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護理大專畢業論文

  護理學是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廣大護理工作者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為人類提供最大限度的健康需求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護理服務的物件、範圍在不斷的擴大、服務質量的內涵也在向高深層次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大專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護理大專畢業論文範文一:醫院護理缺失及影響

  [摘要]目的分析中山市三級甲等醫院護理缺失的影響因素,為減少護理缺失的發生提出科學建議。方法對中山市內4所三級甲等醫院765名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護理缺失的得分將護理人員分為護理缺失組、非護理缺失組,通過多因素Logistic迴歸分析篩選護理缺失的影響因素。結果266名護理人員發生過護理缺失,佔34.8%。不同身體狀況、工齡、專業思想、家庭成員相處狀態以及家庭成員支援工作程度的護士護理缺失發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迴歸分析顯示,身體狀況、專業思想是影響護理缺失的關鍵因素***OR=1.489、1.380,P<0.05或P<0.01***。結論護理管理者應關注護士的身體狀況、工齡、專業思想、與家庭成員相處狀態以及家庭成員支援工作程度,尤其是身體狀況和專業思想,以減少護理缺失的發生。

  [關鍵詞]護理缺失;影響因素;護理管理

  護理缺失,美國Kalisch[1]將其定義為應該落實的護理措施,由於各種原因,部分或全部未落實或延遲執行。護理缺失是指護理行為過程中的缺失,未必已造成不良結果,這一點與護理負性事件相區別。但護理缺失的存在,必將降低護理質量,影響護理安全,降低了護理的服務水平,是引起護患糾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護理管理者開始關注護理缺失的現狀及原因,但只關注到患者需求提高,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等客觀原因,而護理缺失的影響因素複雜而不好確定,為此,本研究對中山市4所三級甲等醫院進行調查,旨在於護士自身及家庭方面的因素中,篩選導致護理缺失發生的關鍵影響因素,從而探索避免護理缺失發生的有效途徑。現報道如下。

  1物件與方法

  1.1調查物件

  2012年8—12月,對中山市所有三級甲等醫院,共4所醫院的臨床護士進行調查。納入標準:具備護士執業資格;目前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年及以上。排除標準:進修護士及從事非臨床崗位的工作人員。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自譯Kalisch的護理缺失問卷[1],用德爾菲法***Delphi***修改問卷,使其具有本土化特點。問卷第1部分是調查物件的自身及家庭因素,共13個選項。包括性別、身體狀況、最高學歷、職稱、工齡、用工形式、每週工作時間、帶教情況、每天的拖班時間、專業思想、照顧家庭情況、與家庭成員相處狀態、家庭成員支援工作程度,均採用護士自評的方式填寫表格。其中身體狀況分為良好、一般、差3個等級:軀體、心理及社會三者均良好,疲倦感不明顯或較易消除,工作生活不受影響為良好;三者狀態不佳,有明顯疲倦感,工作效率或生活質量下降為一般;患有慢性疾病,不能如常工作或生活者為差;專業思想、照顧家庭情況、與家庭成員相處狀態、家庭成員支援工作程度均分為5個等級。第2部分是護理缺失部分,共31個條目,選項採用Likert5級計分法分為“從不”計1分,“很少”計2分,“有時”計3分,“經常”計4分,“總是”計5分。護理缺失總分155分,分數越低,缺失程度越重,總分≤124分為護理缺失組。總分>124分為非護理缺失組。調查問卷總的Cronbach’sα係數為0.903,內容效度指數為0.870。1.2.2調查方法研究者與調查小組成員到接受調查的4所醫院,以不記名方式發放問卷並當場收回。本調查共發放76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73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5.4%。

  1.2.3統計學方法採用

  SPSS17.0進行統計描述,計數資料採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採用多因素Logistic迴歸分析篩選護理缺失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中山市三級甲等醫院護理缺失發生現狀及單因素分析

  730名護士中,護理缺失總分≤124分的266名護士為護理缺失組,>124分的464名護士為非護理缺失組。不同身體狀況、工齡、專業思想、家庭成員相處狀態以及家庭成員支援工作程度的護士護理缺失發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護理缺失組在身體狀況良好、2年以上工齡、專業思想熱愛工作、與家庭成員相處融洽、家庭成員支援工作5個方面的人數百分比均低於非護理缺失組。

  2.2中山市三級甲等醫院護理缺失發生影響因素

  的多因素分析以是否發生護理缺失為因變數,將表1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自變數納入多因素分析。具體賦值方法見表2。對各因素賦值後進行Logistic迴歸分析,篩選出身體狀況、專業思想是影響護理缺失的關鍵因素。

  3討論

  3.1中山市三級甲等醫院護理缺失現狀

  護理缺失現象及其對護理服務水平的不良影響日漸受到國內護理管理者的關注。李智等[2]調查結果顯示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缺失現象普遍存在,其中10.00%~39.53%為護理評估缺失,12.29%~45.19%為護理計劃缺失,3.37%~48.37%護理措施缺失,12.43%~22.49%護理評價缺失。本研究中,調查總人數730名,其中護理缺失組有266名,佔34.8%,可見存在護理缺失行為的護士比例相當高,間接反映護理缺失現象也較為普遍。另外,護理缺失組中,身體狀況良好、具有2年工齡以上、熱愛護理工作、與家庭成員相處融洽、家庭成員支援工作5個方面的人數所佔的百分比均低於非護理缺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護理缺失組護士在上述5個方面上存在劣勢因素,而這些劣勢因素可能直接或間接會導致護理缺失的發生。因此,護理管理者日常管理中,應關注護士的身體狀況、工齡、專業思想、與家庭成員相處狀態以及家庭成員支援護理工作程度這5個方面的問題。

  3.2中山市三級甲等醫院護理缺失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過建立多因素Logistic迴歸模型,以二分類護理缺失為因變數,將對兩組護士自身及家庭因素單因素分析比較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自變數納入迴歸模型。結果顯示:身體狀況和專業思想是護理缺失發生的關鍵影響因素。

  3.2.1護士的身體狀況是護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不良的身體狀況會影響護理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多因素分析顯示,身體狀況是護理缺失發生的影響因素***OR=1.489,P<0.05***。護理缺失組中,身體狀況一般的護士佔24.4%,而非護理缺失組的比例是13.6%。可見,護士處於不佳的身體狀態下較易發生護理缺失。隨著國內大醫院病人數量的劇增,護士人力相對不足,護理工作的要求提高,以及倒夜班等因素的存在,護理人員承受的壓力也隨之增大,部分護理人員處於亞健康狀態。我國衛生部對臨床護理人員調查結果表明,護理人員亞健康狀態陽性率48.0%[3],黃璜等報道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護士亞健康患率為58.1%,其臨床表現複雜,涉及到軀體、心理及社會等多方面的症狀[4]。護士從而出現精神活力、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因此,護理管理者應根據單位實際情況,酌情考慮減輕護士工作負擔,增加人手,儘量減少加班,提供適當的休息和放鬆場所。並注重護士的健康理念和心理培訓,通過調節飲食與睡眠,堅持鍛鍊、做好工作防護、調節情緒言以及平衡心態等措施提高護士身體素質[5]。

  3.2.2穩定的專業思想是護理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多因素分析顯示,專業思想是護理缺失發生的影響因素***OR=1.380,P<0.01***。護理缺失組中,熱愛護理專業與較熱愛護理專業的護士佔13.5%、37.2%,而非護理缺失組的比例分別是20.5%、46.7%。可見,護理缺失組中,護士的專業思想較差。專業思想是指人們對自己所從事專業的總的觀點和態度,包括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從事護理職業的信念,護理職業榮譽感和價值觀等[6]。部分護士的專業思想不穩固,對職業前途不存信心和希望,消極應付護理工作,導致服務水平下降,發生護理缺失,甚至離開護理崗位。任麗霞等[7]認為護士專業思想不穩固,職業道德淡薄,責任心不強,會導致執行醫囑失誤、不遵守操作規程等問題的存在。因此,護理管理者應動態瞭解護士對專業的認知,及時介入和引導護士正確認識護理專業的內涵和價值,並體驗到在為患者服務的過程中體現自身價值的滿足感和快樂感。創造一個能夠充分發揮護士才能的空間和平臺,以專業發展、個人發展及團隊凝聚力來吸引和留住護士[8]。

  [參考文獻]

  [1]KalischBJ.MissedNursingCare:AQualitativeStudy[J].NursCareQual,2006,21***4***:306-313.

  [2]李智,陳惠冰,餘德愛.中山市三級甲等醫院護理缺失現狀調查及原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13,29***23***:51-53.

  [3]劉瓊,黃邵新.亞健康概述[J].河北醫藥,2004,26***8***:682.

  [4]黃璜,羅仁.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護士亞健康狀態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08,15***6***:18-20.

  [5]李秀梅.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的身體狀況調查與自我保健[J].當代醫學,2012,18***15***:135-136.

  [6]蔣秋煥,楊巧芳,宋葆雲.階段化培訓對護士專業思想形成的影響[J].婚育與健康•實用診療,2013***8***:63-64.

  [7]任麗霞,劉花,翟旭傑.臨床護理缺失現象的原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7***:271-272.

  [8]姚金蘭,葉志弘.護理本科生專業思想穩定性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護士進修雜誌,2007,22***9***:832-834.

  護理大專畢業論文範文二: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護理中應用

  【摘要】

  目的對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護理中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急診科接收的100例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患者50例。對照組患者採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的有效率和患者護理後的滿意度均遠遠高於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診室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效果顯著。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急診護理;臨床效果

  隨著醫院對護理人員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優質護理服務開始在急診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1]。醫院急診室中患者的病情通常較為緊急,患者家屬的情緒也不穩定。因此,在急診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十分必要。文章將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急診科接收的100例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對比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急診科接收的100例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作為本次研究的一般資料。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57例,患者的年齡17~59歲,平均年齡為***29.3±8.7***歲。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有患者50例。所有選入患者均有正常的理解能力,且能夠無障礙的進行表達。將急診住院時間在3天以下的患者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不存在統計學差異,兩組患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常規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採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護理人員對入院患者的生命體徵和臨床症狀表現進行密切觀察,讓患者對周圍環境進行熟悉,並儘量滿足患者的要求。

  1.2.2優質護理服務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服務:

  ***1***急診患者要先安排搶救再收費,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

  ***2***嚴格按照相關的急診輸液和注射的步驟對患者進行輸液;

  ***3***對急診患者實施人性化管理,針對患者的特點,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護理服務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4***對患者家屬進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家屬的緊張情緒,使家屬能夠積極參與到治療過程中。

  1.3評價指標

  讓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對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90分以上;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以下。患者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實驗研究的急診患者,其臨床所得相關資料均行軟體包SPSS15.0加以檢驗。臨床所得計數資料採取***n,%***表示,並行χ2檢驗。兩組實驗所得資料經統計為P<0.05,則表明分組治療後的效果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將兩組患者護理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實驗組患者護理的有效率96%***48/50***,遠高於對照組78%***39/50***,組間差異相比,χ2=7.16,P=0.007,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後的滿意情況

  將兩組患者護理後的有效率進行比較:實驗組患者護理後的滿意度98%***49/50***,遠高於對照組80%***40/50***,組間差異相比,χ2=8.27,P=0.004,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人們對醫院護理人員護理治療的要求的不斷提高,優質護理服務開始被廣泛地被應用於臨床護理中。在急診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不僅能夠為急診患者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還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家屬的緊張情緒[2-4]。因此,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護理中應用十分必要。文章採用分組對比的方法對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的有效率和護理後的滿意度分別為96%和98%,對照組患者護理的有效率和護理後的滿意度分別為78%和80%,實驗組患者護理有效率和滿意度均遠高於對照組,且本次研究結果與高翠英[5]中的結果基本一致,說明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急診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護理的有效率和患者護理後的滿意度。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之前,醫院相關部門一定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讓護理人員能夠對自身的責任和目標進行明確,進而增強護理人員自身的責任感[6]。同時,護理人員還應不斷優化急診室護理流程,讓患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有效的護理服務。此外,院內護理科室還應該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進行考核,並定期對急診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從而最大程度調動護理人員參與工作的積極性,提高護理質量[7]。總而言之,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護理中進行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讓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使更多的急診患者都能收到滿意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麗芬.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護理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4***:238-239.

  [2]童鳳玲,陳秋星.目標管理在急診腸造口護理中的實踐與效果[J].安徽醫學,2014,35***12***:1743-1745.

  [3]徐雅雲.優質護理在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9***:243-244.

  [4]喬春蘋.優質護理在急診清創縫合術患者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3***:190-191.

  [5]高翠英,張靜.個性化護理在糖尿病酮症及其酸中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醫學,2015,36***7***:898-900.

  [6]徐愛萍,孔雪蓮,王守華.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的一體化護理[J].安徽醫學,2012,33***3***:359-360.

  [7]孫邦豔.優質護理服務在乙肝後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護理效果[J].安徽醫學,2013,34***10***:1558-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