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動物寓言故事

  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說理的最終目的,故事情節設定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小獅子的下場

  一頭小獅子因為貪玩而遠離了獅群,不幸遭遇了幾隻鬣狗。

  本來,小獅子這時候還有機會逃生,但由於過分自傲,他卻放棄了機會。

  “我是獅子。”小獅子把胸脯拍得啪啪響。

  “不錯。”領頭的鬣狗說,“如果你是一隻成年獅,那麼你是強者,我們是弱者。而今你還是一頭幼獅,你是弱者而我們是強者,大自然的生存規律就是弱肉強食。”說完,鬣狗們便撲過去把小獅子咬死吃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其實誰也並非天生就是強者,在還沒有成為強者之前,哪怕是小獅子,為了生存,他首先要做的,是增強自己的本領,才能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另外還是學會保護自己。本領再強,也要學會自我保護。

  篇二:兩隻淘氣的田鼠

  田鼠媽媽有兩個調皮的娃娃,一個叫尖嘴巴,一個叫短尾巴,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嘰裡哇啦”吵個沒完。

  田鼠媽媽實在沒辦法,就讓他們各自出去安家。

  他們走到一棵大樹下面決定分手,一個向東走,一個向西走。

  後來,尖嘴巴在大樹的西面挖了一個大大的地洞,短尾巴在大樹的東面也挖了一個大大的地洞。

  住在自己家裡,再也沒人搶豆豆,再也沒人鬥嘴打架了。可時間一長,最愛說話的田鼠找不到說話的夥伴,有多難受啊!

  在一個不太冷的日子,尖嘴巴和短尾都爬出了洞洞,兩隻田鼠又碰到了一起,他們又嘰裡呱啦地打開了話匣子。

  尖嘴巴說:“我的洞洞又寬又大,好氣派!”

  短尾巴說:“我的洞洞又彎又長,真好玩!”

  尖嘴巴抹抹嘴說:“告訴你,本來我的洞洞還要挖得更大,可挖著挖著挖到一個大土豆。喏,這麼大!我就把它當作牆了。土豆牆,你有嗎?”

  短尾巴理理鬍子說:“本來我的洞洞還要挖得更長,可挖著挖著也挖到了一個大土豆。喏,這麼大!我也有土豆牆,我還嚐了一口,又脆又嫩,可好吃啦!”

  這一天,兩隻田鼠說得眉開眼笑,直到天黑,才依依不捨地分了手。

  天氣越來越冷,一連幾天都下著大雪,他們只能躲在自己洞裡,沒有辦法出門,也沒有夥伴可以一起玩一起說話,哎,要是住在一起該多好啊!

  沒辦法,還是吃土豆吧!

  吃著吃著,大土豆被吃出了一個大洞洞;吃著吃著,尖嘴巴碰到了另一個尖嘴巴。

  他們抬頭一看,都驚喜地叫了起來:“呀!是你?原來我們住得那麼近,就隔了一個大土豆啊!”

  他倆“咔嚓咔嚓”就把土豆吃了個精光。

  “哈哈哈——”

  “嘻嘻嘻——”

  瞧!兩個小淘氣又滾在了一起,變成一家人了。

  故事通過對兩隻小田鼠矛盾衝突的戲劇性描寫,生動的再現了兩隻小田鼠從吵鬧不止到相互分離,又從孤獨害怕再到重歸於好的心路歷程,從而也形象的折射了小朋友們愛吵愛鬧,又害怕孤獨的心理特徵。其實,和夥伴們在一起吵吵鬧鬧也挺有意思的,至少我們不孤單。

  篇三:小狐狸智救小猴

  一天,小狐狸在森林裡散步,看見桃花笑紅了臉,柳樹甩著長長的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小狐狸陶醉了。

  他悠閒自得的欣賞著風景。忽然,一陣嗚嗚嗚的哭聲傳來,小狐狸順著哭聲走去,看見一隻小猴在河裡撲騰。

  水流的很急,撞倒石頭就嘩嘩地響起來。小猴在那兒哭。

  小狐狸靈機一動,拿來一根竹竿,讓小猴抓住竹竿。

  可小猴很害怕,閉著眼睛亂抓,怎麼也抓不到竹竿。小狐狸撓撓頭,招呼來小鳥,拜託它把竹竿叼給小猴,小猴這才抓住竹竿的一頭。

  然後,小狐狸就想把小猴拉出水來,可他用盡吃奶的力,怎麼也拉不上來。其他的小夥伴們馬上來幫忙,這才救上了小猴。

  小狐狸問:“你沒事吧?”

  小猴吐了兩口水,虛弱地說:“沒事了,謝謝。”

  森林小記者白兔路過,用照相機咔嚓一聲把這拍了下來。

  第二天,森林報紙上報道了小狐狸智救小猴的故事。小狐狸變成了森林小英雄。

  簡直太讓人意外了,一向狡猾的狐狸竟然變得這麼善良,還救了小猴。

  看完這個故事後告訴我們,其實再壞的人也會有善良的一面,不能一昧的以貌取人。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去提防壞人了,凡事都要格外小心,不要讓自己處於危險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善良的面對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