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文章

  篇1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過春節,俗稱“過年”。

  小時候,記憶中的“過年”沒什麼大事兒,卻“年”味十足,十分喜慶。小時候的年啊,不像現在,酒店商店都弄的花裡胡哨的,那時候,人們全在家裡過年。一大家子就在一個並不太寬敞的屋子裡,圍著一張圓桌子,女眷們都在廚房裡倒騰,做年夜飯,男人們就在飯桌上聊天,嘮家常,邊抽菸喝酒,邊談天說地。我們幾個小孩子啊,就在院子裡放鞭炮。哥哥特別調皮,我呢,那時候又特別膽小,所以,哥哥每次都會買那種一扔到地上就爆炸的小鞭炮,然後跑來嚇我,院子裡一直迴盪著我的似哭似笑,哥哥的“咯咯”笑聲和鞭炮“噼裡啪啦”的聲響。

  女人們端著一道道大菜從廚房出來時,年夜飯就開始了,大人們邊吃邊聊天,我和哥哥向來對他們的聊天內容不感興趣,我們感興趣的,從來都只是年夜飯中的美味佳餚。也不知是怎麼的,我和哥哥總是喜歡搶著吃。就比如那道椒鹽土豆,平時吃著也沒什麼味道,但當它端上年夜飯的飯桌時,它的味道瞬間就昇華了,我和哥哥就這樣搶來搶去,一個又一個地搶到碗裡,嚥到肚裡,是那樣快樂,就算被哥哥搶走了,也不難過。每一道菜,哪怕是我不喜歡吃的,都有我們兄妹倆“戰爭”過的痕跡,吃飽了,吃撐了,也毫不放鬆,繼續吃,生怕對方搶走了好吃的似的。

  吃飽喝足,夜幕已經降臨。大人們都來到院子裡,放鞭炮,放煙花。爸爸把那鞭炮的引火線一點燃,就趕緊躲到一邊,一家人都捂住耳朵,我們的目光隨著上升的煙花而上升,煙花在深藍的天空中盛開,我們的笑容伴著陣陣巨大的聲響也隨之綻放。

  現在,過年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放煙花再也找不到那種快樂,我和哥哥也不會再做“搶著吃”這種幸福的傻事了,就連拿壓歲錢也開始不好意思。我多想重新回到小時候,回到那時候“年”味兒十足的春節!

  篇2

  春節這幾天氣候很冷,天空一直飄著雪花,但寒冷不能阻隔人們之間的新年祝福。按照我們老家的習俗,三十與大年初一是不出門的,初二就開始出門拜年了。

  這天***初二***早上,我對妻子說:“我們去父母家拜年去吧!”,還不等妻子說話,躺在床上的女兒就急忙答話:“恩,好的!媽媽,我們去吧!我早就想去爺爺奶奶家了!”侍侯女兒吃完早飯,我就帶上新年禮物,領著妻子女兒打車去了鳳凰山。

  一路上,女兒都很興奮。看著車窗外路邊的積雪,我在回味著過年的心情。因為每次過年都遇上妻子做透析的時間,所以我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回家陪父母,過一個開心的除夕之夜了。也不知道父母春節過得是否快樂?雖然除夕的當天,女兒已經打過電話給爺爺了,但我也想去看看老人家,陪父母說說知心話,聊聊生活中的事情。

  經過40多分鐘的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鳳凰山父母的家。下了車,女兒就筆直地往爺爺家跑。見到爺爺,女兒就撲進爺爺的懷抱,“爺爺,新年好!”女兒嬌嫩的話語,好讓爺爺激動!爺爺抱著女兒,一個勁地說:“你怎麼才來看我啊?我都想死你了!”我與妻子站在一旁,看著他們親密的樣子,我們也很感動!這就是親情的魅力啊!

  進了家門,我的媽媽就忙著為我們煮餃子、剝茶葉蛋,妻子也去廚房幫忙,我則陪著父親與女兒說話。有了女兒的到來,父親也就不怎麼理睬我了,只顧著為女兒拿這拿那,忙得是不亦樂乎!我也不閒著,既然他們不願意陪我說話,我就自己看電視吧,欣賞春節的快樂氣氛!

  日子雖然是一天天地好了,但是***的親情也一天天地濃厚了。我們春節來父母家,不是為了吃點什麼,而就是為了感受一下平常很難獲得的好心情!什麼是生活的快樂?在喜慶的日子裡,能安心陪陪父母妻子女兒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事情!

  今年的初一與西方的情人節恰巧是同一天,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看望父母。因為在我與妻子的眼裡,只有春節是最重要的。情人節只是一種象徵性的意義,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相愛的人能有一份真誠的愛就可以了,何必在乎什麼情人節呢?有愛的人,天天都在過情人節;如果沒有了愛,即使天天擁有情人節,也是枉然!

  在吃飯的時候,我才有機會與父母說話。在與父親的交談中,知道他老人家近期的身體還很好,我也就放心了。看著父親花白的頭髮,我也很慚愧!因為平時為了照顧妻子女兒,我就很少有時間回家探望父母了。好在父母都是很通情達理的人,他們對我的要求就是照顧好妻子女兒,希望我們一生平安幸福!

  下午我們又去了岳父家,岳父是個很隨和的人,他善於與我們相處。我也很喜歡岳父家的氣氛。自從妻子生病後,岳父母一直對我有份歉疚,總是感謝我的辛苦與付出。在閒談中,我對岳父母說,“你們放心吧!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顧好你們的女兒,不會讓她感到半點委屈的!”對我的承諾,岳父母很感動!

  家是什麼?在我的眼裡,家就是一種快樂的氣氛。我不會因為生活的艱難,就對家失去信心與希望。雖然健康快樂離我還有點距離,但我會盡力去做的,為家人為親人爭取到幸福的笑容。

  春節很快就過去了,迎接我的是漫長的日子。在這些遙遠的時光裡,如果我能用百分之百的熱情,去贏得或許只有百分之一的開心,我也就滿足了!我幸福,因為我的家人與我在一起;我開心,因為我的家人理解我做的一切!

  篇3

  人到中年,加上快到過年時節,常常會想起青年乃至於少年時過年的情景。

  老家在鄱陽湖畔,因為土地肥沃,加上人均耕地較多,所以那裡很早就是個豐衣足食的魚米之鄉。每到過年,老家的過年氣氛十分濃厚,磨年糕、磨豆腐、打餈粑、殺豬、殺雞的聲音構成了一片十分溫馨的春節序曲。

  磨年糕,其實從我童年時代就開始了。因為磨年糕是個力氣活,所以,我到了少年時期才能給家裡搭上一把手。我第一次磨年糕是在1977年。我們南方人一年四季基本上都吃米飯,只有到了過年時間才會磨年糕。因為年糕是兩種最好的大米混合做好的,吃起來特別香,營養也更好些。磨年糕之前,將粳米和秈米按照比例搭配好,然後摻進乾淨水浸泡一些時間,同時,家家在自己偌大的廳堂的地上擺出一個小池子。這小池子是盛放年糕磨汁的設施,村民們用木板和專用的白紗巾圍成,它一般長一米五,寬一米,高八寸。因為磨出的年糕一般要從過年前吃到來年的清明節,有的人家甚至要吃到穀雨季節,所以,磨年糕是好幾個小時的活兒。

  要開磨了,將浸泡好的大米用一個木盆分幾次盛好,然後農婦坐在磨盤旁邊,往磨盤眼裡一次次新增小勺的、攙和著水的大米,另外兩個人在磨盤前面推磨。磨盤轉動的聲音在我那時候聽來很平常,現在想來,那其實是一首很美妙的《春節序曲》的開始曲,因為所有為過年而做的一切準備是以磨年糕開始的。年糕磨出來以後,白白的年糕汁液就全部流到了那事先準備好的小池,一般隔上一個晚上,小池下面墊下的草木灰就能透過厚厚的紗巾將汁液裡的水分吸乾,就可以做年糕了。

  磨完年糕後,春節序曲的第二步就是磨豆腐。磨豆腐的時間要短得多,一般有一個小時就夠了。先是在磨盤架下放一個直徑四尺,高約七寸的圓形木盆,然後將浸泡好的豆子放在磨盤旁,其他程式和磨年糕一樣。

  春節序曲的最後,就是打餈粑、殺豬和殺雞了。打餈粑在我們當地也叫打麻子果。

  因為我們村當時有八十多戶人家,全部沿著村前的小河一排排住著,並且一戶一戶緊挨著,所以,過年前的這些聲音此起彼伏,無疑成了鄉村最美的春節序曲。到了我二十歲時,時代進入八十年代中期,磨年糕因為有了機器,再也不用人工了,春節序曲裡自然少了人工磨年糕的聲音。

  從第一次磨年糕到現在,時間過去了三十多年,那美妙的鄉村春節序曲,透著歲月的芳香還會縈繞在我的腦海,特別是春節到來之前。

  鄉村的春節序曲,真美!

  篇4

  古時,傳,年,獸也。頭長角,尾像龍尾,身遍麟也。時從海出也,食為豬、牛、羊也。

  年出時,百姓知乎,躲入山林,或家中。一日,仙人到此,化白鬍人,此祖母告之,仙人躲山邪。仙人笑曰:“祖母,我自有法也。”是年到,祖母戶口也。突,一聲,年跑也,外鞭炮聲。仙人出門而望,笑之“年走了”。仙人消失也。祖母出而望之,門有紅對,上曰“喜濨濨迎新年”,下曰“笑盈盈辭舊歲”,中“喜迎新春”。祖母曰:“真神也!”後告鄉里,傳開也。

  每年貼春聯,家戶曉知。紅聯在身,字畫嚇獸也。夕夜,春晚也。初日,人拜年呼!童拜年,長送年金。

  初二,親人會。外甥趙舅,舅送年金。過多日,回家也。

  年八日,人都做工也。多於年子無事也。至十五,年味已過也!

  年子回魯,看金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