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姓的起源和繁衍播遷

  趙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二點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趙姓尋根溯源

  其起源有三:

  1、以金天氏少昊為源起。司馬貞的《史記索隱》指出:“《左傳》郯國,少昊之後,而嬴姓蓋起族也,則秦、趙亦祖少昊氏。”西周時,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賜於趙城,造父的後代奄父,為周宣王御。奄父生叔帶,因周幽王無道,離開周王室去晉國,為晉文侯御。這樣,趙氏便進入晉國,後世事晉為大夫。周威烈王時,列為諸侯,開國君主趙烈侯,是晉大夫趙衰的後代,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後被秦國所滅,趙國公族以原國名命姓,遂成趙姓。

  2、為少數民族改趙姓而來。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

  3、趙宋王朝賜姓。先後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的歷史人物,被賜姓趙。

  趙姓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馭馬能手。受幸於周穆王,傳說他曾取良馬八匹,獻予王而御之,西行至崑崙,見西王母,樂而忘返。後聞徐州徐偃王反,遂親御車駕,載著穆王日行千里,適時而返,得以平定亂事,因功被賜於趙城***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下傳至趙襄子時,與韓、魏三分晉地,建立趙國,公元前222年趙為秦所滅。其後子孫以國名為氏,稱趙姓,並尊造父為其始祖。

  趙姓繁衍播遷

  西周時,造父的第七代子孫叔帶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晉,並 且昌盛壯大,在三國分晉時建立趙國,史稱“去周如晉,趙姓始昌”。到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佈於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秦始皇滅趙後,把代王嘉之後遷往甘肅天水,趙王遷被流放到今湖北房縣。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趙佗建立南越國,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西漢末年,趙飛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遷徙至遼西郡,也是趙姓人在東北活動的開始。東漢末年為避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真定人趙雲趙子龍入蜀為將。北魏時,天水趙姓一支遷居洛陽,其後裔孫趙貴鎮守並遷至武川***今內蒙古***。唐初,有趙姓將士在平“蠻獠嘯亂”中開赴福建並定居。五代時,有趙姓隨劉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據《宋史?宗室世系表》載: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則遷居如下地 區:浙江紹興、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則降調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為官而遷徙地區有河南開封、洛陽,山東沂州、濟州,福建汀州,江蘇崑山、溧城,浙江秀水等。靖康之恥之後,徽欽二宗被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南宋初,康王趙構南遷杭州定都 ,則有趙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蘇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饒,南宋被滅,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繁衍。自宋代以後,趙姓遍佈全國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趙姓的播遷。明末,有趙姓不惜冒險遠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構成多種多樣,聚居地為東南亞和美國。如瑤族中的趙姓在緬甸、寮國、越南和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都有分佈;壯族中的趙姓散佈于越南、寮國、泰國等地。

  趙姓趙姓遷徙史

  〖兩漢以前〗

  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這樣,在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佈以下地區:趙城、耿、原、晉陽、代、邯鄲、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都有趙姓。趙國的疆域包括今陝西一部分,趙武靈王時開疆拓土,疆域擴充至河套地區,趙亡前趙姓的活動範圍還包括今陝西、內蒙古。秦始皇滅趙國後,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屬甘肅***,形成一個望族;趙王遷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縣,子孫在今湖北繁衍;秦始皇又遷徙六國貴族之後到關中。

  〖漢至宋以前的遷徙〗

  西漢趙王遷的後裔遷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縣西南***,此地原屬河間,因此涿郡趙氏又稱河間趙氏。南朝時,天水趙氏的一支遷居江南。

  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期遷居武川***內蒙古武川西***。南安人趙達任北魏庫部尚書,封臨晉子,舉家離開南安遷居北魏都城洛陽。當時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的二支少數民族***的襲擾,北魏在北部邊境上設立了許多軍鎮,選擇貴族、官宦子弟鎮守。趙達之子趙仁因鎮守武川鎮,舉家自洛陽遷至武川。趙仁的孫子趙貴成為武川軍事集團的重要成員,跟隨宇文泰進兵關隴,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為宇文氏佔據關隴、建立北周屢立大功,被賜姓乙弗氏,封楚國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舉家又自武川回遷洛陽。

  天水南安趙氏還有一支在北魏時遷居。這支趙姓從代又遷居洛陽。

  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徙居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後又自南鄭徙居洛陽。天水西趙氏的一支遷居洛陽。北魏時今甘肅趙氏的一支徙居洛陽。

  〖兩宋以來的遷徙〗

  公元960年陳橋驛兵變趙匡胤建立宋朝,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國,趙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為郡國王公。所謂郡國,僅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並不居住在郡國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師。直至“靖康之亂”,金兵攻人北宋京都汴京***今開封市***,俘虜了趙姓宗室二千餘人北上,將宋徽宗和宋欽宗及其宗室囚於五國城***今黑龍江省松花江下游***。趙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虜的也都於“靖康之亂”後,紛紛從汴京逃出,分佈在全國各地,其中一支赴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為趙姓家族在中國江南地區繁衍的主要支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