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勵志名人真實事蹟

  有很多關於都是很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看看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10年前他們在做什麼

  10年前。她演配角,都是沒幾句臺詞的小角色,觀眾幾乎一個也沒記住。10年後,她演活了《武林外傳》裡的老闆娘佟湘玉,又在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中火了一把。現在的她,如魚得水。影視雙棲。她叫閏妮。

  10年前,臺灣有家演藝公司招助理,一位瀟灑帥哥和一位氣質型美女應聘。為了生活,他們什麼都幹。不僅要端茶倒水,迎來送往,甚至要輪流去打掃衛生間。雖然他們萬分忙碌,但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們的存在。10年後的今天,他們成了萬眾矚目的明星。這兩個人,一個叫金城武,一個叫劉若英。

  10年前,單親家庭中長大的他,極度內向,性格孤僻。高中畢業後,為了餬口,只好去餐館當傳菜生。這份工作其實並不簡單,客人一多,就容易把菜傳錯。出了錯,就得挨顧客的罵,還要被老闆扣工資。鬱悶中的他,喜歡唱歌,這是釋放心情的一種方式。10年後,他成為流行歌曲的天王,開創了清新優美的“中國風”先河。他叫周杰倫。

  10年前,她剛考取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在班裡,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專業最突出的,她經常因為交不出好功課而被導師下“最後通牒”。10年後,她已經成了大名鼎鼎的國際影星,並且是最年輕的戛納電影節評委。她叫章子怡。

  10年前,16歲的他在哈爾濱打工。因長相平平、身材枯瘦,差點被老闆拒絕,後因在臺上的精彩表現才勉強被留下。剛開始登臺的時候,經常被人起鬨,甚至被罵。有時剛一上臺,很快被觀眾從舞臺上轟下來。害得他每次演出都像如臨大敵,心理高度緊張。他收入不高,每天也就賺20塊錢。住狹窄黑暗的集體宿舍。10年後,他成了紅遍全國的娛樂明星。他叫小瀋陽。

  10年時光,只要努力,每一個夢想都能開花。

  :10秒鐘能做些什麼

  他是一家電視臺的主持人,主要負責報時和節目介紹。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讓他覺得索然無味,而這枯燥的工作,他一天要重複好幾次。更為糟糕的還不止這些,工作中的不順心直接影響了他的生活質量,而糟糕的生活質量又反過來干擾著他的工作狀態。

  他陷入了惡性迴圈。

  在他的潛意識中,工作不好是他做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經過長時間的煎熬,他挺不住了,他不想自己的青春就這樣浪費,他不甘心自己的年華就這樣虛度。他想到了辭職。但是,辭職之後自己能去幹什麼呢?再說,這是一份多少人都可望而不可即的工作啊。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每次節目直播前的10秒鐘是供他調節狀態的時間,而這10秒鐘的時間,他總是呆呆地站在那裡,靜聽著導演倒計時的聲音。

  何不改變一下呢?於是,他開始利用起這短短的l0秒鐘來發現身邊的快樂:哈!昨天的球賽簡直精彩極了;今天的天氣真不錯,下班後約上心愛的姑娘一起喝杯咖啡,多麼美妙;明天就該輪休了,我要好好支配這難得的時光。

  日子一天天過去,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真的有了質的改變。面對冰冷的鏡頭,自己的微笑早已不再機械;遇到同事,自己的雙手也不再僵硬。就連自己最討厭的這份工作,現在看來,他都認為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是自己獲得幸福的最根本的源泉。

  他就是美國最著名的音樂節目主持人之一——萊斯·布朗。

  10秒鐘,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川劇大師10秒鐘可以變臉十餘張,飛人可以在短短的1O秒鐘內跑出百米的距離,世界上打字最快的人,10秒鐘可以敲擊134個鍵……然而,這些都是我們常人很難做到的。但是,我們也有屬於我們的10秒鐘啊!10秒鐘,我們可以對著鏡子自信一笑;1O秒鐘,我們可以看看自己的衣服是否平整,鞋子是否潔淨;10秒鐘,我們可以說一句讓自己一天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的話語……

  朋友,還等什麼呢?抓住屬於你自己的10秒鐘吧!

  :一株茁壯成長的野草

  沒有上幼兒園、上學後不擇校、不補課、不上興趣班、有些課還不上,一個不按照如今的教育“常規”出牌的男孩兒,2011年卻以全額獎學金走進了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天體物理學博士。

  這個男孩兒叫張維加,***12月出生在浙江諸暨一個普通人家,母親是中學語文老師,父親是一位電腦工程師。

  張維加5歲時,隨父親搬到杭州,在三墩落戶。父親將他送到單位的幼兒園。幼兒園就在父親的辦公室樓下。可只上了幾天,小維加就說沒意思,不想去。父親也不勉強他,讓他呆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自己在工作之餘教他,自己準備教材,出題目,做算術,100以內加減,小學一二年級的題目他也做了不少。另外就是看小人書,幾天就能看一本。到了小學,一二年級課程他早會了。

  張維加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看書。小學二年級時,張維加就把父親的《傳統相聲集》翻得紙都快掉下來。整個小學階段,父母從不催他做作業,父親還喜愛給他講歷史故事。父親沒空的時候,維加就自己找書讀,有時興趣來了,他還喜歡動筆寫寫,在家裡的白牆上塗鴉,父母也任由他寫,不打不罵。到了小學高年級,張維加讀書的興趣更濃了,中國通史、古典名著全都自己看。小維加看書的速度飛快,母親要看一個星期的書,他只要一天就能看完,而且記性特別好。當他一口氣吞下《上下五千年》後,還能述說其中的場景細節。初中時,他去圖書館借書,別人是一本或幾本的借,而他一借就是一大袋,有幾十斤重。因為還得及時,又愛惜書本,圖書管理員對他這個愛看書的孩子格外喜歡格外關照,總是滿足他的要求。

  到了高中,張維加依舊喜歡讀書,常常泡在圖書館裡。有好幾次,到了晚上就寢時間,滿學校找不到他人,後來才知道,他先蹲在圖書館看書,圖書館要關門,他就拿著書蹲到還沒關門熄燈的計算機房裡學習去了。為了盡興讀自己喜愛的書,維加曾找到高中校長,說他有些課程早就自學看完了,能不能不上那些課?校長在與班主任及任課老師商量之後,同意讓張維加免試部分課程。此外,張維加沒有參加過任何學科的奧林匹克競賽,學校也沒有動員過他參加。

  就是在這樣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中,張維加在高二時寫出了論文《寒武碰撞性大陸起源與生命進化的研究》,這是一篇跨越了生物、化學、物理等專業範圍的論文,當時在浙江沒有教授能在第一時間讀懂這篇論文。論文推薦上去,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前三名的好成績,並獲“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張維加也因此獲得了保送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資格,又贏得了大半年自主學習的時間。

  張維加也玩電腦。也許是與父親的工作有關,張維加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家裡就買了電腦,但他只是把電腦作為學習的工具。他不愛玩電腦遊戲,高三時雖然玩過一段遊戲,可很快就停手了,說那純粹是跟著程式設計玩,沒意思,轉而還是幹起自己的老本行,有時間還背起了牛津大詞典。

  進入北京大學後,張維加的知識面與專業深度讓人驚訝,贏得了不少教授的青睞。又因為他學術上的謙虛、勤奮,結識了許多圈內的牛人。82歲高齡的北大物理系教授、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趙凱華,與他成了“忘年交”。被譽為“嫦娥之父”之一的77歲的歐陽自遠教授,也是張維加的好朋友。有這樣的“朋友”,張維加如虎添翼,本科四年,他發表第一作者論文27篇,其中SCI與EI***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世界三大著名科技文獻檢索系統,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論文7篇。

  大學畢業後,經北京大學教授的竭力推薦和英國牛津大學的稽核與兩次共兩小時的面試,牛津大學以全額獎學金向張維加伸出橄欖枝。張維加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順利飛到牛津大學,攻讀他喜愛的天體物理博士學位。在牛津大學,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又發表了3篇SCI期刊論文。2012年,他被享譽世界的成立於1820年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吸收為會士,成為迄今為止這個學會最年輕的會士。

  聊起今天的成就,張維加很是感慨,他說應該感謝也很慶幸在國內的學習生活,是家庭、學校給他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從小學到初中,他都是在家門口的普通公辦學校就近讀書的,分別是三墩小學、三墩中學;高中時的杭州市第二中學及大學時的北京大學,都給了他自由發展的空間。說到這些國內的學校和老師、教授,張維加頗有些激動,他說自己就像一株野草,如果植於野外,自然茁壯成長,如果置於盆內,或許就衰敗了。

  張維加是一株野草,一株沒有受限於或方或圓的盆景的野草,一株吸天地之精華靈動伸展的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