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態度不好怎麼辦

  對待學習不好的孩子,家長必須要有耐心,情緒穩定。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端正孩子學習態度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端正孩子學習態度方法1

  第一,家長必須要有耐心,情緒穩定。

  因為孩子過去的基礎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學習搞好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躁之過急,更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指責孩子。

  第二,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

  交談時,父母應該對孩子抱著真誠關心和寬容體諒的態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是難免的。同時,父母還可以談自己過去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給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氣。在此基礎上,再從以下幾個方面瞭解孩子的情況:

  ①在學習上是否盡了全力?

  ②你是否認為自己無法搞好學習?

  ③你需要什麼幫助嗎?

  第三,應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瞭解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所在。

  ①孩子上課是否用心?作專是否認真?能否按時完成?

  ②孩子平時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沒有受到什麼消極影響?

  ③孩子的特長是什麼?興趣是什麼?能否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讓孩子恢復自信,培養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①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關心他,支援他,鼓勵他堅持不懈,頑強奮鬥。

  ②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不依賴他人的良好習慣,不要老幹預,老指導,老幫助。

  ③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失敗,告訴他是成功之母,要善於從失敗中找出成功之路。

  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績的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到,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他盡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樣愛他。

  ⑤鼓勵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一步步地爭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當時孩子考試失敗時,對孩子大加指責埋怨,嚴加管教,使孩子失望的同時又產生對考試失敗的恐懼,迴避學習,不願再做出努力,從而導致孩子進一步的失敗。

  端正孩子學習態度方法2

  1.重視家庭環境的影響

  對孩子來說,家長的學習、生活態度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孩子的模仿能力都很強,父母在家裡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要重視家庭環境對孩子學習態度的薰陶,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無論是讀書看報,還是簡單的家務勞動,都要專心致志、認真努力的做好。相信父母精心營造的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家庭氛圍,必定會對孩子的學習態度產生積極的影響的。

  2. 創設安靜的學習環境

  要讓孩子養成注意力集中的習慣,家長就要為孩子創設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給孩子配備一個專用小書桌,孩子小的時候,一旦坐下來看書、畫畫、玩玩具、做手工時,父母就儘量不打擾他,儘可能讓他持續長一些時間。孩子上學後,一旦孩子開始看書、做作業,父母更不要隨意打擾孩子,自己做家務時也儘量動靜小一些。更不要一會兒問孩子做的怎麼樣了,一會兒又送吃的、喝的,這樣的外在干擾很容易讓孩子分心的。即使來了客人,也儘量不要打斷孩子的學習,讓孩子專心學完再和客人打招呼,也是不失禮貌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逐步養成在任何條件下堅持集中注意學習的好習慣,只有學習時不注意周圍的人和事,心才越靜,學習效率才越高。

  3.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習好自己才有面子,這種想法會自然而然的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為父母而學的。既然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情,孩子就會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只是機械地應付父母交給的任務,對學習不積極、不認真、不專心就在所難免了。因此,從孩子上學那天開始,家長就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為了老師和父母。學習是為了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現在的努力都只是為了自己美好的未來打基礎的。當孩子成績進步時,家長要及時表揚鼓勵,但儘量不要用物質刺激,以免干擾了孩子的學習動機;當孩子的學習遇到挫折時,家長要及時幫助化解疑點,讓孩子體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進一步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4. 幫孩子從學***找到樂趣

  學習與娛樂相比較,肯定是件苦差事。要想讓孩子喜歡學習、愛上學習,家長就要想辦法讓孩子體會學習的快樂。一是尋找孩子在學習上的閃光點,“虛心”向孩子“請教”,滿足孩子想表現自己的願望,讓孩子感受學習的成功;二是鼓勵孩子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解決身邊簡單的生活問題,讓孩子學以致用,體會到學習的價值,有更強的學習願望,增強學習動力;三是多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孩子理解了一個規律、解決了一個難題、記住了一個短語用法時,都對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表揚,增強孩子學習的自信;四是成為孩子學習的夥伴,陪孩子一起面對學習中的艱難險阻,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永遠是他的堅強後盾。

  端正孩子學習態度方法3

  1.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幫助孩子設定一個目標,併為他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目標要切實可行,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要毫無吸引力。學習計劃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得到孩子的認同才會更容易執行。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每一天都不放鬆。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讓他勇敢面對困難,從而戰勝困難。

  2.必要的課前預習: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 課前預習的基本要求是:認真閱讀教材,瞭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

  3.聽好45分鐘的課: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會聽講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預習的基礎,在心理上就會有一種想聽聽聽教師怎麼講、跟自己的理解一樣不一樣的願望。教師講課,比孩子知道的深入。要告訴孩子上課跟著教師的教學走,眼睛看、耳朵聽、心裡想,需要做練習時馬上動手。要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制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如遇卡殼的地方,要反覆思考弄懂。

  4.提高作業質量: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準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有的孩子只顧快點完成作業,題目沒看清楚,有時抄錯題,不是先想好了再動筆,而是寫一步想一步。這樣,作業質量肯定不會好。家長應教育孩子,做作業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技能的過程,必須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做作業時要在旁邊預備草稿本或草稿紙,有的作業步驟需要先打草稿準確了再抄在作業本上。作業本上儘量減少或沒有塗改的痕跡。作業要自己檢查,不能依賴家長,家長也不要越俎代庖。老師要求家長檢查、簽字,家長在檢查作業後,發現錯誤,不宜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複查。比如說:“這兩題有一題錯了,你自己查出來。”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哪兒錯了就告訴他,甚至幫孩子改錯,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賴心理。

  5.及時糾正錯題:孩子做錯題是經常發生的事,從糾正錯誤入手也是輔導孩子的好方式。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本子。和孩子一起給它取個名字, “錯題大家庭”、“攔路虎樂園”都是不錯的選題。孩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讓孩子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然後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之後分析錯誤原因,是不會審題,還是粗心大意;是沒有掌握這部分內容,還是不會正確分析。用紅筆將錯誤的內容標出。過一段時間,與孩子一起整理錯題,將錯誤的型別彙總,看一看哪部分錯的最多,哪種錯誤原因最為常見。這樣你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清楚的瞭解,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輔導孩子了。

  6.做讀書筆記和摘要:讀書時筆記和摘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①記下書名、作者;②採摘生字、新詞及佳句;③記錄主要人物和主要內容;④在書上批註;⑤列提綱;⑥寫讀後感。 教孩子做讀書筆記和摘要是你輔導孩子學習的一個好方法。給孩子一個喜愛的筆記本。要求孩子每看完一篇自己喜愛的文章或感興趣的訊息,就寫出讀書筆記或摘要。讀書筆記和摘要要講出文章的主要觀點或自己認為最精彩的部分,也可以將其中的好句子和段落摘抄下來。開始時父母與孩子一起,共同閱讀一篇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漸就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對孩子的閱讀內容,不必限制太死。讓孩子憑他的興趣自己選擇,父母可以進行推薦。只要孩子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孩子的資料積累、閱讀能力、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有明顯的進步,而且孩子還學會了自己學習,你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輔導孩子學習了。

  7.學會使用工具書 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說,工匠做事如果想做得又多又好,就一定要在做事之前將他的工具磨得十分猁。在學習中,字典、扁這些工具書,就是學生的“利器”。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對於小學和初中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學會查字典。要有運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準確地從字典中查出生字詞的能力,還要有聯絡上下文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義項解釋詞語的能力。要具備這樣能力,就必須要求學生勤查字典,並進而養成習慣。

  8.具備多種思維方法 與其交給孩子一交給學生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是進行方法指導的一項重要內容。交給學生思維方法除了讓他們學會將所學知識進行分類、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一些邏輯思維的基本方法外,還應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夠靈活運轉。 為了孩子的學習,您也許曾經頭痛過、孩子也努力過,但成績原地踏步的狀態讓您和孩子幾乎失去了信心,但是我們請您記住:“發現者教育”決不會讓您和孩子失望。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我們有信心幫您孩子快速提高成績,減輕您和孩子的負擔和壓力,讓孩子用優異的成績證明給您看,您孩子是聰明的、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