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躁的原因是什麼

  心中煩悶不安,急躁易怒,甚則手足動作及行為舉止躁動不寧的表現,這就是煩躁。下面給大家分析煩躁的原因,希望能幫到大家。

  

  胸中熱而不安叫“煩”,手足擾動不寧叫“躁”。煩與躁常並稱,但有虛實寒熱的不同。

  溫熱病邪熱入裡,則見高熱、口渴、胸中煩悶、手足擾動,是陽明實熱。因陽明主四肢,熱盛故四肢擾動。大都由煩到躁,稱為“煩躁”;如只是煩熱口渴、無手足擾動的,則稱“煩渴”,這是熱盛傷津之象。均屬實熱證。

  熱性病後期或外感病經過汗、吐、下後,餘熱未清,胸中煩熱,睡眠不寧,這是虛火內擾,稱為“虛煩”,屬虛熱證。

  若煩而身冷,手足作無意識動作,形倦神疲,口乾不飲,脈細弱,稱為“躁煩”,是虛陽擾動,屬虛寒證。

  煩躁的調整方法

  “煩躁”、“抑鬱”常常被現代都市人掛在嘴角。浮躁的社會,讓我們的情緒也煩躁了起來,工作壓力、情感困擾、生活壓力無處不在。很多朋友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都會經常莫名其妙感覺到煩躁,一點點小小的刺激,就會讓我們的情緒不再穩定,總是想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卻發現自己無法宣洩。那麼,當我們心理煩躁時,應該怎麼解決呢?

  1.轉移注意力

  出現不良情緒,是因為存在現實的刺激,從而導致我們心情煩躁、精神不振、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當出現不良情緒時,不要讓自己沉溺於刺激事件之中,多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當你不再去注意刺激事件,那麼你的情緒也就會慢慢的放鬆與調整了。

  2.傾訴心理困擾

  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情緒也會有上下波動,人的情緒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如果持續的情緒煩躁、低落,那麼就要試著去調整。問渠心理網提醒你,當不良情緒無法擺脫時,可以試著尋找心理支援,如找個人傾訴你的心理困擾,將你的不良情緒都宣洩出來,那麼你的情緒就能調整過來。

  3.積極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在自我調整不良情緒時,是非常有效果的。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讓我們的情緒快速的好起來,人們常說“阿Q精神勝利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就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

  緩解煩躁的五種方法

  焦慮是一種複雜的心理, 它始於對某種事物的熱烈期盼,形成於擔心失去這些期待、希望。焦慮不只停留於內心活動,如煩躁、壓抑、愁苦,還常外顯為行為方式。表現為不能集中精神於工作、坐立不安、失眠或夢中驚醒等。

  短時期的焦慮,對身心、生活、工作無甚妨礙;長時間的焦慮,能使人面容憔悴,體重下降,甚至誘發疾病,給身心健康帶來影響。

  初期的焦慮症我們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來加以控制並緩解。

  1放鬆法:

  放鬆法治療焦慮症是一種教會患者如何進行肌肉和情緒放鬆的方法。患者可以通過學習和掌握呼吸調節、放鬆全身肌肉的方法來消除雜念。病人先把注意力集中於軀體的一部分***例如左手***,儘量使這部分肌肉放鬆,直至產生溫熱感。然後轉移注意力到軀體另一部分***例如右手***。如此反覆訓練,可使心情平靜,心跳規則,呼吸均勻,這對焦慮狀態性發作者有很好的效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在生物反饋治療儀的檢測下,進行放鬆訓練。

  2催眠法:

  催眠法適於廣泛性焦慮症***一種以經常的、持續的、無明顯物件或固定內容的緊張不安,或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過分擔憂或煩惱為特徵的焦慮症***。催眠師運用具有高度暗示性的催眠技術,來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和睡眠。

  3解釋法:

  由於焦慮症患者多有預期性焦慮,對未來的焦慮發作產生預期恐懼。如果患者能夠主動配合心理醫生,耐心傾聽醫生對疾病性質的解釋,有助於減輕心理負擔,預防焦慮症的發生。

  4系統脫敏法:

  在患者處於全身放鬆狀態下,使能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在其面前重複出現,達到不能引起患者焦慮時,增加刺激的強度如法炮製,直至患者焦慮情緒完全消失為止。

  5衝擊法:

  讓患者突然處於激發焦慮情緒的實際環境中,來改變病態行為。這種治療每次30-60分鐘,治療次數一般1-4次。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一點心理壓力,如今心理疾病並不是難以啟齒的一種病情,反而當自己面對某種心理壓力無法承受的時候,更應該開口去尋求一些幫助,只有找到合適有效的方法,才能給自己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

  煩躁焦慮的危害

  1、造成失眠

  焦慮的人和那些生活上經歷許多壓力事件的人更有可能患上失眠。壓力和焦慮可能會導致不只一晚或兩晚的睡眠問題。一項新研究顯示,焦慮可能導致長期的睡眠問題。與焦慮相關缺乏睡眠的問題,可長達6個月。

  2、增加死亡率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緊張水平高的男性,有大約25%患上了心臟病。而且死亡率比正常人高23%。對於女性而言,高焦慮的女性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了23%。而且,這部分人中又有23%左右的人患上了一種容易使人抽搐和死亡的叫心房纖維性顫動的疾病。由此可見,長期患有焦慮症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3、誘發癌症

  致癌的因素十分複雜,而精神因素在癌症的發生和發展上起著重要作用。現代醫學發現,癌症好發於一些受到挫折後,長期處於焦慮、精神壓抑、沮喪、苦悶、恐懼、悲哀等情緒緊張的人。精神心理因素並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卻往往以一種慢性的持續性的刺激來影響和降低肌體的免疫力,增加癌症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