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哲理名言

  佛家的名言是很有哲理性的,你能看懂嗎?下面小編為你分享的是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最新

  1***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2*** 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3***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汙。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4***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5*** 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6*** 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慾,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7***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8*** 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9***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無殊。若欲食眾生,先試割身肉。

  10*** 死是極大苦,誰能不畏之。但當自觀身,云何食他肉。

  11*** 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二俱得殺業,死墮叫喚獄。

  12***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頭落地,暗裡摧君骨髓枯。

  13*** 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處問長安。

  14*** 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來時還得快。室中自有代還人,汝欲賴時她不賴。

  15***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

  精選

  1*** 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亦謂「賅羅八教,圓攝五宗。」既得臨終往生淨土,亦獲現世身心安樂。

  2*** 當知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雲點太清裡,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3***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4***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5*** 華嚴奧藏,法華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於此也。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

  6*** 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辭繁義蝕,餘唯有剖心瀝血而已!

  7*** 若信願堅固,臨終一念十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之風吹不入,雨打不溼,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8*** 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9*** 個個戀色貪財,盡是失人身之捷徑;日日耽酒食肉,無非種地獄之深根。

  10*** 人人愛此色身,誰信身為苦本;刻刻貪圖快樂,不知樂是苦因。

  11*** 羅衣偏罩膿血囊,錦被悉遮屎尿桶。

  12*** 彌陀好念,勿虛彼國之金臺;閻老無情,莫惹他家之鐵棒。

  13*** 大可笑,大可笑!好漢多迷屎尿竅!

  14*** 或毀他節行。而妻女酬償。或汙彼聲名。而子孫受報。絕嗣之墳墓,無非輕薄狂生;妓女之祖宗,盡是貪花浪子。當富則玉樓削籍。應貴則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誅。地獄餓鬼畜生。沒受三途之罪。從前恩愛。到此成空。

  15*** 芙蓉白麵,須知帶肉骷髏;美貌紅妝,不過蒙衣漏廁。

  錦集

  1***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

  2***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3***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4***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5***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6***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7*** 四種往生 正念往生狂亂往生無記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而得往生;狂亂往生是人在生時作惡多端,臨終時見到地獄之猛火一時俱來苦逼,於狂亂中,忽然遇到善知識教他作一聲或十聲之念佛,即得往生;無記往生是人於平日發心皈命於佛,到臨終時,雖然心神衰弱而成為無記***非善非惡***,不能唸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唸佛的功德而得往生;意念往生是人臨命終時,雖然不能出聲唸佛,但中意念阿彌陀佛,一樣可以往生。

  8*** 一切法門,明心為要;一切行門,淨心為要。明心之要,無如唸佛。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淨心之要,無如唸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9*** 唸佛無難事,所難在一心。一心亦無難,難在斷愛根。

  10***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11***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12*** 唸佛當發志誠心,深信心,迴向發願心。***謂以己唸佛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無量。若只為己一人念,則心量狹小,功德亦狹小矣。譬如一燈,只一燈之明。若肯轉燃,則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燈,其明蓋不可喻矣。而本燈固無所損也。世人不知此義,故止知自私自利,不願人得其益。

  13*** 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14***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15***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世間過,即非真修者。

  16***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17***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18*** 我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19*** 見色起淫心,報之在妻女。

  20***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