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如何有文采

  編者按:缺乏文采,指的是寫的東西太乾吧,沒有味道,特別是沒有自己獨有的味道。那麼怎麼樣才能寫出這種“味道”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

  小學老師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有時會這樣評價:“能夠流暢地敘事,但缺乏文采。”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文采呢?文豪魯迅說過:“文采呢,就是指文章中表現出來的典雅豔麗和令人賞心悅目的色彩和風格啦。”好吧,我承認這不是魯迅說的,是度娘說的。

  不管是誰說的,文采這東西看起來很高大上啊!你肯定會想,我那才識字不多的孩子能寫一篇完整的東西就不錯了,還色彩,還風格,還要典雅豔麗。你以為這熊孩子是文曲星轉世啊!

  其實老師的本意並不是這樣,老師的意思是:孩子寫的東西太乾吧,沒有味道,特別是沒有他自己獨有的味道。那麼怎麼樣才能寫出這種“味道”呢?也不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一、多多使用形容詞和副詞

  形容詞和副詞就像是炒菜時的油鹽醬醋,缺了或少了,文章自然寡淡無畏。例如,孩子們常這樣寫:

  “早晨,我去上學,在學校門口遇到了張老師。”

  怎麼樣?是不是沒有味道?但是如果你強迫孩子給這個乾癟的句子加上幾個形容詞和副詞呢?就會變成下面這樣: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興高采烈地去上學,正巧在學校門口遇到了凶狠的張老師。”

  這樣寫,味道是不是就來了呢?所以,家長在指導孩子寫作文的時候要經常提醒孩子多用形容詞和副詞,培養孩子的修辭意識和習慣,然後再逐步引導孩子準確使用形容詞和副詞,等孩子達到一定的水準,就會寫出更有味道的句子。

  二、多多使用修辭方法

  修辭方法如同炒菜時對火候的把握,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燉的風味自然不同。例如,還是這個句子:

  “早晨,我去上學,在學校門口遇到了張老師。”

  如果加上一些修辭方法,就會生動許多。

  “在一個清新得如同鮮花般的早晨,我像一隻小鹿一般向學校走去,在學校門口遇到了如同鐵塔一般的張老師。”

  這樣是不是也感覺有些味道了呢?

  三、適當引用典故、諺語和詩詞

  典故、諺語和詩詞如同炒菜時放的味精,常能有效給菜品提鮮,其實就是提升作文的文化味。這個方法對孩子而言,難度大大超過前兩個方法,比較適合於已經較為熟練掌握前兩點的孩子。

  例如,還是這個句子:

  “早晨,我去上學,在學校門口遇到了張老師。”

  如果加上些典故、諺語或詩詞,就會變成這個樣子:

  “小雨晨光內,初來葉上聞。在一個春雨婆娑的早晨,我沐浴著春的芬芳向學校走去。有道是不是冤家不聚頭,那凶狠的張老師正站在學校大門口!”

  這樣改一下,是不是就又另有一番風味了呢?

  當然,使文章文采飛揚的手段還有很多,對於小學生而言,能夠熟練掌握上述三套招數,並能綜合運用也就夠了。還是以上面這句乾癟的例句為例,一旦融會貫通,你的孩子或許能寫出以下的句子:

  “血雨腥風巨,長空鳴哀鳥。在這個秋風蕭瑟的早晨,我,緩緩地向校門踱去。近了,近了,張老師那肅殺的身形逐漸映入了我的眼簾。當他刀子般的眼神向我刺來時,我不禁渾身一顫,微抖的手下意識地摸了摸書包裡早就寫好的作業,頓時安心了許多……”

  當然,正如同真正高雅的菜餚推崇的是菜品的天然味道,真正的食客更欣賞食材本來的香味。文章寫道最後,往往是拋棄過多修辭和修飾的返璞歸真,靠思想和品味征服讀者。最後和您分享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目送》中最經典的一段: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從鉛華中來,再洗去鉛華。文章就是這麼寫好的。

  作者:沙樹聲

  公眾號:漪文工作室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