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有什麼藥用歷史及用途

  麻黃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宣暢肺氣,降上逆之氣,善平喘,為主治肺氣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藥。不如跟著小編一起漲姿勢來學習麻黃的藥用歷史吧!

  麻黃具有悠久的藥用歷史

  外感第一藥

  陶弘景說麻黃是“傷寒解肌第一藥”,後世本草著作亦稱麻黃是“發表第一藥”、“治感第一要藥”。名之為“第一藥”者,則其他藥不可替代之謂也。在發散風寒藥中,麻黃的發汗作用最強,為重要的發汗解表藥。宜用於風寒外鬱、腠理閉密、無汗的外感風寒表實證。

  咳喘要藥

  麻黃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宣暢肺氣,降上逆之氣,善平喘,為主治肺氣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藥。中醫應用麻黃治療咳喘的歷史悠久,如麻黃湯、麻杏石甘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等方經久不衰,被後世醫家奉為準則。

  利尿消腫

  麻黃既能發汗,又能利小便,向來是實證水腫初起之要藥。《金匱要略》中的甘草麻黃湯,以麻黃為主藥,配與甘草同用,利水消腫效果極佳。

  此外,麻黃髮散風寒的作用,還可以治療風寒所致瘡疹或面板瘙癢,鼻淵***鼻竇炎***、鼻窒***慢性鼻炎***之鼻塞不通或流涕不止等。如可在口罩的夾層中填入由麻黃、荊芥、防風、細辛、辛夷、升麻、川芎等藥物各等份,製成治療鼻炎的藥物口罩。

  麻黃是臨床常用中藥,許多方劑和中成藥中都含有麻黃。但含麻黃的中藥不能自己亂用,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由於麻黃中含有麻黃鹼,而麻黃鹼又是一種傳統的興奮劑,所以,運動員選用藥物時,要格外小心、慎重。虛喘、高血壓及失眠患者也要慎用麻黃。

  麻黃用途廣泛

  慢性腹瀉:

  麻黃與前胡合用可治慢性腹瀉。肺與大腸相表裡,麻黃宣通肺氣,調整大腸氣機,分利腸中水溼;前胡宣肺降氣,肺氣得宣則腸中之氣順,裡急得緩。二藥相互為用,腹瀉自止。一般麻黃與前胡用量之比為1:2或1:3。

  腦梗塞後遺症:

  腦梗塞後肢體癱瘓病人,在使用活血化瘀藥物的同時,加入適量麻黃,可增強療效,促進病人的肢體恢復活動功能。

  疲勞綜合徵:

  麻黃對疲勞綜合徵有良好的療效。單用10~15克煎服即可。如與人蔘、制附片、細辛等配伍使用則效果更佳。

  小兒遺尿:

  小兒遺尿是兒科常見病,多為腎氣不足,膀胱虛寒所致。常用方如縮泉丸、桑螵蛸散,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難速效。如加入麻黃,收效即快。

  雷諾氏綜合徵:

  雷諾氏病是血管神經功能紊亂所引起的肢端小動脈痙攣性疾病。以麻黃6~10克,當歸尾10克,水煎服,對雷諾氏綜合徵有良好的療效。但有高血壓者慎用。

  腹痛:

  麻黃具有緩解胃腸道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因此有較好的治療腹痛作用。如配合芍藥甘草湯則效果更好。

  白帶過多:

  婦女因寒邪凝聚,陽氣被抑,致水溼不能運化、白帶過多者,用麻黃效果甚佳。可用麻黃10克水煎服,日1次,連用7天。

  多發性神經根炎後遺症:將麻黃加入補陽還五湯中,經多例的臨床觀察,均獲較好的療效。

  消化不良:

  對於溼阻中焦困脾而引起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在使用行氣化溼、健脾開胃的藥物時,加入麻黃6~10克,可明顯使病人食慾好轉,改善消化功能。

  子宮脫垂:

  老年婦女多年不愈的子宮脫垂***三度下垂***,用黃芪24克,麻黃24克,二烏各15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黃芩12克,生地15克,甘草6克,蜂蜜60克,水煎服。療效肯定。

  低血壓病:

  麻黃具有加強心臟收縮力及升高血壓的作用,且能使血壓上升較持久,可用麻黃10~15克煎服,常能取得明顯的效果。

  功能性不射精:

  正常性交而不能射精者,謂之功能性不射精。麻黃可通九竅,調血脈,以麻黃10克,水煎5~10分鐘,每晚睡前服下;同時以麻黃研末,敷於神穴,連續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