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曹操是怎樣的

  古往今來,多少正史野史描寫了曹操,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有好有壞,似乎曹操在我們的眼前是一個性格多重人物。但是真實的曹操到底是什麼樣的吶?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曹操即是魏武帝,他是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是現今的安徽人,他的小名是阿瞞。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曹操運用自己的謀略與勇氣,挾天子以令諸侯,破各方割據勢力,最後逐步統一了中國的北部。在北方,曹操屯田,他的目光很深遠,不僅僅限於爭奪權力,他還在水利上大力興修,即解決了人民的生計問題,也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一舉兩得,這樣可以使北方變得更加富強,解決了農業生產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經濟。

  而且曹操並不是一個斤斤計較,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愛才惜才,因為他的出生並不是貴族,所以他任用中層階級,打破了門第的觀念,抑制了貴族壟斷仕場的局面。同時,曹操是一個文韜武略的人,他寫過兵書,自身武藝高強,打獵功夫了得。在文學造詣上,曹操著有《觀滄海》等著名著作,這些作品抒發了曹操的真實感想,有心懷天下的氣魄,同時也心疼天下百姓,心疼他們的生活疾苦。但是曹操也是一個重情好色的人。曹操一生擁有太多的女人,無法統計。曹操在教育孩子上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他激勵孩子學習,同時希望孩子可以堂堂正正做人,要求孩子有良好的品格。

  名將曹操的軍事才能

  漢末三國的軍事家首推曹操。曹操深通兵法,他曾熟讀孫武、吳起等前代軍事家的著作,在習諸家兵法的基礎上,寫成《兵書接要》一書,並注《孫武兵法》十三篇,流傳至今。曹操也善於帶兵,他治軍嚴整,法令嚴明,《通典·兵典》中收錄的《魏武軍令》、《魏武船戰令》、《魏武步戰令》等,便反映了他嚴明的軍令。曹操更善於用兵,史稱他“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征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他確實是一個極為傑出的軍事家。李靖的《李衛公問對》、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等著作都讚譽曹操的行軍用兵。

  曹操以少勝多的戰役

  袁紹想在官渡之戰中,大舉殲滅曹操軍隊,獲取勝利。在兵力和物力上,曹操處於弱勢,袁紹的軍隊兵力強盛,而且作戰人數非常多,加上曹操處於不利的地位,這就更加讓曹操處於被動的地位。

  曹操軍隊在這場戰役中,之所以能獲得成功,主要得力於曹操的謀士們。曹操的謀士都十分都才幹,軍事作戰方面更是數一數二的專家,在這場戰役中,曹操聽從謀士們的排兵佈陣,悉心準備軍隊的安排和進攻,這才找到了戰爭的突破點。除此之外,這場戰爭大獲全勝,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此人便是許攸。許攸、曹操、袁紹三人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關係自然很好。後來,許攸投靠到了袁紹門下,袁紹此時又和曹操成為了對峙方,許攸看見曹操的才能越來越突出,在官渡之戰爆發之前,便轉向投奔在了曹操的門下,曹操自然很歡迎許攸的到來,而且許攸還帶來了最新的情報訊息,那就是袁紹的作戰方法。曹操得到這個情報之後,自然十分欣喜,有了袁紹的作戰方法,自己便可以主動出擊了。

  官渡之戰爆發,曹操軍隊全力進攻,袁紹的兵力很多,但是由於曹操事先準備的很充足,導致自己輕敵慘敗,曹操大獲全勝。

  官渡之戰便是曹操以少勝多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