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成功的故事

  創業其實首先就是創新。我們要有一個真正創新的點。這個創新的點,並不是你隨便想出來的一個小竅門或是比較有意思的想法,並不是這麼簡單的。當你有了創新點後,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把你的能力或是企業的能力與創新相結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不做“格子間工蟻”

  在北京,一點零星的綠色也是奢侈,但在大興縣野豬嶺下的一片山谷裡,記者卻看到一個桃花源般的青翠世界。紅彤彤的西紅柿、頂花帶刺的黃瓜、金黃滾圓的“黃河蜜”,大片結滿各種果實的果樹。這就是張茵佔地300多畝的有機農場。

  80後女孩,種植“天價”蔬菜不遠處,一條小溪蜿蜒而過。旁邊散落著一片歐式木屋,它們的主人全是追隨張茵而居的外國人,其中既有工程師、演員,還有大公司的老闆。

  4年前,張茵還是中關村的一位IT麗人。當時,26歲的她已成為銷售主管。但談起這個光環下的實質,女孩直接解釋為“打雜頭頭”:“從行政開支到會議安排,再到市場活動、客戶維護,所有和支出有關的大小事,都得我操心。”

  加班到凌晨一兩點是家常便飯;頸椎病發,套著項圈躺在床上時,她還要遙控市場推廣活動的明細;難得休年假,維也納的凌晨兩點,卻被客戶一個電話吵醒。對此,她只能無奈苦笑:“逃那麼遠,還是被工作追壓。很多外國人度假時,能真的把工作統統扔掉,但我做不到。”

  直到那天驚聞一位女孩因疲勞過度猝死,張茵才如夢初醒。她悲哀地想:所謂白領,別看衣著光鮮,不過是格子間裡可憐的工蟻,最終不是倒在格子間裡,便是倒在去格子間的路上……

  為排除心中的鬱悶,她和男友跑到京郊的深山裡瘋玩。其間同一位山裡大嫂聊天時,張茵感慨地說:“這裡的空氣真好,哪像整天坐在辦公室裡悶死了,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到農村生活一段時間。再說,種地既能鍛鍊體力,又能吃上自己親手種下的菜,那種感覺一定很爽!”大嫂卻笑著說:“那還不容易,我們這裡土地多的是,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正愁沒人種,有的都荒了。

  ”如果你能來這裡投資,建個農場種菜,說不定還能賺大錢呢!“對方無意中的一句話,讓張茵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更有趣的是,她聽說著名笑星陳佩斯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後,正帶著妻子隱居在離此不遠的大山裡種樹呢。

  有機蔬菜傾倒北京老外

  2008年初,張茵以每畝600元的價格,很快租到了100畝土地。租金雖然不多,但真要建農場,卻需要一筆數目驚人的資金投入。比如要僱工人、蓋房子、搭建大棚、採購灌溉裝置等等。一天,她正為如何籌錢的事犯愁時,男友開玩笑說,晚上把朋友們都請到家裡聚聚,邊吃飯邊讓大夥獻計獻策,說不定還有人願意投資呢。

  也許是大家久居都市,受夠了農藥殘留和尾氣汙染之害的原因,聽說張茵要在山裡辦一家有機農場,個個都感到新鮮而興奮。其間,張茵的好友凱特莉女士更是對之產生了濃厚興趣,她說自己出生在法國北部一個農場主家庭,當過農藝師,對果蔬的種植管理頗有一套。幾年前,她和丈夫一起到北京開公司,自從有了孩子便成了專職太太,正愁自己的專長無法發揮呢!

  山花爛漫,小溪清澈見底,空氣純淨得像過濾過一般。到野豬嶺考察時,凱特莉和丈夫一下就被那裡近乎原始的美麗風景迷倒了。他們當場決定,投資20萬美元入股,並把家安在農場。對張茵來說,這真是個天大的驚喜!

  一個金髮碧眼的洋太太,一個穿著時髦的小姑娘,她們能懂得如何下田?不久,附近的村民就開了眼界,只見張茵帶著工人搭起了鋼架大棚,用的是從以色列引進的灌溉裝置,地上還有專門建起的雨水收集裝置;農民種菜,都離不了尿素、磷肥之類的化學肥料,張茵用的都是經過發酵消毒的人畜糞便及草木灰,用她的話說,這些都是”蚯蚓肥“,這種肥料天然營養,種出來的菜才好吃。除此外,農場還有很多規矩,比如禁止使用農藥、催熟劑、除草劑……

  這些是外來者最容易看到的,而背後看不到的,是對蔬菜生長的精確把握和質量控制。以上海青為例,在這裡每畝地種植18萬株,每株間距5釐米,22天採收,每株重量8到12克。”很多人問我,你們怎麼給一顆菜設定質量標準?實際上,嚴格按照標準化方式生產的蔬菜每顆重量誤差只有5%左右。“拿西紅柿來說,張茵的要求甚至具體到每一株上掛多少果,多餘的必須剪掉,以確保產品質量。與普通西紅柿的軟綿不同,有機農場生產的西紅柿香脆多汁。張茵說這就是天然的味道。此外,其甜度能達到11,已經接近西瓜的甜度了。

  芹菜是最常見的一種菜,可是當地山民卻發現張茵種出的芹菜幾乎是空心的,沒有筋卻很挺拔,水嫩新鮮。張茵解釋說,由於有機蔬菜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和生長素之類的東西,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口味和鮮美品質。

  儘管張茵生產的有機蔬菜每公斤通常賣十幾元到二三十元,是普通蔬菜價格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在市場上卻格外搶手。不少大型西餐廳及星級酒店,直接將貨車開到田頭採購。

  與別的農場不一樣,張茵請僱工特意不要熟手。”一些熟手會自己變點魔法,讓蔬菜長得更快更好,而我的信念就是純天然種植。“第一年張茵的農場就贏利60多萬元。

  在國內推廣CSA農場模式

  在家時,張茵幾乎是個”五穀不分“的女孩,更不要說種菜,現在包括溫室培植菜苗,甚至是開小型拖拉機等,她都樣樣精通。昔日白嫩的雙手早被晒黑,掌心裡甚至有一層厚厚的繭子。接受採訪時,張茵向記者講了個笑話:第一次在土豆田裡見到亞麻時,她還因為它們的美麗,從內心發出誇讚。但很快,這種開著藍紫色花朵的植物就讓她煩惱不已。因為種有蔬菜不能使用除草劑,這種渾身帶刺的雜草,只能靠人”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親手拔掉。

  通過經營有機農場,張茵組織了許多”綠領“環保人士。她的客戶中有一位英國女士,過去訂張茵的菜,懷孕後乾脆和丈夫一起把家搬到了這裡。後來夫妻倆還專門辦了一個英文網站,向北京的歐洲老鄉介紹張茵的有機農場。

  2009年3月,英國農業部舉行蔬菜基地評選活動,在他們的介紹下,張茵應邀前往英國考察。女孩很珍惜這次學習先進技術的機會。每到一處,她都讓翻譯對專家的話進行詳盡講解,自己再做好細緻的筆錄。在威爾士一處蔬菜基地,張茵真是大開眼界,基地從選址到蔬菜的培育管理,以及配送等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而這些是她以前在國內聞所未聞的。

  從英國回來以後,張茵一口氣從歐洲引進了30多種時尚蔬菜,又賺了一大筆。另外,她發現國外十分流行CSA***社群支援農業***農場營銷模式。即在種植季節之初,消費者預付給農場主一部分錢,而農場主則保證自己的產品百分之百的是有機蔬菜,並避開中間商直接把健康菜送到訂戶家中。這樣就能以法律合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證食品安全。

  今年春天,將農場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的張茵,開始嘗試在國內推廣CSA模式。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讓訂戶相信,你種出的東西是綠色健康的。除出具權威部門的化驗報告書外,女孩還將農場生產有機蔬菜的全過程拍攝下來放到網上,並歡迎客戶隨時到菜地觀察甚至直接參與勞動。

  如今張茵已經有了200多萬元的家底,日前接受採訪時她向記者透露,還準備投巨資在風景如畫的山谷裡辦一家旅遊度假村。屆時,生意一定會火得不得了!品著茉莉花茶,女孩講這話時一臉的自信和激情。
 

  2:

  曾被同學們稱為“電腦醫生”的他,畢業後白手起家,經過兩年的打拼如今已事業小成。他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勝出?他的經歷又給創業者帶來哪些啟發?

  事業小有所成

  白手起家,定們比賺錢更重要走進上海東北角的一家數碼廣場,數百家IT小店讓人不知該選擇哪一家好。

  就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有一家以幫助別人組裝電腦、解決各類電腦問題為主營業務的商店,近年來正在不斷壯大。這家小店的創始人小王,兩年前剛從滬上某大學畢業,看著同學們為找工作而東奔西跑地忙碌,尚在讀大四的小王就決定自己進行一番創業。

  大學時代,精通電腦的小王經常被同學拉去配電腦,朋友中誰的電腦軟硬體出了問題,第一個想到的也總是他,久而久之,他被大家冠以“電腦醫生”的美名。

  決定創業的那一刻起,小王就決定將自己的這個特長充分發揮。於是,他與3個同樣有著創業想法的夥伴們,共同出資創立了一家名為“學生電腦之家”的店鋪,主要針對學生市場,為他們組裝電腦、排除軟體問題等,並將店址選在大學相對集中的本市東北角。

  “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同樣一個4000元的報價,有十幾種電腦配置方案,但適合學生的並不多,況且不同的學生用電腦的目的也不一樣。我和我的同伴都是從學生過來的,並且剛畢業不久,我們能比別人更好地瞭解他們想要什麼。”小王頗為得意地向記者述說著他的創業心得。

  依靠“質量上佳、服務貼心、價格公道”的經營定位,小王的店鋪開業不多久便受到了附近學生的青睞。店鋪開張第一年,就裝了500多臺電腦,同時通過幫助別人解決軟體問題所獲得的盈利也相當可觀。

  第二年,小王與三個合夥人就賺到了各自人生的第一桶金。小王告訴記者,由於近年來大學的擴招還在繼續,所以店鋪的銷售額仍在繼續增長,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2000萬元。

  創業經驗最寶貴

  大學畢業僅僅兩年多,就已經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小王無疑是許多同齡人羨慕的物件。然而談到自己的創業經歷,小王認為所得到的最大的財富是創業經驗而非那一筆筆金錢。

  他說,創業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自己在經營時同樣遇到過經營不善、業績不佳的階段,不過這些挫折從未使他產生放棄的想法。他記得某知名企業的老總曾說過的話:年輕人慾創業,資金並非最重要,重要的是敢想、敢冒險,善於學習、善於從實踐中獲得經驗。“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作為年輕人,最大的資本就是可以毫無顧慮地做很多事情,所以,年輕人創業其實更多的是在積累經驗,學習更多的東西,作更多的嘗試。”

  在創業最初的過程中,一旦有了個好想法,小王就會立即去做。他告訴記者:“有時候,即使失敗了,我也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結果固然很重要,但是比結果更重要的是我在嘗試的過程中學到的那些東西,這對我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一定要細分客戶

  回首自己兩年來的創業歷程,小王認為自己能獲得成功的最主要法寶就是擁有市場意識和能夠細分客戶。“如果沒有做好系統營銷的功課,沒有針對性的服務,我們的店鋪肯定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小王如是說。

  有人說,1000元錢在手中就是1000元錢,但流通到市場上就存在變數了。可能會增值,也可能會貶值。這都將取決於創業者的眼光和頭腦。小王無疑就是一位既有眼光又有頭腦的年輕創業者,在慢慢熟悉市場的同時,他也在不斷地增強市場意識,學會市場化運作。例如,他曾通過促銷、小廣告宣傳等方式將自己的服務與產品推廣到目標客戶中,從而使自己的商店能在數千家的同質競爭中站穩腳跟,並逐漸脫穎而出。

  他告訴記者,對於創業者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分清哪些是重點客戶,哪些是一般客戶。在小王的店中,重點客戶是周邊大學裡的學生。對於這批客戶他始終給予重點照顧,不但要了解清楚他們的購買力、所需要的配置、購買產品的最終用途,更是以此為中心,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勝一籌的服務,比如熱情的溝通、合適的價格、便利周到的服務等。

  在保證老客戶得到滿意服務的前提下,小王才會去開發新的客戶群。與此同時,有不少老客戶也會介紹新客戶源源不斷地前來光顧。小王說,“我不奢望佔有整個市場,那是不切實際的。只要找到並服務好認可我們的客戶,對我們來說就是很大的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