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保津兵變的真相是什麼

  京保津兵變是在袁世凱精心策劃和具體部署下進行的,那麼你瞭解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京保津兵變的真相,希望能幫到你。

  京保津兵變的真相

  1912年2月29日晚上8時許,北京城裡突然傳來了槍聲、喊叫聲,一時之間局勢混亂,一直到了深夜,人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兵變——京保津兵變。至今,京保津兵變真相仍然令人玩味不已,這場北洋陸軍在袁世凱的陰謀下發動的兵變,卻不僅僅如表面這麼簡單,而是一場為保住權利而發動的戰亂。

  關於京保津兵變真相,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當時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為了逼著袁世凱稱帝所以專門嗦動,同時也是袁氏為了不離開北方的老巢而專門設計的,並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原來,時任北洋陸軍第三鎮參謀官的楊雨辰就是這麼回憶道:當時袁氏父子早已經蓄謀已久,為了保住其在京的權利和地位所進行的預謀之舉動。

  當時,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之前,孫中山是專門和袁世凱做過協定,如果袁世凱能夠說明清朝皇帝退位,那麼自己也會辭去大總統的職務然後交給袁世凱,而選擇在南京就職,也是為了讓袁世凱能夠離開其勢力根深蒂固的老窩北京,但一向手握兵權的袁世凱怎麼能夠同意,他表面上附和孫中山,實際上卻另有打算,並且故意拖延時間,就在臨時政府派出官員北上迎接袁世凱之際,他面對這樣的局面仍舊沒有妥協,於是,一場兵變造就了北方混亂的局面。

  京保津兵變背後的真相便是袁世凱為了不離開老窩而專門發動的,而他也因此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京保津兵變的經過

  京保津兵變經過如何呢?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被正式選舉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在孫中山先生就任的時候是在南京建的都,袁世凱就任後就需要離開北京到南京就職。一些專員到北京接他南下就職,在歡迎專員的晚宴上,他很誠懇的答應說等到北京的政局穩定後,立即回南京,但29日晚北洋軍的第三師下屬的軍隊發生了兵變。

  29日晚8時,北洋軍的第三師下屬的軍隊發生了兵變。該軍隊到處搶劫,商戶和百姓遭到打劫的就有千多家,鐵路局和銀行也損失了百萬兩銀子,除此之外,該軍隊連專員也不放過,專員的住所被他們弄得亂七八糟,專員向他們表明身份後依然沒什麼效果,最終為躲避叛軍這些專員只有先逃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除此之外,北京西城、北城也發生了戰亂,那裡的土匪甚至部分巡警都加入了這次活動。但是兵變的那天晚上袁世凱並沒有想方設法去阻止這次兵變,執法處也沒有人站出來解決,甚至那天晚上城裡的巡警都沒在崗位上,就這樣,叛軍在北京城裡為所欲為卻沒有人阻止。當時的整個北京城都被黑暗籠罩著。

  除了在北京,這次兵變還蔓延到天津和保定等地區,這使得很多駐華公使不滿意,紛紛要求袁世凱儘快解決這次兵變,而北京城裡的許多商戶也紛紛表示不能讓袁世凱南下,並主張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在這樣糟糕的情況下,南京那邊終於妥協了,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這也是京保津兵變經過。

  京保津兵變的起因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被正式選舉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而同年的2月29日晚,北京城突然傳來了槍聲,一開始人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後來才知道是北洋軍第三師的下屬軍隊發生了兵變,這原本可以說是袁世凱一手策劃的,但南京臨時政府卻說這是誣陷。那京保津兵變的起因究竟是什麼。

  其實,京保津兵變的真正起因在於袁世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上任後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定都問題,他之所以對這個問題如此謹慎和重視,主要是因為他曾答應過袁世凱,如果袁世凱可以讓清帝退位,他就將臨時總統的位置讓給袁世凱。孫中山先生和其他革命黨人想要在南京建都,一方面是紀念革命勝利,另一方面更是為了擺脫北洋軍閥的控制,也可以讓袁世凱離開自己的統治地。袁世凱當時倒是答應了,但那只是表面上的,實際上,他根本不願意離開北京去南京就職,當時他就以要整頓軍隊為由先留在了北京,並於2月16日,致電孫中山先生拒絕南下。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一些專員到北京去接他回南京,一開始他不願意去,但最終還是勉為其難的去了。後來,他就製造了這場京保津兵變,而這場兵變的結果就是同意袁世凱定都北京。

  所以,京保津兵變的起因就是袁世凱為了在北京定都而製造的一場兵變。

京保津兵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