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高考好文章

  有時間的話,多看一些時有好處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學生的樣子

  離“一模”考試,還有十多天的時間,高三的學生,都似乎進入了一個臨戰的狀態,看著學生們的身影,很想描述高三學生當前的狀態,於是寫下了這個題目:高三學生的樣子。儘管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高三學生群體形象;同一學校高三不同的班級,學生的群體形象也不盡相同;同一個班級,不同的學生,高三的樣子也略有不同。但這些,都絲毫不能掩蓋高三學生樣子中一些普遍的、共性的東西。

  高三的學生,我們不妨觀察觀察自己以及朝夕相處的戰友,用素描的方式描繪當下高三學生的狀態;高三的家長,我們也可以悄悄地觀察我們的孩子,飲食起居、情緒變化、成績波動等,在我們的頭腦中刻畫一個高三孩子的臨戰狀態;高三的教師,我們當然要觀察研究高三的學生,課堂中的表現、作業完成的質量、心理變化和情緒反應、精神面貌,用我們手中的筆做一個簡單的素描。也許,還有很多的東西難以描述,真正可以描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高三學生正在完成一種人生蛻變,慢慢地長大和成熟起來,記錄蛻變的過程是我的責任。這樣一種記錄,對高三學生若干年之後,也許他不一定能回憶到,但他畢竟經歷過,可以作為追憶的索引。對將要走向高三的學生而言,這樣的記錄,或許對他們如何面對的高三生活,更有價值。

  在我的觀察中,我發現,一些高三學生不再沉迷或陶醉於自己的偉大理想中,變得更加現實,執著於如何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使得每一天都那麼充實和豐富。並不是說,偉大理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將這個偉大理想悄悄地收藏,不留痕跡將這個理想顯現為今天的行為中。因為,未來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或可能性,這樣一種可能,或許只會擾亂我們的心緒,讓我們變得更加焦慮、緊張、煩躁和不安。在每天的清晨,我們對著鏡子的我們,笑一笑,讓我們更好地接納自己,認同自己,生活在有期待的每一天!

  在我的觀察中,我發現,一些高三學生的日常生活不再是豐富多彩,而是變得更加簡單和純粹,學校家庭兩點一線、複習作業考試三位一體,始終埋頭於書山題海中,似乎外界任何一點動靜都不會引起他的興趣,學校的活動也懶得參加,家長的追問也懶得理會,更加沉默和寡言,但是一進入教室,就精神抖擻,一看到題目,兩眼就發光,一見到分數,情緒就高漲,似乎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事實上,簡單和純粹的背後,讓我們更加專注於我們的目標。

  在我的觀察中,我發現,一些高三學生的“身份”發生了變化,由“學生”身份變成了“考生”身份;同時,在高三的複習中,變得更加“功利”,一切“以怎樣提高分數為學習目的”,開始對分數斤斤計較,自己的情緒隨著分數的變化而變化,考慮問題都始終以“得分、多得分、得全分”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慢慢的這些學生的分數提高很快,漲幅很大,走在了班級或年級的前面,學生們開始刮目相看。追求分數,本身並沒有錯,因為,分數就是硬道理。

  在我的觀察中,我發現,一些高三學生的生活不再是懶慢散亂,而是有一種很強的節奏感,學習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分數的提高講究得紮紮實實,時間的管理一步一個腳印,能夠快速地進入狀態,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朝氣與激情,在學習的每一個時間段裡都講究著效率,就連上廁所都要小跑步,慢慢地發現,這些學生身上發生了一種可喜的變化,一種精神狀態的改變,這樣一種改變對學生的影響卻是深遠的。事實上,積極的、忙碌的、高效的高三生活,應該值得提倡。

  在我的觀察中,我發現,一些高三學生不再追求完美,不再指望五門學科齊頭並進,不再希望一份試卷全部都能做完,但是有這樣一種期待,就是在有限和可能的範圍內,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得充分一些,少留一些遺憾。換句話說,捨去一些東西,才能得到我們想要得到的全部或多數。於是,這樣學生卻能牢牢地掌握好自己的命運,在自己有限的智商和情商的範圍內,卻將自己的成績提高做到了極致。這樣的高三生活,是清醒的、明智的,是富有成效的。

  在我的觀察中,我發現,一些高三學生不再保持以往的矜持,不再對自己的問題沉默是金,臉皮的厚度,在高三這一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在提高。於是,看到一下課後,學生們迅速圍到老師面前,深怕由於自己的動作慢一拍,被別的同學搶了先,儘管教師上完課後很是疲勞,但仍然面帶微笑,很有耐心地為學生講解他們提出的問題或困惑。其實,一個人的自尊,與臉皮的厚度,並沒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尊嚴,這個東西,一定要靠實力說話。高三學生的尊嚴,在哪裡?在自己的期待裡!高三學生的尊嚴,在哪裡?在自己的拼搏裡!高三學生的尊嚴,在哪裡?在自己的高考裡!

  :假如我是高三生

  假如我是高三生,我要把自己變成一個高手。我要學會總結方法和規律,就像老師說的那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會讓自己變得聰明,不被同一塊石頭一次又一次地絆倒。我要學會構建每門課的知識網路,就像一位高明的指揮,無論千軍萬馬,也無論戰場形勢如何變化,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假如我是高三生,我會有自己的特色。我發現不只是早晨適宜背誦,晚飯後也是記憶的黃金時間。我發現每次打飯,都要排15分鐘長隊,15分鐘之後去,是最好的時機,那多出的15分鐘,就成為我查漏補缺的格外收穫。我發現分門別類整理的錯題更正本,記錄的不是自己的失敗,恰好是走向成功的堅實階梯。

  假如我是高三生,我要處理好各門學科的關係。我知道,要走向成功,每一門課都同等重要。我會根據各門課的特點,合理地安排時間,讓所有的時間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我會根據我的強項和弱項,抓好強強補弱的工作。我不會把一個單詞,機械地重複幾十遍,當然也不會通過做很熟悉的題來滿足自己的虛榮。

  假如我是高三生,我不會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我知道,學習,需要眼耳合作,手腦並用。既不能用眼睛代替嘴巴,也不能用思考代替練習。我不會老和學習最好的人攀比,徒增自己的自卑;也不會和成績最差的人對照,為鬆懈尋找理由。我會實實在在站在自己的基礎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

  假如我是高三生,我會非常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不會平時書寫潦裡潦草,寄希望於考場上工工整整;我不會平時不寫作文,寄希望於考場上妙語連珠;我不會平時粗心大意,寄希望於考場上不出差錯。平時像戰時一樣認真,戰時才會像平時一樣輕鬆。

  假如我是高三生,我也不做苦行僧。我很清楚,開夜車得不償失,死用功事倍功半。我也不會一頭扎進題海里——題目太多,一生一世都做不完。如果我感到煩悶,我會果斷地來到操場上,通過一場籃球賽讓煩悶煙消雲散。在學習沒有效率的時候,睡睡覺,看看電視,也不算奢侈,很可能正是高效的加油站。

  假如我是高三生,我會把老師作為我寶貴的資源。我相信老師就像一位負責任的廚師,會把每節課都儘可能做成一餐可口的飯菜。我相信所有不會的問題都會從老師那裡找到答案。我相信老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老師的經驗,會成為我的經驗;老師的智慧,會成為我的智慧。

  假如我是高三生,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高三生活很苦,很累,很容易陷入苦悶和彷徨。我會努力協調好人際關係,我會用我的踏實贏得老師的關注,用我的友善贏得同學的尊重,用我的努力贏得家長的信心。在我並不複雜的人際關係裡,我始終能找到支援和力量,能感輕鬆和愉快。

  假如我是高三生,我既是高三隊伍裡的一員,又是一個獨特的自己。我在集體裡獲取集體的力量,我在獨特里得到獨特的營養。無須刻意地追求成功,其實會必然地走向成功。

  :少年壯志當凌雲

  作者:李茂林,2008年重慶市高考文科狀元,總分666分,其中語文117分,數學144分,外語142分,文科綜合263分,現就讀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旅途中,無數黑夜,無數道坎,不需要過多的裝備,只需一顆純潔的心。

  童年,歡笑著奔跑

  我出生於重慶奉節,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家教甚嚴。因此,我從小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小時候,我常獨自一人靜靜地待在家裡,有時甚至是望著天空發呆。年少浮躁的心在歲月的洗禮中趨於平靜,這份平靜在高三那灰色的、令人窒息的時空裡使我多了一分坦然與沉穩。

  孩提時的我並未顯現出學習的天賦,在人們眼中不過是一個略顯活潑的孩子。家教雖嚴,但父母給了我很大的自由空間,從不迫使我去爭奪什麼名次,這讓我不會對學習產生反感,讓我學會坦然面對大大小小的考試。

  那時的我充滿幻想,夢想著有一天成為足球明星,成為央視主持人,成為軍人,甚至國家領導人。父母說,要實現這一切,必須好好學習,考上北大清華才行。於是,北大清華夢便在我的心中萌發了。

  我從小喜歡運動,《足球小子》更是讓我對足球運動愛不釋手,小學操場上總能看見我帶球前進的身影。“運動的人是健康、快樂的”,而我無疑是運動的受益者。的確,面對殘酷的高考,知識是勝利的一個方面,良好的身體素質也必不可少。對運動的熱愛也是我這次高考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忙裡偷閒,閒中有笑,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朝著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飛去。

  初中,黎明前的黑暗

  初中,也許是一段淚與汗的交匯史。孤獨以及身體的不適無時無刻不向我襲來,壓在我脊背上。

  初一時,我的成績在班上屬於中等水平。暑假時我在家補習了一段時間,成績開始明顯提升,初二時便躋身年級三強。年少輕狂的毛病隨即出現了。浮躁、自大形成我過強的自尊心與過高的期待,我還曾在試卷上寫下定當國家領導人的“豪言壯語”!

  有一次,甚至因為自己位居第四,沒進入前三名而大發脾氣,小學時所保持的良好心態在此刻早已失衡。期望越大,失望便越大。中考前的摸底考試,我的成績還是年級第二名,而在中考時我卻以6.5分之差與萬州二中失之交臂。

  那個暑假,無疑是段灰暗的歲月,我不得不為上高中發愁,讀哪兒都得交擇校費。恍惚中,我還是選擇了萬州二中,也許那裡更適合我。這是一次賭博,事實證明,經過三年的努力,我沒有讓爸爸媽媽失望。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禍與福總是辯證存在的。這段辛酸史讓我深刻體會到,起點並不重要,一個人的學習潛力是無限的,只要自己願意付出,總有一天會有收穫。這也是我為什麼在高中排名400多名後還能繼續努力,永不放棄的原因。

  高中,不懈的奮鬥

  有了初中的教訓與磨礪,我開始邁出成熟的步伐,學會正確地學習。尤其是在母親陪讀後,我的名次從入校的400多名到110名,到68名,再到文科第1名。

  我終於讓小學與初中的各種經驗在高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保持一顆平常心!高考前的日子註定是灰色的,失敗總會戲弄成功的人。在無數次考試中,你不可能每次都獨佔鰲頭,這就需要我們以平常心面對可能到來的各種挫折。

  沒被定為優生也好,沒被選上“優幹”也罷,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面對。其實受些挫折也是好事,它能讓你清醒地認識到你的不足,一切都需要自己去爭取。從此,我不再因為考試成績下降而發脾氣,也不再為一點小勝利就欣喜若狂。

  高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天道酬勤”,我也的確是這樣做的。臥室內擺放著一排排備考書,放棄雙休,放棄各種節日,在保證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投入到緊張的戰鬥中。因為其他人休息的時間正是我追趕和超越的最佳時機。

  六月,接受命運的挑戰

  在些許不安中,我迎來了期待已久的高考。濛濛的細雨似乎是帶著幾絲愁緒拍打在雨傘上,是飛向自由前的掙扎,還是下一段束縛的開始?我們都希望是前者,都渴望著雨後的彩虹,但沒有人能保證這一切。在千萬考生中,每一個人都顯得那麼渺小。

  落座,瀏覽試卷,提筆,答題,檢查,一如平常的練習展開。我的心漸漸趨於平靜,忘掉了場外那焦急等待的人群,忘掉了“高考”這一使多少考生灑淚的名詞,忘掉了一切與考試無關的事物,投入考試,盡情去享受優美的文辭、悅動的字元、縝密的思維所帶來的奧妙與樂趣。

  隨著最後一堂考試結束鈴聲響起,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沒有盡情釋放感情,去飛奔,去跳躍,只有茫然……高中寒窗在此畫上一個句號,雖然並不知道是否完美,但高考這一片灰色天空,我已經振翅飛過。

  曾以為高考會禁錮思想,會僵化生活,而此刻,我才真正認識到高考,這是人生經歷的一個重要驛站,我也堅信,風雨過後必有彩虹!

  狀元抓分手

  1.勤能補拙。對於每一位學子來說,在掌握學習方法前你必須學會勤奮。高中有很多課需要你聽,有很多書需要你看,有很多作業需要你做,而這些都要*勤奮。沒有勤奮這塊墊腳石,學習就很難獲得成功。

  2.正確練習。高考,不僅是知識的比拼,也是技能的較量。所以時間運用的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平時要嚴格按照高考時間做習題。例如一套文綜必須在兩個半小時完成。高考時,我們考場有很多同學文綜沒完成,太可惜了。

  當然,到了高三,這樣整塊的時間就更少了,這時就要肢解試題與時間,計劃好在某段時間內完成什麼題。例如數學選擇題要在25分鐘內完成,語文作文要在50分鐘內完成。總之,就是根據時間,按照高考模式安排定量的練習,避免出現時間不夠的問題。

  3.正確使用參考書。第一,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說,老師建議買的參考書已完全能應對高考。我在高三前自己也買過幾本資料,但直到高考結束也沒真正使用過。所以書不在多,關鍵求精,學會使用。

  第二,如果確定好一本好參考書,要鑽研精深,形象地說就是要能背下這本書。每一道題,每一種思路、每一個分析過程都要爛熟於心。如此練習,便會在腦海中留下類似題目的解題思路,不會再出現碰到類似題仍然做不來的情況,真正實現舉一反三。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查漏。有些題,你“背”了一遍,看似懂了,但是一段時間後又會忘記,所以用醒目的筆將這類題目做好標記,有空就拿出來翻翻,相當於另一種“改錯本”,不斷重複,這本參考書就能被你吃透。

  很多同學買了不少參考書,做了不少題,但收效甚微,原因就在於他們只是簡單地看,沒能深入地“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