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預習的重要性

  課前預習則是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數學這一科目,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數學預習的重要性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數學預習的重要性篇一

  一、預習是學習新課的第一步,只有預習充分,才能提高聽課的效率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一切後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即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預習可以使自己發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並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不經過預習的聽課,只能是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分不清難點和重點,失去了聽課的目的性和選擇性。而預習後再聽課,學生對於什麼地方已學懂,什麼地方還不會,已經心中有數。這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難於理解的知識上,從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性。這樣,在預習中弄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上課創造了有利的心理狀態,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慾更強。變被動為主動。這樣一來,自然就提高了聽課的效率。

  二、預習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現代漢語詞典》就把預習解釋為:“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一般初中的孩子都是根據老師給出的提綱獨自預習,這本身實際上就是孩子自學行為的一種體現。預習一般是獨立地閱讀和思考。在預習的過程中,孩子學習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更是孩子用所學知識去獲得新知識的過程,這實際上是孩子在主動進行探索的過程,吃現成包子的人永遠也學不會做包子,不經過自學實踐,永遠也提高不了自學能力,如果一個學生能堅持進行預習,自學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三、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必須邊讀書邊思考 ,在預習過程中他們將會發現很多疑問,學生的求知慾是很旺盛的,很自然會產生解決這些問題的迫切願望;如果教師因勢利導,適當加以啟發與指點,他們將投入到科普讀物的閱讀中去,這大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而且如果一個學生預習充分的話,課堂上聽課的效率就會提高,做作業的速度就會變快,課後複習的時間相應縮短。而且錯題管理的時間也就縮短了,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了,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數學預習的重要性篇二

  1、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的新知識處於有準備的心理狀態,老師上課上什麼內容,自己通過預習可以瞭解在哪些方面還弄不懂,這樣帶著問題走入課堂和漫無目的的去聽課,效果明顯會增加。通過預習,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將一些簡單易懂、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進行了內化,並有了困惑和疑問,在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這樣既節省了不必要的講授時間,給學生更充分探討的時間,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聽課具有針對性,為掌握新知識作好心理方面的準備。學生在預習時,對自己不懂的內容都做了標記。聽課時,就會主動的、有重點的聽課;教師在審閱學生的預習作業後發現學生較集中、較典型的問題,教學時也會有針對性的施教。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預先掃清學習障礙,搭建新舊知識的橋樑,拉近學生對新知的認識距離

  2、課前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是讓學生自己去自學,通過自學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校教師能教給學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碼的知識。大量的新知識靠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的去探索,根據需要去自學。因此,學生從小就培養自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預習正是過渡到自學的必要步驟。

  通過預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自學能力的舞臺。預習時學生會努力蒐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新知識,這個過程正是在鍛鍊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自學能力將逐步提高。

  3、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性格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合作學習已成為新型的學習方式,但學生的獨立自主性也不容忽視。讓學生通過預習自己去掌握一定的知識,須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是事事要靠別人,自己也行!這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性格有一定的作用。現在有的孩子生活在甜蜜罐裡,父母很少讓學生獨自去做一件難事,總代替操辦,孩子缺乏自我意識,認識不到自己的價值。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去自學,讓孩子在預習中體驗挫折、快樂,這對健全他們的人格有一定的作用。

  數學預習的重要性篇三

  一、利於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於認知能力的侷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儘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後的思維斷點。由於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二、利於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後,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設定情境讓學生解決。在單位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與解決兩個問題,哪個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的大腦會一片空白,不能及時與舊知識連結,會毫不批判的無條件接受。預習後,當認知發生衝突時,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於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路。

  由於學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侷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鑑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於課本知識的獲得,敢於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己清晰的知識網路體系。

  四、利於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後,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使用課本提供的素材。教師必須站在學生髮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於接納的教學思路,並注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