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文化的傳承畢業論文

  在歷史演變、社會進步、經濟刺激、人文推動的種種因素下,音樂文化產業已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執政黨地位、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重要產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歡迎瀏覽。

  篇一

  《 學校音樂教育和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

  一、加強學校民族音樂教材的建設

  民族音樂是我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傳統音樂或者是現代音樂,民族音樂總是佔據著很大的分量。而教材是教學的基礎部分,教材的編寫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所以在音樂教材的編著上就要下足功夫,其內容要選取各個民族的代表性曲目,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

  而且還要與學校所在地聯絡到一起,我國地大物博每一個地區都有著自身的發展文化,其音樂也就有著自己地區的特色。學校就要充分的利用到當地的資源,讓學生們感受到自己生活周邊的音樂,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在之前的教材編寫的過程中由於條件的限制,對於傳統樂曲的發掘不太到位,很多的民族音樂並沒有收錄到教材中去,給學生呈現的只是民族音樂很少的一部分。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能查詢到傳統音樂曲目越來越多。僅民歌就編入近四萬首,民間樂曲近萬首,戲曲唱腔和曲藝唱段各近五千首,這些傳統樂曲資源也成為了學校教材編著的音樂寶庫。在教材內容的選取上不僅僅曲目的旋律要優美,其內容也要健康向上。

  因為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還是育人,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可以用一種逐漸滲透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去影響人,對於人的價值觀與思想觀念的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好的音樂不僅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培養出美好的品德,所以古時候的賢士對於音樂都有著自己見解。還有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可以在教材編著的過程中加入一些古典樂曲,比如古琴《高山流水》等,這些古典樂曲傾注了古代閒人雅士的創作熱情也寄託了他們的情懷,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這種優雅的文人情懷,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

  二、建立健全的中國音樂教育體系

  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文化多元化發展,中國的音樂教育應該建立起適應於全球化發展的教育體系。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中,中國的音樂教育有著其固有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與教學的內容,但是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排他的心理,也開始有意無意的牴觸西方音樂,這也就導致了中國的音樂教育至今還是沒有形成較為健全的教育體系。所以要想建立起屬於自身的獨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教育體系,就要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去接納西方的音樂,在交流的過程中進行借鑑。還有就是要將哲學、美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等內容融入到音樂教育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完整的體系教學。

  三、音樂教學中的文化傳承

  中國的音樂與西方的音樂有著本質上的差異,這種差異來自於文化的不同與思想觀念、美學價值的不同,種種的文化概念的差異造就了中西方音樂的巨大差異。中國的音樂更加的講究其自身的一種氣韻,其音樂創作追求的是一種意境。在創作的過程中注重音樂的風骨與整體的精神面貌,注重人與自然的一種形神相交,達到一種統一的思想高度。在中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將音樂樂器與樂譜中真正的內涵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們領會到音樂本身創作的真正含義。

  還有就是要求學生在熟練的掌握歌唱技巧與樂器使用技巧的同時,要更加的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的提升,因為中國的大部分樂曲特別是民族音樂都有其自身特有的文化積澱,只有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才能深入的體會到音樂本身的文化內涵,才能演奏出樂曲背後的靈魂。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要讓學生與本民族的音樂產生緊密的聯絡,瞭解到音樂產生背後的時代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文化的傳承,音樂教育才能真正的實現自身的意義。

  四、結束語

  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音樂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21世紀的音樂發展過程中,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多元化的文化環境,要想真正的推動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就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音樂交流,建立起健全的教育體系,只有這種才能夠真正的達到一種文化統一的境界。

  篇二

  《 鋼琴音樂文化傳播與音樂文化教育探討 》

  1鋼琴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之間的干係

  鋼琴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傳播密不可分,兩個表現的事物高度的發展關係在一定層次上相互促進,具體的表現的形式:第一,音樂教育和音樂的文化傳播二者互相保持著協調發展的邏輯關係,相互可持續的促進,都屬於社會音樂文化領域,都受到音樂文化的傳播的限制,立足於自身體系的建立和高度的發展,有著各自不同的社會分工,相互促進,相互轉化,這個關係使它們直接或間接的形成互動的必然性。

  第二,社會的音樂文化傳播有著自身的理性的邏輯元素蘊含其中,表現在是音樂教育的文化基礎,是促進其發展的重要動力。由此看來,音樂教育與社會的音樂文化傳播是密不可分的,脫離社會音樂文化傳播的背景,音樂教育是難以繼續發展的,同時缺少音樂文化的基礎,音樂教育的傳承更是遙遙而不可實現的。

  2鋼琴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

  雖然鋼琴音樂教育在不斷改革以適應新環境下的變化,但實際上我國在音樂教育方面做得並不夠好。這種不完善除了包括政策方針、教育體系等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體現在與社會音樂文化互動的缺失。

  2.1鋼琴音樂教育中的因素和社會音樂文化的幹聯

  鋼琴音樂教育最主要的影響的因素是在教育過程中的裝置硬體的搭配的關係。這兩個方面對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對它們兩者的互動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這種影響也不是單方面,往往是雙向。鋼琴音樂教育有著突出的三要素的特徵:音樂教師、音樂教材、音樂裝置,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三個部分。

  首先音樂教師在音樂教育中扮演著植樹人的角色,通過音樂教育的手段將音樂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傳播給下一代。所以,作為引領者音樂教師必須首當其衝地融入社會音樂文化中,設身處地的感受社會音樂文化,對社會音樂文化要進行批判性的汲取。

  其次,音樂教材的內容直接表現出音樂的中心思想,也是學生最先接觸的音樂文化。所以,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協調搭配好互相彼此的關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因素。音樂教學過程中的軟體配置是保證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的因素。這些要素彼此影響、彼此制約,彼此配合,增進音樂教育的蓬勃發展。可以將社會音樂文化適當融入這些要素中,用來促進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

  2.2鋼琴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互動的深入分析

  社會音樂文化起源於古代時期,承載著人類悠長的汗青和厚重的文化,經由多年的文化變化仍然生生不息。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也有五十六個文化各不相同的民族,不僅如此,每個時期的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文化發展軌跡。綜合起來,文化的發展軌跡對音樂的發展歷程有著深深的作用。鋼琴音樂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不僅僅改善人們的思想水平,音樂對於社會建設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音樂教育對於社會的文化發展,促進人們思想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現實作用。離開音樂教育,學生的精神教育將會不完整,綜合素質的能力將會出現短板,對精神食糧的要求也會降低,不利於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

  3加強鋼琴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互動的對策

  對於加強鋼琴音樂教育的教學方式有著很多種的方法,要加強教育過程中的音樂互動的環節,要做到教育主體間的雙向教育互動,對傳播過程中的音樂文化要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對待文化的差異要高度的認同,擴大音樂文化傳播的範圍。音樂教育對社會音樂文化要高度的滲透,這是快速融合的發展的過程,也是相互促進發展的基礎所在。

  將社會音樂文化引入到鋼琴音樂教育中:鋼琴音樂發展的過程也是民族音樂不斷走向成熟的一個過程,需要將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因素融入其中,豐富本國的音樂文化內涵,加強民族音樂的教育,引領民族文化發展的趨勢,把民族的精神融入民族音樂之中,既有音樂文化的傳播,也有對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

  同時,流行音樂也屬於社會音樂文化的範疇。流行音樂大多數的商品化的音樂,在引入之前需要對其進行分析、辨別,將其中的積極部分融入音樂教育當中。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加強流行元素對學生的薰陶。我們可以將流行音樂的音樂和基本常識融入鋼琴音樂教育中,同時也可以加入流行音樂樂器的教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結語

  社會音樂文化傳播離不開音樂教育的發展,鋼琴音樂教育作為社會音樂文化教育的一種主流形式對於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鋼琴不僅僅是一種音樂旋律演奏的樂器,更是一種音樂文化傳播與交流的一種重要載體,對於促進我國音樂文化格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