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技擊是楊式太極拳的第一要務

  太極拳的拳理和拳法內涵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本太極陰陽之理,強調身心同練、性命雙修、天人合一,融匯各家之長,納五行八卦與拳術步法之中,極柔軟而後極堅剛,以無為應萬變,是傳統武術中高層次的技擊術,正如許禹生言:拳術得太極功,而各家統一矣。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楊式太極拳與技擊術渾然如一體,發展楊式太極拳,必以發展技擊為基礎、為前提、為方法、為標準,方能將楊式太極拳運動標準化、普及化、進而精英化、國際化,現闡述如下:

  第一、太極拳為拳術,拳術即為技擊之術。無技擊即無拳,無技擊即無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就是因其卓絕的武功而得“神拳楊無敵”之名,使楊式太極拳名震京師,為皇宮貴胄所推崇,太極拳藉此得以發揚光大,推廣於全國,開創了中華武術的嶄新天地。楊式太極拳的先輩名師楊班侯、楊少侯亦是因太極拳技擊之術而名震拳壇。楊少侯更是因與人推手之時,搭手即放,“出手不見手,見手渾身手”,而被譽為“千手觀音”,名冠於世。可以說,如果沒有實戰性的技擊之術,就不會有今天的楊式太極拳。

  第二、太極拳要練好、要練對,必須融入對技擊之術的揣摩和運用。

  近年來,因為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國社會向老齡化方向發展等因素,促使健身養生成為大眾的需要,太極拳運動隨之受到了更多人的熱衷和追捧。但諸多原因使人們眼中的太極拳變成了表演拳、銀髮拳,甚至是熱身拳、放鬆拳,更有甚者,沒有音樂不會練,又或者練拳練到腰腿痛。究其原因,都是沒能理解太極拳每一動作的要義,僅僅是依樣畫葫蘆的簡單模仿。要想改變這一狀況,唯一的方法就是推廣太極拳技擊,讓大眾能夠理解每一招拳法均不是憑空臆想而來,而是蘊含著具有實戰效果的技擊之術,練習時需以意帶形,細細揣摩,才能真正將太極拳練好、練對,並加以傳承。

 

  第三、在大眾健身的同時,增加技擊術的訓練,可以用於加強社群的群防群治,維護社會治安,促進社會和諧。

  我國城市化程序的加快,造成人員居住日益密集,一個新建小區就有幾千戶人,相應的社會治安狀況惡化,而國家警力不足的現狀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改變。如果能夠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突出太極拳的技法特點,展示出太極拳變化巧妙的技擊精華,採用簡單實用、少而精、以巧打為主的實戰訓練路子,培養出一批太極拳搏擊愛好者,就不僅能夠提高廣大群眾練習太極拳的興趣,而且能夠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使用太極拳技擊之術,起到緊急避險、群防群治,維護社會治安的功用。

  第四、發展太極拳技擊,必須開展太極拳搏擊。

  太極拳技擊至今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因,是因為各式太極拳對於拳法的優劣均有不同的評判標準,各門派間缺少交流,表演型武術與技擊型武術涇渭不明。如果要發展太極拳技擊,必須將太極拳搏擊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專案來發展,以走向世界、走向奧運為目標。對於太極拳搏擊,我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須依據太極拳獨有的技術特點,制定出區別於自由式搏擊、跆拳道等現有搏擊專案的判罰標準和技術要求,並對擂臺規格、運動員級別劃分等制定出統一而細化的規章制度。

  其次,太極拳搏擊比賽,可在全國範圍內,由區、縣級武協作為牽頭人,在轄區內組織比賽,搭建交流平臺,並將活動經驗上報上級武協,進而由省、市級武協舉辦更高標準和水平的賽事,對太極拳搏擊進行規範和宣傳,從而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成長模式。最終在全國加以推廣和應用,才能使太極拳運動的水平越來越高,影響面越來越廣。

  綜上,我們應當致力於太極拳技擊的傳承和發展,致力於太極拳搏擊的推廣和普及,發揚太極拳實戰技術,爭取建立一個體現中國傳統太極拳特色的賽事體系,為太極拳搏擊運動走向世界打下堅實的基礎,並以此為努力奮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