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利用好課前三分鐘

   課始三分鐘,有的教師不是組織課堂,就是講評作業,不是匯入新課學習新知,就是複習舊知。當我聽了葉薇老師的二年級數學課,周維老師的識字課,對課始三五分鐘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

  課始,葉薇老師課堂裡發生了什麼?練習4以內的乘法口訣,正著說反著說,形式多樣,每個小朋友都練到。周維老師呢?卻做與本課教學內容無關的事,幹啥去了?按照學號小朋友到講臺前講成語故事,今天一位小朋友講了“張燈結綵”與“呆若木雞”,全班小朋友的眼神可關注了。

  這二位老師,不愧是為有經驗的老師,在做著本門學科最基礎的“積累”工作。一個是運算的積累,一個是言語的積累。可能看似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無關,卻與學生的終生髮展相關,他們不只是在教學內容,而是在進行“課程”教學。

  每門學科都有其核心內容,核心知識如珍珠散落在每篇,每課之中。教學不是把一篇一課教完了學會了就算完成任務了,最為關鍵的是要把兒童能夠帶的走的,一生受用的東西內化為兒童的知識結構中去,機體與心靈中去。如,熱愛讀書的興趣,愛聽音樂的情趣,思考問題的方法,運算的技能等等。

  就數學學科來說,不只是訓練兒童的思維,掌握解題的技巧,對某個公式的求證,當學子從學校走向社會,人們運用數學知識最多的還是買菜,買東西時用上加減乘除的口訣。無疑,“加減乘除口訣”是小學數學學科最為核心的知識內容,每位孩子能熟練地脫口而出運算口訣,當是每位數學教師必做的教學功課,就像葉老師那樣常抓常練,因為那是保底的核心知識。就語文學科來說,語言的積累很關鍵,好詞好句,名言警句,格言俗語,美文故事,日積月累,肚子裡有貨了才能有口吐蓮花,妙筆生輝的言語表達。相信如周維老師那樣的課始練習,小學生得體大方的與他人交往自不成問題。

  英語學科記住單詞是基礎,君不見洋思中學走廊的橫樑上書滿了注有音標的單詞,走廊牆柱上掛了一幅幅英漢雙語格言?不會單詞就像學語文不會生字詞,如何讀書看報?課始三五分鐘不僅要讓單詞常和學生見面,還要把日常會話300句滲進來,為何?不能和國際友人對上幾句話,出國不能使用它,英語不學也罷。

  體育學科,當學生離開學校,還有運動的意識與習慣,有了一副健康的好身體,人的這一生就有了幸福的根本。音樂學科呢?沒有人教也能認識五線譜,當他倦怠了,心累了,高興了,痛苦了,還能吹打彈唱予以消遣,人生多愜意啊。美術學科我也不懂,我只是有一個童年的體驗,當手握畫筆,非常想畫下眼前美景時,卻不知從何畫起,眼前有景畫不得。用形象符號描摹事物是人類除文字之外最原始的交流形態吧。品生學科是養成習慣的主陣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是科學學科開啟世界的一把金鑰匙。

  葉、週二位老師拿出課堂一小點時間進行核心知識的練習與積累,他們不僅對本門學科有清晰的“課程”認識,也基於班級良好有素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願我們多做些固本培元的工作,兒童學習這棵樹會枝繁葉茂地茂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