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裝飾設計與文化的之間的聯絡

  建築裝飾設計風格的發展與擴大是人們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審美需求日益深化的必然要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建築文化

  建築文化就是反映在個體或群體建成環境中的民族文化背景、歷史和所屬地區地域特點。它由核心文化和外援文化共同組成的。

  核心文化表現的是文化在長期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的本質性的東西,是古老、純種、發育完善、根深蒂固的文化部分;外援文化非自生,是新式文化,也可以說是吸收和包容下的外來文化,它年青且非純種,並沒有完全發育。核心文化的傳承能力是很強的,透過建築裝飾設計的風格,我們可以追尋到其背後蘊含的一脈相承的本質和精髓,深入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建築文化的發展與更新的途徑

  其一,利用核心文化自身的聚變或者裂變進而生成推動其變化更新的巨大能量,這種途徑發生的動力是從核心文化的本質結構中產生的,因而這種建築文化的發展和更新是積極有序的,與其產生的文化背景有著一致、和諧的關係。

  其二,利用外緣文化來衝擊和滲透核心文化,從而推動整個建築文化進行革新。儘管剛開始會顯得生硬、無序、消極,但在長期作用之下,外緣文化會和核心文化形成一個相互適應與融合的關係。站在全面發展觀的基礎上來看,這兩種方式常常是要相互共生,共同作用,以此來促進人類文化的進步和變革,完成質的飛躍。

  而我國核心文化的積澱十分深厚且日漸增大,核心文化傳承過程程序緩慢、負荷過重的問題,對於外緣文化的反應與容納的能力還不夠。在這厚重的核心文化中,有一部分已經不適應我國現代化建築的發展要求了,反而可能會阻礙我國現代建築文化的發展。因此,我國的現代建築設計師在構建和完善建築文化體系的時候,要重視減輕核心文化負擔,吸收外緣文化,並將外緣文化順利溶於核心文化,創造出我國建築文化新的生命力。

  建築裝飾設計風格與文化的關係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故宮的例子。故宮的建築整體風格是厚重大氣、金碧輝煌的,它象徵的是至高無上的權勢,給人威嚴莊重的感覺。這本身就跟我國的政治文化有著深刻的淵源,其中軸線對稱分佈等特點實際上體現了傳統儒家的一箇中庸的思想文化。在中國整個傳統的文化中,中庸和諧的思想內涵是影響最為深刻的。這種文化核心在我國古代的宮殿、府宅、園林等設計中,都有體現。並且,在如今我國的城市規劃中,這種和諧中庸的思想仍然在發揮著巨大作用。這是一個凸顯建築裝飾設計風格和文化之間密切關係的典型例子,具體來說兩者的關係主要如下:

  1.建築文化為建築裝飾設計風格的形成奠定了環境基礎

  在進行建築裝飾風格設計時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用什麼材料,如何進行施工的問題,更重要的,它要善於利用建築文化為其奠定的環境基礎。用核心文化來保證建築不同區域以及跟周圍的環境之間的和諧一致性,用外緣文化來凸顯建築設計的特殊之處。建築文化它本身就會形成一種審美標準,人們對於建築裝飾設計風格的認可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審美標準與需求之上的。融合了整個城市的建築文化環境特色的裝飾設計風格更能體現出和諧美,更容易獲得大眾的認可。

  2.建築文化為建築裝飾設計風格提供了新鮮思想

  建築文化這個問題是因地域而異的。在我國,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的特點,適合的建築裝飾設計風格也不會是全然相同的。在對建築文化的不斷擴充和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建築設計受到了很多的西方建築設計風格的深刻影響。有些風格是我國過去的建築領域從未出現過的,這些被吸收和借鑑在我國現代化的建築設計當中,充實了我國的建築裝飾設計風格理論。

  此外,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也會形成特殊的建築裝飾設計風格。如越南的石樓、我國傣族的竹樓、吊腳樓、清真風格建築等等,有些建築設計風格是在民族文化和地域環境共同作用之下形成的,有些建築設計風格則是由於人們的宗教信仰文化決定的。顯然,這些不同因素的建築文化給建築裝飾風格的設計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方向。

  3.建築裝飾設計風格的多元化發展豐富了建築文化的內容

  隨著現代化建築時代到來,很多的設計師進行的建築裝飾設計實際上是對不同的建築文化之間進行的融合。這樣的融合過程,造就了更加多元化的設計風格。同樣這種成功實現不同文化融合的設計,可能創造出一種新的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