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的歷史

  空手道***からてどう / Karatedou ***是來源中國拳法成型於古琉球和後來的日本,現在風靡於世界的一種武術。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1、起源

  空手道的發祥地是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今琉球群島***,其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最為學術界所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1392年,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遣使向中國明朝朝貢。明洪武帝派遣閩人三十六姓赴琉球。這些中國移民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久米村,將中國的先進技術帶到了琉球。中國拳法也在此時被帶往了琉球,結合了當地的格鬥術琉球手,發展成今日空手道的原型唐手。這種說法即“久米三十六姓輸入說”。

  然而有人對此說產生質疑,指出明朝初期中國拳法尚未發達,唐手是在明朝中後葉時期傳入琉球的。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將琉球變成其附庸國,並對琉球實行禁武政策。當地人為了反抗薩摩的壓迫,從中國人處學習了中國拳法,並與當地的打鬥術琉球手相結合,形成了唐手。這種說法被稱為“慶長輸入說”***1609年是日本慶長14年***。《大島筆記》中聲稱唐手系由中國人公相君帶入琉球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空手道起源於琉球民間的舞方。舞方是琉球舞踴的一種,為琉球民間一種帶有武術性質的舞蹈。舞方後來結合中國武術發展成琉球手,琉球手又發展成唐手、空手道。空手家安裡安恆及其弟子,以及容宜仁,都支援這種說法。

  另外,還有沖繩相撲起源說、柔術起源說等。但這些說法都是由明治以後空手家或研究者提出,大多沒有明確的史料加以證明。
 

  2、唐手佐久川

  唐手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19世紀初。當時,琉球著名的武術家佐久川寬賀遠渡重洋,至清朝學習中國武術,並將其帶回琉球。因遠赴中國留學,佐久川深受中國武術的影響,被人稱為“唐手佐久川”。如今空手道中仍傳承“佐久川之棍”等型,據說他曾獨自以挑行李的棒擊退海盜。

  3、薩摩藩統治下琉球禁武政策

  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唐手發展的背景是琉球歷史上的兩次禁武政策。第一次施行於尚真王時代***1476年-1526年***,琉球王府將全國各地的兵器予以收繳,集中於首裡城。琉球成為幾乎沒有兵備的國家。第二次是在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之後,薩摩藩在琉球設定在番奉行所,將全國兵器予以沒收。為了對抗薩摩藩的統治,琉球人積極學習拳法,形成了武術唐手,也就是空手道的原型。

  然而近年來有學者對禁武政策發展說提出質疑。根據1613年薩摩藩向琉球王府發出的禁武命令,其內容為:“一、禁止持有鐵炮。二、承認王子、三司官、士族本人擁有武器的合法性。三、凡武器類物品修理之事,皆要通報在番奉行所,在經薩摩方面批准後方可修理。四、凡與刀劍類物品有關的事務,皆要接受在番奉行所的批准。”其中並沒有完全禁止武器的持有行為。在這段時期裡,琉球劍術、槍術、弓術的高手依然很多。而禁武政策起源說則是當時反日情緒盛行的琉球士族激勵練習武術的一種手段。藤原稜三完全否定禁武政策起源說,認為這完全是一種民間的傳聞。

  4、琉球手時代

  《球陽》中曾提到16世紀武術家虞建極***京阿波根實基***遭刺客暗殺,赤手空拳折斷暗殺者兩股的記載。安裡安恆認為,這可能就是琉球手。18世紀以後,琉球湧現出大量武術達人,其中包括向和聲***西平親方朝敘***、毛邦秀***具志川親方盛昌***、僧侶通訊、麻真富***渡嘉敷親雲上***、蔡世昌***高島親方***、向文琳***真壁裡之子親雲上朝顯***、毛臺光***豐見城親方盛綱***等人。

  1776年,日本土佐藩儒學者戶部良熙漂至琉球,寫下了《大島筆記》。該書根據琉球士族的說法,提到了中國武術家公相君曾向琉球士族傳授組合術的武打技法。根據該書的說法,公相君是1756年中國冊封使團的一名侍從武官。

  5、唐手時代

  19世紀,“唐手”這一名稱開始普遍取代了“琉球手”。該時期著名的武術家有:首裡的佐久川寬賀及其弟子鬆村宗棍***、盛島親方、油屋山城;泊村的宇久嘉隆、禪南***照屋親雲上規箴***;那霸的湖城以正、長浜築登之親雲上等人。其間,一些琉球武術家曾向薩摩的在番役人學習劍道,將劍道的示現流亦融入了唐手之中。空手道中用正拳或手刀擊打木棒的鍛鍊方法,就是受到劍道砍擊木樁的影響。亦有觀點認為空手道追求一擊必殺是受到示現流的影響。

  在這段期間,唐手共分有三大流派:首裡手、那霸手和泊手。其武術都只在特定人群中傳播,嚴禁外洩。

  6、唐手的公開

  1879年,日本吞併了琉球,琉球的士族階級不復存在,唐手面臨失傳的危險。一部分原本有官職和俸祿的士族突然家境沒落,轉而潛心修煉唐手。在這種情況下,唐手家糸州安恆致力於在學校中普及唐手。1901年,首裡尋常小學校以“空手”為名稱,向學生教授唐手。1905年,沖繩縣立第一中學校***今首裡高等學校***與沖繩縣立師範學校的體育科亦開始傳授唐手。1936年,“唐手”正式改名為“空手”。

  一些不滿於日本統治的琉球人遠渡中國,在中國開設道場,學習中國拳法並傳授唐手。其中包括了湖城以正、東恩納寬量、上地完文等人。

  7、傳入日本本土

  1922年***大正11年***,在日本文部省主辦的第一回體育展覽會上,船越義珍***富名腰義珍***表演了唐手。這引起了日本武道家的極大關注,其中包括了柔道的創始人嘉納治五郎。次年的6月,嘉納治五郎等200餘名柔道有段者聆聽船越的解說。船越逗留東京,指導唐手。

  在此同一時期,本部朝基於同年11月參加了在京都舉行的武術比賽,一拳擊倒了俄羅斯拳擊手,向世人展現了唐手的實力。日本人見到了唐手的實力,紛紛學習唐手。本部於同年在大阪開始指導唐手。在本部和船越二人的影響下,日本各大學紛紛設立了唐手部。

  1924年***大正十三年***,本部朝勇在沖繩創立沖繩唐手研究俱樂部,1926年更名為沖繩唐手俱樂部。該俱樂部成為唐手家技術的交流場所。著名參加者有花城長茂、本部朝勇、本部朝基、喜屋武朝德、知花朝信、摩文仁賢和、宮城長順、許田重發、吳賢貴等人。

  8、空手道的誕生

  昭和初期,摩文仁賢和、宮城長順、遠山寬賢前往日本本土指導唐手。1933年,唐手被大日本武德會認定為日本武道之一。然而,當時唐手是被當作柔道或柔術的一部分,這是因為唐手稱號的審查是由柔道家來進行的。唐手家被迫接受了這一屈辱的條件。

  1929年,船越義珍在慶應義塾大學唐手研究會執教時,根據般若心經中“空”的概念,將“からて***karate***”的漢字定名為“空手”。而這一定名符合當時日本當局試圖消除中國對琉球的影響的目的,因此在日本廣泛傳播。因為其他武道的名稱後都有一個“道”字,因此“唐手術”改名為“空手道”。1936年10月25日,在那霸舉行的空手大家座談會中,各方進行了對空手道發展的探討。

  9、武道禁止令的頒佈和空手道的再度活躍

  1945年,日本戰敗,琉球群島被美國佔領,日本列島亦為聯合國所佔領。統治日本的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下令禁止練習武道,因此日本文部省下達了柔道、劍道等武道禁止令,空手道的活動一度停滯。然而,文部省聲稱“空手道的正式名稱是‘空手’”,因此“不是武道”。空手道得以再度活躍。空手道自此廣泛大量放棄武器術練習,與琉球古武道明顯分野。

  10、全國組織和競技空手道誕生

  空手家們在太平洋戰爭之前一直試圖將空手道競技化。1954年,韓武館***今全日本空手道聯盟煉武會***舉辦了第一回全國空手道選手大會,使用防護器具。同年,由日本空手協會主辦的日本傳統派***以“寸止”***日語:寸止ね***為原則,即“禁止直接擊打”之意***全國空手道選手權大會開幕。1962年,山田辰雄在後樂園會堂舉辦第一回空手競技會,試行了直接擊打製。1964年,全日本空手道聯盟***全空連***成立。1969年9月,全空連在日本武道館舉行日本傳統派的第一回全日本空手道選手權大會。同年同月,極真空手創立者大山倍達於東京體育館舉辦第一回全接觸式全日本空手道選手權大會,在空手界颳起了一陣旋風。另一方面,全空連於翌年舉辦第一回世界空手道選手權大會。

  11、流派林立和空手道的多樣化

  此後,空手道在日本開始逐漸全國化、組織化,並出現各種流派。1948年,船越弟子於東京創立了松濤館流的最大會派——日本空手協會***JKA***,並於1957年4月10日被日本文部省認定為社團法人。但是在1958年,廣西元信因對戰前空手道試合化的不滿,從松濤館流中分裂出去。而像遠山寬賢這種標榜無流派的空手家較為少見。

  與全空連試合規則中“寸止”規則不同的是,大山倍達創立了全接觸式空手,採用了直接擊打製***除攻擊面部外***。然而大山死後,極真會館即分為許多各自獨立的派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