3,對世界:***全球化程序開始***

  ***1***全球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

  ***2***人類也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

  三

  第8課 歐洲的殖民擴張與掠奪

  一,西葡擴張的特點

  西班牙:美洲,廣闊的殖民帝國,奴役印第安人,開採金礦。 葡萄牙:壟斷東西方航路,建立商業據點。

  二,荷蘭擴張的特點

  1,17世紀的海上馬車伕。 2,建立大型商業公司

  三,英國擴張的特點

  1,海盜式掠奪 2,三角貿易

  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資本主義發展的六大條件:原始資本積累;原料,勞動力,市場,技術,相關政策。

  二,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的廣泛使用,內燃機,化工業的發展

  三,兩次工業革命的對比

  四,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

  1,新 航 路 開闢:開始形成。 2,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初步形成 3,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正式建立

  四

  第10~11課 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二,短暫的黃金期的特點 1,時間短。***僅是一戰中發展較快***

  2,輕工業發展較快,麵粉業、紡織業;重工業發展緩慢

  三,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

  1,帝國主義 2,封建主義 3,官僚資本主義

  四,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因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產生***主要原因***,所以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 ***1***受到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壓榨,所以有著革命性的一面。

  ***2***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依賴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又有著軟弱性和妥協性的一面。

  第13課 交通與通訊的變化

  ***1***唐胥鐵路——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

  ***2***京張鐵路——中國人自行設計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第14課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背景:蘇俄內外交困,嚴峻的政治、經濟形勢

  2,內容: 實行餘糧徵集制;普遍實行國有化;取消商品貿易;強制勞動。

  3,影響:積極: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保證了軍事鬥爭的勝利。 消極:許多措施超出了戰時需要的程度,引起了農民的不滿。

  二,新經濟政策

  1,背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導致的政治經濟危機

  2,內容:固定的糧食稅;部分企業,允許私營經濟;允許商品貿易商品貿易; 3,評價:

  ***1***新經濟政策是落後的俄國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正確途徑。 ***2***鞏固了工農聯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三,斯大林體制:單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四,細節知識點 新經濟政策,“新”在哪裡?***新經濟政策的實質***

  利用商品經濟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在公有制為主導的前提下,允許多種所有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