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論文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是構建創新型國家的基礎和前提。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研究

  摘 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是構建創新型國家的基礎和前提。利用 2000—2011年相關資料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認為目前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存在R&D投入相對規模不足、有科研機構的企業比例少及行業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業;問題;對策建議

  一、高新技術產業定義

  高新技術是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有重大影響力,能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統稱。高新技術產業具有知識密集、資本密集、高風險性、高收益性和外部經濟性等特徵。高新技術產業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是當今世界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從無到有,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在“九五”和“十五”期間,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快速擴大,在國際的排名有明顯提高。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基本處於空白狀態;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始起步,逐步發展;1995到2005年的10年發展期間,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規模由4098億元增長到34429億元,增長了8.4倍。

  2.1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2011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全國88家高新區上報統計的高新技術企業總計5.96萬家,實現營業總收入131595億元。

  2.2產業結構日趨合理。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了以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裝置製造業為主體,醫藥製造和醫療裝置及儀器儀表製造為輔的高新技術產業群。

  2.3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形成。

  2010年中國高技術企業數為28189個,較金融危機前2007年的21517個增長31%,較2000年增長了1.89倍;科技機構數由金融危機前2007年2217個上升到3184個,增長了43.6%。至2010年末,中國高技術企業有科技活動人員39.40萬人,比2000年的26.097萬人增加了13.3萬人,增長51%。

  2.4投入強度加大,產出效益明顯提高。

  2010年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額為6945億元,是2000年的12.34倍,投入明顯加大。產出效果明顯,其中發明專利大幅上升。2010年中國高新技術專利申請數為59 683件,佔全國專利申請數391177的15.28%,是2000年2 245件的26.59倍;2010年新產品開發專案數為42820項,是 2000年的13.8倍,這說明隨著高新技術產業投入的強度加大,高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

  2.5貿易額高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

  最近10年,我國的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貿易得到了較快發展,進出口總額從2001年的1105.6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9050.8億美元,增長了8倍多。據此計算,高新技術產品在我國外貿中的比重從2001年的21.7%提高到2010年的30.4%。

  三、存在的問題

  3.1規模總量小,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儘管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其規模總量仍較小。2011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佔GDP的比重只有18.7%,高新技術產業從業人員佔總從業人員1.5%,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產品出口額在世界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總額中所佔比例較低。

  3.2研究與開發資金投入不足。從R&D經費投入看,2002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R&D經費佔產品銷售收入的比值為1.35%,2011年該比值為1.41%,十年間僅增長0.06個百分點。從新產品開發經費投入看,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新產品開發經費佔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 2002年為 1.27%,到2011年該數值為1.75%,年均增長0.05個百分點,增速十分緩慢。R&D 經費投入和新產品開發經費投入遠低於發達國家標準,難以支援整個高新技術產業的健康發展。

  3.3高新技術人才匱乏。近年來,我國在高新技術人才培養方面有了較快的發展,2011年,我國已經擁有普通高等學校2409所,在校研究生164萬餘人,畢業研究生43萬餘人,但最終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科研工作的卻不多。2011年我國R&D機構數3254個,R&D 人員全時當量為42.7萬人年,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可見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瓶頸。

  四、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政策建議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使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挑戰和機遇並存,針對我國實際國情,應採取切實可行措施,通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筆者建議從以下方面加快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4.1著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處於成長初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具有引領作用。隨著我國城市化程序加速推進,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日趨嚴重,現有經濟增長方式與資源環境矛盾越來越突出。為獲取發展優勢,應制定新的發展戰略,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寬頻網路和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速度。

  4.2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從世界範圍看,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核心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因此,必須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著力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尤其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的高新技術。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4.3發揮政府的巨集觀引導作用。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經驗表明,高新產業的發展需要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政府應當在正確的指導思想基礎上,制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為其發展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援,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要求政府要有超前的戰略意識,把準高新技術發展的方向,實施正確的高新產業技術路線,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4.4強化高新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把高新技術人才培養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培養一批掌握高新技術和現代企業管理的企業家。一方面要加強培養高新技術人才,把培養高新技術人才作為強國戰略的重點,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要營造有利於高新技術人才成長的外在環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肖豔,胡洋.吉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係的實證研究[J].地理科學,2011***5***.

  [2]劉照德.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2***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