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技術論文範文

  醫學影像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發展促進了醫學影像診斷的準確性發展,同時也使臨床診斷越來越依賴於醫學影像診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學影像技術論文,供大家參考。

  醫學影像技術論文篇一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醫學影像技術論文摘要

  【摘要】烏魯木齊軍醫學院在六年多的醫學影像專業教學改革實踐中,通過強化實踐性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課程配置,重組學科體系,改進教學方法與內容,構建課程量化考核體系,開展教學評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醫學影像技術論文內容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教學改革

  我院作為蘭州軍區首批招收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學校,自1999年開辦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大專班。根據全軍院校教學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從教學實際出發,經過六年多來的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參考和指正。

  一、確立教學目標。強化實踐性教學

  ***一***把握規律,強調實踐性教學目標

  強化實踐性操作,全面改革講習比例不合理的現狀,打破理論與實踐教學分段實施的界限。充分體現該專業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醫學影像專業人才為根本任務,適應基層軍地衛生工作需要為目標,突出“應用”為特徵,圍繞動手能力強化實踐性操作。以現代化教育技術為手段,彰顯影像學科形象化的特點,提高教學時效比。將影像診斷學全部進入實驗室授課。電子幻燈授課與學生同步閱讀實片過程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零距離接觸的事例教學的目的;將X線攝影中基本理論、X線照片沖洗化學集中講授,X線攝影位置學部分全部進入實驗室在教師實體示範操作的基礎上,主要由學生分組進行操作訓練,達到集中學習基本理論、分組強化規範具體操作的目的。在實習環節中,實施“導師制”,倡導學生主動實踐與帶教主動指導相結合並全程分段進行考核,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

  ***二***抓住核心,優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以培養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核心, 適應目前隨醫學影像學的快速發展,影像學科架構的變化,對原有教學內容以突出影像診斷、注重實踐教學、加強技能訓練、適應基層發展需要為原則。基礎課以必須、夠用為度,專業基礎課以專業需要為主。專業課以寬基礎重實用為本。基礎課:取消高等數學、物理學改為醫學影像物理學,增設一門人文學科;專業基礎課:將電工學、電子學合為醫學電子學基礎,將原有醫學微生物學與人體寄生蟲學合併為醫學病原學,減少生物化學、藥理學、醫學病原學學時數,將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合併為人體解剖組織胚胎學,增設人體斷層解剖學;專業課:將原來的x線投照學和x線機原理構造與維修分別增加CT、MPd、CR和DR相關內容,重組為醫學影像裝置學和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將原有的x線診斷學、CT診斷學、MR/診斷學融合為醫學影像診斷學。同時採取大專業平臺與小方向模組課程自主選擇的方式將原有的部分課程列入選修課,如介入放射學、影像核醫學、放射治療學等

  ***三***拓視野,增強針對性教學.

  1、強化第二課堂的專業知識拓展和提高專業素養和發展潛於的功能,弱化圍繞專業教學以外的作用。首先設立講座課.如醫學統計學、醫學科研基礎、醫學文獻檢索、醫學論文撰寫、醫學資訊管理、專業英語等。其次通過開放實驗室,學生自行設計內容進行強化。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設立課題小組,老師圍繞設計課題進行引導,通過查閱資料、實際操作,拓展專業知識面。

  2、以外引內聯方式,加強師資建設。聘請院外有實踐經驗的專家為兼職教授,定期來院講課或指導工作,豐富臨床實踐知識;根據專業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安排教師進行專項進修、交流,根據教學實際,與醫院聯合進行教學、學術研究,共同促進、共同發展。

  二、構建學生專業綜合評價的考評體制

  ***一***實行理論與技能測評分離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紙定乾坤的模式,採取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分離,對於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測評,其中任何一項不合格,均認定為專業不合格,通過考核方式改變,強化專業技能要求。其中理論考核由題庫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試、操作二部分,請院外專家進行測評。

  ***二***建立技能目標考核標準

  1、醫學影像診斷學分為平時考核、課終考核、畢業考核。平時考核以各系統完成閱片診斷數量及診斷報告質量打分。課終、畢業進行雙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統一張影像片,書寫診斷報告。對報告結果分格式、描述內容、名詞應用、診斷順序、診斷結論等五部分,進行計分。

  2、x線攝影學以具體操作內容雙盲抽取。分暗室裝片、機器準備、體位擺放、工具應用、條件裝置、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標進行考評。

  3、醫學影像裝置學以隨機抽題。分原理說明、部件指定、線路分析、儀器使用等四部分測評。

  ***三***完善實習考核辦法

  在實習手冊中增加實習目標考核標準,完善實習雙向***學與教***督促機制。 按專業課分醫學影像診斷、醫學影像檢《現代醫用影像學》2006年12月第15卷第6期查技術學二大部分,然後再各自分為普放、CT、Mill三個小部分,分別設立考核內容及量化標準。對考核過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帶教醫生***技師***考核鑑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會考、學校抽考的方式進行,實習結束前由學校與醫院科室共同檢查考核。

  三、加強教學方法及手段的變革,開展教學質量評估

  在教學方法上遵循四個“有利於”原則:有利於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有利於體現學科特點與培訓目標的實施,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思考分析能力,有利於發揮教與學雙方的個性潛質與創新精神。注重啟發、討論、演示、操作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採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鼓勵應用網路課程、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解決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授課時效。

  通過完善質量監督機制,開展教學質量評價,採用靜評指標測評與動態考評相結合,通過教學條件評定、教師學術水平評定、教學手段評定、實驗教學專家測評、課堂教學學生測評、教案質量專家測評、第二課堂質量評定、考試結果分析等19個靜態指標與10個動態指標進行質量評估,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以評促改、評建結合,推進專業主要課程建設,帶支町關課程的建設。對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推進教學現代化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六年來的實踐證明,學生的專業素質、應用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操作技能考核及格率達100%。各教學實習醫院與用人單位普遍反映良好,畢業學生全部就業。但也存在由於生源素質差異較大,教改實施後部分學生不適應等情況,影響教學進度。因此我們不斷在摸索與改進現有教改方案,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進行更進一步的總結與完善。

  醫學影像技術論文篇二

  醫學影像技術規範化建設芻議

  醫學影像技術論文摘要

  【摘要】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醫學影像技術的規範化問題愈益突出。從醫學影像技術隊伍素質的提高、醫學影像網路工作系統的數字化建設以及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的書寫等方面,就醫學影像技術規範化建設進行探討。

  醫學影像技術論文內容

  【關鍵詞】 醫學影像技術;診斷;規範化

  醫學影像技術規範化是指醫學影像診斷合乎一定的標準,即利用醫學影像檢查手段使其診斷水平不斷提高,它要求根據裝置和儀器條件合理地開展檢查專案,並且在一定時期內達到一定的水平或質量標準,最終目標是提高診斷率,減少漏、誤診,並在最大限度內滿足患者需求,但我國地域遼闊,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不同醫院的醫學影像技術裝置和水平有較大差異,即使在同一醫院也可能使用多種型號的檢查裝置。為了進一步提高醫學影像診斷水平,準確可靠地為臨床提供看得懂、能理解的診斷依據,因此,加強醫學影像技術的規範化建設就勢在必行。

  1 提高醫學影像技術隊伍素質

  醫學影像裝置不斷更新換代,且週期越來越短,建立在高新影像裝置之上的影像學正發生著鉅變,不斷更新的裝置所涵蓋的知識範圍,應用時的工作原理、效能無不涉及廣博的計算機領域和工程學領域的知識。傳統意義上的影像科技人員,無論老中青,都要從零開始,逐步地熟悉、掌握以致精通這門新的數字影像技術,也就是說,要從陳舊的工作模式轉為更為開放的、多元化的醫技理念。樹立新的醫技理念,至少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應抓緊時間快速提高自身英文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數字化裝置無論是介面顯示還是操作使用提示,無論是部位選擇還是投照方式,以及後處理內容均為英文顯示,英語既是基礎更是工具,同時,隨著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將更加頻繁,對先進技術與裝置的引進速度也將加快。只有不斷提高英語水平,才能進一步進行影象處理功能等方面的應用和開發,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裝置。其次,要多閱讀一些有關IT網路、計算機資訊科技的專業或通俗刊物,瞭解網路的運作,對影象的攝取、刪除、處理、傳遞、儲存及列印等概念要清晰明瞭,並在與程式設計和網路工程師的合作中積累和豐富這一領域的知識。再次,不斷完善影像診斷知識結構。人體各部位的解剖結構、生理、病理及病理演變,其影象在監視器上的顯示與相關診斷所需,其形式和內涵不盡相同,且數字化影像各引數具有可調節性、大寬容度,如何使體位設計更合理、如何在影象的後處理中使感興趣區真實並具有明確診斷所需的特徵,對技師的影像學知識和診斷學知識的綜合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立醫學影像網路工作系統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醫學影像學這門綜合性學科開始逐步從影像投照、成像、閱片、報告書寫以及遠端會診諸環節進入全面數字化的嶄新時代。比如,近年來先進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的引進和臨床應用,拓寬了超聲檢查範圍、服務物件,超聲影像、診斷資訊和工作量成倍增長,而原有的手寫報告、熱敏列印影象、人工病案存檔、檢索查詢、工作量統計等,明顯影響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不能更好地為教學、科研和患者的診療服務。這一切對於醫學影像網路工作系統的建立與完善提出了現實的要求。醫學影像室作為醫院的醫技科室,與患者和臨床科室有著密切聯絡。這種聯絡簡單地表達為患者和臨床科室申請單的請求與影像室檢查報告單的答覆。影像室從接收申請單到發出檢查報告單是一個有序的過程,每項工作的效率和服務質量及其之間的銜接良好與否,將反映影像室整體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這要求從預約登記到發出報告必須實現一體化操作***如圖1所示***。

  圖1 影像網路工作系統流程***略***

  影像網路工作系統的建立與臨床應用,不僅可以實現患者一般資料—影象採集—診斷報告全部資訊的資料化存檔,提高診斷水平和服務質量,減少醫療糾紛,而且由於使就診順序透明化、公開化和接診服務的溫情化,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所以大大有助於和諧醫患關係的建立。同時,這一網路的建立也真正體現了醫療資訊共享,使患者在一所醫院拍攝的X線、CT及MRI影象及診斷意見報告,在遠端會診或轉診到其他醫院諮詢、會診或治療時仍然具有參考價值,不必再作重複檢查,這樣既節省人力物力,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也可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數字化的程序使接診到發報告的時間大大縮短,從過去的隔日到目前的2 h,甚至0.5 h,而工作量的不斷增加又是每個醫院所面對的。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已經成為衡量醫療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要做好這一點除了發揮裝置優勢外,儘量縮短各環節的耗時,利用資訊的傳遞,使每個環節運作流暢尤為重要。

  3 完善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

  3.1 基本程式規範化 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是臨床醫生診斷和確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之一,又是重要的醫療檔案。報告書寫的質量代表科室的診斷水平,也代表整個學科的水平以及發展的程度。這就要求醫學影像科室人員要通過審閱病歷,瞭解病情,全面觀察,系統分析,結合臨床進行鑑別、對照、綜合,寫出報告做出結論。

  3.2 基本格式規範化 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書的格式是一種形式,它反映的內容必須要符合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要求。縱觀目前國內外的診斷報告書,形式各種各樣,大小與繁簡程度也不一致。但是從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角度來看,醫學影像學的診斷報告書的一般格式應依次包括以下5項內容:一般資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別、住院號、病區、病床、門診號、X線號、CT號、MRI號、DSA號、X片序號、檢查日期、報告日期等;檢查名稱與檢查方法或技術;醫學影像學表現或討論部分,如X線所見、CT所見、MH 所見、DSA所見等;醫學影像學診斷或印象部分;書寫報告與稽核報告醫師簽名。在臨床工作中,上述五項內容可具體化為以下幾種格式。第一種是從影像徵象或討論到影像診斷或印象的分段描述法。第二種是從影像診斷或印象到影像徵象或討論的分段描述法。第三種是將影像徵象或討論與影像診斷或印象混合描述法。第四種是表格式,是將報告設計成固定的表格。第五種是逐條列項式,是將各項觀察的內容按順序排列,在預留的空白處填寫正常、異常或意見等。其中,第二種報告格式是目前採用最多、最常用的一種,因為它滿足規範化報告的5項內容,符合檢查的標準,是目前公認的標準格式之一。

  3.3 基本要求規範化 書寫規範化報告內容的總體原則是影像描述簡潔,重要的部分或內容先寫,回答臨床醫師的要求;病灶要進行必要的量化及形態影像徵象描述;影像檢查要進行徵象的比較及必要的鑑別診斷,最後要得出影像檢查的結論。一般和常規專案要齊全,描述要有順序,主次要分明,描述部分與診斷結論要保持一致。此外,還要求字跡工整、語句通順、術語規範。

  3.4 注意事項 醫學影像報告是一份把病變影像轉換成文字、具有法律效力的醫療檔案,講求客觀性、科學性、嚴禁摻雜主觀印象,不要武斷地單以影象診斷疾病,也不要過於隨附臨床,故一定要寫得確切、客觀。這就必須運用規範的影像學術語或解剖學與病理學名稱來描繪,不能隨便下筆,按個人的愛好寫。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是對醫學影像技師的最基本要求。總之,加強醫學影像技術的規範化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需要我們從多方面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醫學影像診斷的準確性,才能更好地服務於臨床,造福於患者。

  醫學影像技術論文文獻

  [1] 李晨,楊德民,苗壯,等.超聲影像網路工作系統的建立與臨床應用[J].中華現代影像學雜誌,2005,***12***:1078?1080.

  [2] 段少銀,蔡國祥,葉鋒,等.關於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書書寫規範化的討論[J].中華現代影像學雜誌,2000,***1***:90?91.

  [3] 林海波,曹然,葉暉,等.影像技術數字化建設面臨的問題[J].現代醫院,2004,***6***:117?118.

有關醫學影像技術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