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的意思是什麼

  觀書有感的意思:

  《觀書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描繪其“觀書”的感受,藉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詩。藉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人們在讀書後,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

  作品原文

  《觀書有感》朱熹***南宋***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註釋

  其一

  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朱熹父親朱鬆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雲:“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

  鑑:一說為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鏡子;也有學者認為鏡子。指像鑑***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徘徊:來回移動。

  為:因為。

  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裡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麼會。

  那:怎麼的意思。

  清如許:這樣清澈。

  如:如此,這樣。

  清:清澈。

  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其二

  “艨艟”:也作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艦名,這裡指大船。一毛輕: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

  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輓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創作背景

  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臣韓侂冑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幹、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並寫下《福山》一詩。在此期間,他往來於南城、南豐。在南城應利元吉、鄧約禮之邀作《建昌軍進士題名記》一文,文中對建昌人才輩出發出由衷讚美。又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為讀書亭書寫“書樓”,併為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的著名詩句。朱熹離村後,村民便將蛤蟆窩村改為源頭村,民國時曾設活水鄉***今屬上塘鎮***以紀念朱熹。在南豐曾鞏讀書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書“書巖”二字,在巖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書“墨池”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