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的調研報告範文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蔬菜的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篇一

  北方蔬菜市場的營銷現狀的分析及思考

  蔬菜的市場調查論文摘要

  摘 要:本文通過對中國北方14個大型蔬菜批發市場、4個質量檢測中心的實際交易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根據得出的結果進行分析和思考,對蔬菜產銷的發展提出一定的建議。

  蔬菜的市場調查論文內容

  關鍵詞:蔬菜市場;營銷;價格;思考

  一、北方蔬菜市場的基本營銷現狀

  本文主要根據中國北方14個大型蔬菜批發市場、4個質量檢測中心的實際交易情況進行分析。在市場考察中,主要了解四個方面的情況:一是瞭解市場規模和不同時期市場銷售產品的來源;二是瞭解各品種的批發價格;三是看產品批售形式;四是詢問市場批發商產品採購形式及供銷關係。

  總體上看,各地市場在管理模式上主要採取集體入股和企業控股的股份制形式管理,市場除了給批發商提供場所、服務結算、收取租費外,均不直接參與經營,由批發商自主經營。從市場交易方式上看,大體有四種方式:第一種為自主經營批發式,即由市場批發商***多為股份合作式***按蔬菜上市時節自主在產地市場採購蔬菜,自找貨源,再進行批發。這種產品銷售方式約佔30%左右。第二種為產地與市場結合式,即由市場銷售大戶或經紀人在本地市場建立銷售視窗,和產地經紀人合夥或合資,通過網上或電話聯絡的形式獲取銷售資訊,經產地經紀人從產地市場採購貨源並送貨到批發商手中進行銷售。這種銷售方式所佔比例約為50%左右。第三種為即時式,即由市場批發商根據不同地區中間商送到的產品,承接下來再批發。這種方式約佔10%左右。第四種為配送式。即由市場經營戶把蔬菜和所需的各種副食原料、輔料配備好一起送貨到飯店、學校、超市等。這種方式所佔比例不足3%。在產品銷售上所有市場均以散售、袋裝或箱裝的形式批發,比較精細的分級包裝不多。

  從蔬菜產品進入終端市場的渠道上看,主要有五種方法:一是和終端市場座商直接合作,產地經紀人送貨上門批發;二是邀請市場座商的合夥者到產地收購;三是產地運銷商請市場管理者或經紀人牽線搭橋,約定批發商批發;四是產地運銷商在終端市場設立視窗批發;五是產地運銷商到終端市場即時自主批發。

  二、各主要市場的銷售分析

  在考察過程中,我們對12個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要蔬菜品種價格、產地來源進行了調查。北京市新發地市場蔬菜平均價格為2.58元/kg,較天水市瀛池市場的同期平均價格低0.50元,大宗蔬菜中的胡蘿蔔、大蔥、大白菜、紅皮洋蔥價格分別為每千克0.58、1.20、0.74、0.83元,分別較天水市價格低0.75、0.60、0.34、0.10元;甘藍價格為每千克1.13元,與天水市價格持平;只有馬鈴薯價格為每千克1.20元,較天水市價格高0.37元。其蔬菜產地大部分以內蒙古、河北、山東等為主,甘肅省張掖、酒泉的紅皮和白皮洋蔥在市場上也佔有一定的份額。山東壽光市蔬菜市場除大蔥和少量精細菜由本地供給以外,以上為外省集散蔬菜,東菜西運、南菜北上和北菜南下基本均要通過此地週轉,12月的蔬菜平均價格為每千克2.13元,較天水市同期價格低0.95元。據市場調查,10~12月天水蔬菜在北京、天津和山東市場佔有的份額基本為零。

  造成這種價格差異的主要原因:一是天水蔬菜銷往上述市場的距離半徑在2000km以上,長距離運輸會直接影響鮮菜品質;二是運輸成本高,每千克蔬菜運到此地的運輸成本在0.42~0.50元之間,百公里運輸成本每千克約0.024元;三是天水蔬菜本身的批發價格就高於這些市場的價格。但山東壽光蔬菜市場作為全國最大的中轉市場,可以考慮天水市的洋蔥、馬鈴薯、大蒜等蔬菜產品適量進入。

  洛陽中原蔬菜市場、三門峽市蔬菜市場和寶雞恆豐蔬菜市場主要批發銷售的蔬菜品種為四川、廣西、山東、湖北、山西的青椒、花椰菜、黃瓜、大蒜、大蔥、菜豆等,天水市的韭菜、蒜薹,定西的馬鈴薯,酒泉的洋蔥,山東的大蒜和本地的大白菜、甘藍、胡蘿蔔在市場上佔有一定的比例。河南洛陽、三門峽兩個市場蔬菜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千克2.58、2.57元,較天水市同期價格低0.50、0.51元。陝西寶雞蔬菜市場的平均價格為每千克3.13元,比天水市高0.05元。從市場調檢視,在河南、陝西的蔬菜市場上天水蔬菜佔有一定份額,其中寶雞市蔬菜批發市場上就有4戶客商常年批發天水蔬菜。

  三、目前現狀給我們的啟示與思考

  ***1***培育當地經紀人和運銷大戶目前,天水市蔬菜運銷組織鬆散且多為季節性運銷,較大規模和週年販運的運銷大戶較少,農民經濟合作社***協會***的組織合作及營銷服務功能較差。在當前市場關係已經結成緊密利益關係的條件下,做好市場營銷工作,應把重點放在培育當地運銷大戶和經紀人方面,通過培訓培育和引導、鼓勵與支援,帶動當地經紀人和終端市場經紀人直接對接,達成互利互惠、長期合作的供銷夥伴,才是促進產品流通,擴大市場銷售的捷徑所在。

  ***2***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時間差優勢。根據目前的市場狀況,筆者認為應該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時間差優勢,在生產上應堅持”以精細菜為主,實行多品種佈局;以鮮菜鮮銷為主,著力提高產品質量;以樹立品牌為主,打造**蔬菜”的發展策略,對適銷對路的優勢產品,要在提高質量的同時,擴大生產規模;在市場營銷上應以已經形成的終端銷售市場為主,不斷鞏固、擴大、提高現有市場份額,在此基礎上,以部分優勢品種為突破口,努力尋求進入遠距離高消費市場的途徑,通過內引外聯,爭取機會,和省內外外銷企業***公司***建立產地合作關係或外銷蔬菜基地,開拓港澳及東南亞外銷市場,提高附加值。

  四、結語

  本文大量的實際市場調查充分說明各地蔬菜市場的特點和目前營銷過程中的問題,依託本地市場打造蔬菜品牌應該成為各地蔬菜營銷的主要發展目標。山東省壽光市批發市場的經驗證明,建立較大規模的有影響的蔬菜批發市場和星羅棋佈比較活躍的產地市場,才是加快農產品流通、化解市場風險、保證菜農持續增收的基礎。對天水市則建議應全力改造並提升國家級武山洛門蔬菜批發市場,帶動秦州瀛池、麥積東部、秦安北大、甘谷冀城4個農業部定點批發市場共同發展,形成以國家級定點批發市場為主體,健全各個路邊田間產地市場為羽翼的市場結構,並依託市場的綜合效應,集中精力打造天水蔬菜品牌,逐步擴大市場影響和品牌影響,達到消費者認可、外地客商青睞、促進銷售的目的。

  篇二

  保護地蔬菜茶黃蟎的發生與防治

  蔬菜的市場調查論文摘要

  摘要:在棚室蔬菜中,茶黃蟎和辣椒病毒病同時發生時,其症狀有相似之處,其共性症狀是:由單株向四周擴散,進而大面積發生。

  蔬菜的市場調查論文內容

  關鍵詞:保護地蔬菜茶黃蟎的發生與防治

  茶黃蟎,又名白蜘蛛、嫩葉蟎,是世界性的主要害蟎之一。以前主要在茶樹上危害,現已成為蔬菜特別是保護地蔬菜一種新的害蟲。

  茶黃蟎食性雜,寄主範圍廣,包括多種農作物、觀賞植物和野生植物等近30多科70餘種。農作物中主要危害茄果類、豆類、瓜類等,特別是番茄、辣椒及茄子、馬鈴薯、黃瓜、蘿蔔、菜豆等,尤其在保護地蔬菜苗期發生嚴重。

  形態特徵及發生規律。茶黃蟎身體粗小,雌蟎長約0.21毫米,雄蟎長約0.19釐米,肉眼難以觀察識別。以雌蟲蟎 的個體或群體在避風的寄主植物的卷葉中、芽心、芽鱗內和葉柄的縫隙中越冬。在長江流域一年可發生20代左右,在溫室條件下全年都可發生。但在冬季繁殖力較低,辣椒上一般6月份發生,危害盛期7-9月,10月份以後氣溫下降,蟲口數量逐漸減少。茶黃蟎喜溫好溼,卵和幼蟎對溼度要求較高,只有在相對溼度80%以上時才能發育。高溫可以加速繁殖,28-30℃時4-5天便可完成一個世代農業論文,在溫室中,12月 份仍能取食危害,甚至產卵。茶黃蟎的傳播蔓延,除靠本身爬行外,還可藉助風力遠距離傳播。

  危害症狀。茶黃蟎以成蟎、若蟎集中在蔬菜作物幼芽、嫩葉、花、幼果等處刺吸汁液,尤其喜在嫩葉背面棲息取食。受害葉片背面呈灰褐色或黃褐色,呈油質光澤或油浸狀,葉片邊緣向下捲曲,葉片異常增厚、變硬、變脆;受害嫩莖、嫩葉扭曲、畸形,嚴重時植株頂部乾枯,生長點不能正常發育;受害後的花蕾,重者不能坐果、開花;果實受害後表皮木質化,有些果實甚至發生不同程度的龜裂,嚴重的種子裸露,失去食用價值。

  在棚室蔬菜中,茶黃蟎和辣椒病毒病同時發生時,其症狀有相似之處,其共性症狀是:由單株向四周擴散,進而大面積發生。先是危害幼嫩部位,造成葉片變小、變厚、變硬、變褐,葉片捲曲呈蕨葉狀,葉片生長遲緩,植株變小,嚴重時落葉、落花、落果,受害果實發育趨緩,形成僵果。但辣椒病毒病和茶黃蟎危害的症狀也有差別,其個性症狀是:茶黃蟎有趨嫩性,當取食部位變老時,立即向新的幼嫩部位轉移。成蟎、若蟎在上部幼嫩的幼芽尖、嫩葉背面取食,造成葉片褪綠明脈,受害處具油漬狀光澤,葉緣向葉背捲曲,形成“下扣鬥”,嫩葉扭曲畸形、呈柳葉狀。辣椒病毒病是由蚜蟲傳毒,受害植株先是心葉葉脈輕微褪綠但不明脈,漸變為花葉皺縮,以後病葉增厚。主脈褐色壞死,後擴充套件至側枝、主莖及生長點。葉緣向葉正面捲曲農業論文,形成“上扣鬥”,一般嫩葉、老葉同時捲曲,與茶黃蟎危害的症狀有明顯的差別。

  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茄果類蔬菜與瓜類、薯類、蔥蒜類蔬菜2-3年輪作。在引進菜苗時,疫區應嚴格控制輸出,最好從無蟎區引進菜苗,防止初侵染蟲源傳入無病區。2。清潔田園。菜地和棚室中的雜草、落葉、殘株應集中燒燬或深埋,減少越冬蟲源。3。促進早熟,儘量避開茶黃蟎的發生高峰期,錯開茶黃蟎的危害期。4。藥劑防治。一是在溫室中可用敵敵畏燻蒸,殺死若蟎或成蟎。二是發現茶黃蟎危害後,及時噴藥防治。適用的藥劑主要有73%克蟎特乳油1200倍液、34%噠蟎靈乳油1000倍液、57%滅蟎淨1000倍液、掃蟎淨800倍液,或10%聯苯菊酯***天王星***2000倍液噴霧防治,要求3天防治2次,噴藥的重點部位是植株上部,尤其是嫩葉背面和嫩莖。對茄子和辣椒等蔬菜,還應注意對花器和幼果噴藥。另據試驗,阿維菌素能有效殺死成蟎,但對卵基本無效。噻蟎酮殺卵有效率在以上,對成蟎和若蟎也有較好效果。注意交替用藥,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篇三

  菜市場是指一區域內用於銷售蔬菜、瓜果、水產品、禽獸、肉類及其製品、豆製品、熟食、土特產等各類農產品和食品的以零售經營為主的固定場所。現在的菜市場已經不完全是那種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而是相當一部分的菜市場是政府為了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而建立的固定區域。菜市場與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當前,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以及“農貿小市場,民生大工程”的政策與號召下,大力推動佈局合理、設施完善、經營規範的農貿市場建設,對於降低流通成本,方便和促進居民消費,穩定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重要作用。但我們知道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當前菜市場遠遠沒有達到我們預想的狀態,許多問題依然存在,例如人們提到菜市場想到的不是菜市場的井然有序,價格公允,以及相關部門管理得有多麼的好,菜市場有多麼的乾淨等等。可能我們經歷的菜市場依然是那種比較髒亂,沒有什麼秩序,更嚴重的是我們一進菜市場就會感到一股難聞的味道,甚至於有一種再也不想進菜市場的衝動。針對這些問題,為全面、準確的掌握市區菜市場的基本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便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我們對我們附近陽邏菜市場展開了一次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 調查目的

  掌握市區菜市場的基本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便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

  二、 調查物件

  分佈在陽邏的三個菜市場,即分別是陽邏平江集貿市場、中商附近菜市場和中百附近菜市場。三個菜市場其中陽邏平江集貿市場和中商附近是由政府規定設立,但中百附近的菜市場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發地在哪裡擺攤,賣一些蔬菜之類的東西,雖然也會有城管在哪裡管理,但仍然很混亂。

  三、 調查時間

  xx年x月x日上午星期六以及12日的早上

  四、調查方式

  由於考慮到菜市場人潮太過擁擠以及賣家也會忙著照顧自己的生意,根本沒有時間來完成一份問卷調查,所以我們小組成員採用的是一問一答式的方法,既有我們提出問題,有隨機抽到的大媽或者哥哥姐姐回答,其中剛好那天遇到城管在哪裡對菜市場的秩序進行維持,我們也就政府方面提出了一些問題。可以說問題的回答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一些問題,也得到他們積極熱心的回答,還有一些照片的獲取也是一門見證。所提出的問題見附頁。

  五、調查內容

  主要是瞭解附近群眾對菜市場的看法,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將菜市場設在這裡,菜市場設在這個地方設立有什麼樣的優點以及缺點,以及菜市場平常是怎樣進行管理的,還有就是早上那一陣人流後殘留的垃圾該如何處理等等。這些內容可能包含的不是特別的全面,但每一個視角看到的是不一樣。

  六、調查結果

  上面都是對此次調查菜市場的簡單介紹,下面看看此次調查我們所獲得的結果:

  ***一*** 菜市場所存在的基本問題

  首先當前經濟發展帶來我國集貿市場的發展,但存在問題如下:

  一、 集貿市場發展現狀之市場規劃佈局不適應城市發展要求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給各級各地城市建設注入了充足的馬力,城市市容環境改造建設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傳統破舊的城中村式集中居住區正迅速地被寬敞美觀的高大樓盤所取代,原有的市場佈置格局也在一次次爆破推倒聲中被一點點地分割、支離,有的甚至被迫徹底讓位於道路改造、開發建設。遍地開花的新型小區開發建設,也沒有及時將集貿市場建設納入整體規劃進行統籌建設,集貿市場生存發展的空間不斷被擠佔壓縮,出門上市購物難的問題在新建居民小區內不斷凸顯了出來。僅以漢陽區為例,目前全區共有23個有形集貿市場,它們大部分佈於鍾家村及二橋這兩個傳統人口密集區,而漢陽大道、鸚鵡大道兩側及永豐、江堤兩鄉相對較少。這種過分飽和與相對不足的市場佈局,不僅使我區集貿市場生存發展陷入“有市無場”和“有場無市”的尷尬境地,也導致了自然集市、佔道經營、推車串巷叫賣的現象在一些人口密集生活區依然存在,既有損於文明和諧的城市形象,也影響到政府開發新區、建設新漢陽等重大戰略目標的順利實施。

  二、集貿市場發展現狀之市場硬體設施殘缺破舊,改造難度大

  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見證者,城市集貿市場大多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緊貼傳統居民區周圍自然形成,並先後經馬路市場和大棚市場發展而來,有著近30年的歷史。由於受當時社會經濟、生產力發展水平等條件所限,市場硬體建設設施簡陋、結構單一、功能不全的弊端重重。市場內上下水管道設計不合理,長期得不到有效疏浚,用水供給不暢,地下汙水橫流,又加之溫控、除塵、保潔等配套設施不全,食品經營衛生環境髒亂差問題突出,人和食品極易交叉感染,食品經營衛生安全狀況令人堪憂。近幾年,各地政府雖然加大了對集貿市場實行“農改超” 的升級改造力度,但從已改超集貿市場的整體效果上看,無論是市場硬體設施改造,還是內部功能佈局,都還處於低層次建設水平。“臭氣熏天、汙水橫流、夏季如蒸籠、冬季如冰窟”的市場環境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一些地方市民群眾尖銳指出:集貿市場已成為與城市現代化氛圍反差最大的場所之一,是現代化都市中的一個不和諧音符。

  三、集貿市場發展現狀之市場管理創新不夠,與現代化的管理要求差距明顯

  傳統城市集貿市場大多經歷過國有企業的轉向轉型,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場結構體系,現場管理人員也多半是從原來的經營管理隊伍中分離而來。一方面,他們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但另一方面,他們也過分依賴這種老經驗、老做法,再加上自身年齡過大、精力不及和知識結構陳舊的劣勢,使得市場管理人員啃老本思想嚴重,思想上的守舊導致了管理方法創新上的嚴重匱乏。雖然,一些新建市場在引進先進管理人才和改進管理方法上,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創舉,但迫於投資貸款過重的經濟壓力,創新之舉難以長期維繼,甚至不得不又轉過頭來,重新採用投資少、見效快的傳統管理手段。市場經營管理水平與強勢搶奪市場份額的超市、商場相比,差距日趨加大。

  四、集貿市場發展現狀之經營者整體素質較低,跨躍式發展受制約

  集貿市場經營者多是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年齡相對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意識十分淡漠,唯利是圖思想嚴重。他們對作為市場主體物件所應承擔的自責己任認識不足,短斤少兩、欺詐消費和銷售未經檢測、檢疫食品等非法經營行為在市場內時有發生,這類一味追求眼前既得利益的不義之舉,無異於殺雞取卵,既有悖於文明經商、誠信服務的市場氛圍形成,也給整個市場的繁榮發展增加了無形的阻力和巨大的社會成本,市場萎縮帶來的苦果最終還得由市場經營者自己來埋單。

  在全國集貿市場存在的問題中,經過我們小組的實地調查、親身經歷,總結出來武漢陽邏地區菜市場出現的以下問題:

  一.佈局不合理,市場基礎設施薄弱,建設水平不高,基礎設施是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的硬體,但市場最突出的問題是硬體設施問題,頂棚式市場結構,通道式攤位格局,狹小節約型攤位設計,活禽宰殺沒有專門設計,熟食攤位沒有防蠅設施、水產攤位設計排水不科學,導致場內“髒、亂、差”現象嚴重。

  二.馬路市場猖獗,影響市容市貌。目前對農貿市場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一些經營者打“時間差”,“候鳥型”馬路市場到特定時間把攤點搬到沿街人行道上經營,形成移動式或馬路市場,農貿市場管理者和城管區域性門也以向馬路市場經營者收取一定費用了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默認了馬路市場的“合法化”。

  三.攤位費租賃收費標準與市場現狀不適應。隨著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框架不斷擴大,城市居民日益增多,居民對農貿市場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目前陽邏與城市建設相配套的市場網點建設相對滯後,現有的農貿市場存在先天的佈局缺陷,已不能適應城市化的發展需要和居民的消費需求。

  四.市場法制環境差,管理不到位。陽邏農貿市場管理工作,雖然由城管、工商、環衛等單位根據各管轄職能各司其職,但由於缺乏具體、全面專業的市場管理辦法,職責不明確,管理工作受侷限。市場管理部門職能交叉,市場發展環境不優,一些職能部門重收費、輕管理、不服務,加重了市場業主和經營戶的負擔,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市場的繁榮。

  五.衛生情況不好,髒亂差,臭味很大,存在亂擺亂放現象嚴重,沒有固定攤位,城管沒有進行人性化管理,以驅趕式的方法解散攤主,人們素質有待提高,偶爾會發生爭吵事件,汙染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生活,設施簡陋,投入不足,農貿市場改造提升難度大,管理落後,規範化程度低,市場環境不容樂觀,行政管理混亂。

  ***二***菜市場存在問題的原因

  隨著我地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人民群眾對生活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農貿市場在合理佈局、設施配套,日常監管,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現不少矛盾和問題。針對上面提及的問題,我們歸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政府方面是主要原因。

  第一,政府部門對農貿市場監管難度大。少數政府職能部門與政府官員認為農貿市場已收取了市場設施租賃費,足以維持其正常運轉,無需財政投入。事實上,農貿市場經營屬於低收益甚至虧損經營的公益事業。同時,農貿市場是各種農產品、副食品、水產品等商品集中交易的場所,由於經營主體複雜多樣,尤其是文化程度、法律意識、文明意識等普遍偏低,對食品安全問題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對監管部門的監管存在躲避和應付的心理,使得農貿市場監管人員的監管壓力大,存在畏難情緒。農貿市場商品來源複雜、銷售快捷、銷路多樣等客觀原因使得工商部門事前介入和事後監管的難度增加。而工商部門在監管幹部人手方面的缺乏,加之其他監管任務重,不利於強勢的執法合力形成。

  第二,城區農貿市場監管財政投入相對不足。由於財政投入的相對不足,市場經營單位無能力投入,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不願投入,導致農貿市場的發展與城市建設的發展不同步、不協調。農貿市場的建設滯後於城市建設,不利於城市整體發展。

  第三,城區農貿市場監管執行力弱。近年來,農貿市場方面的監管制度比較多,但落實效果不太明顯。據調查,農貿市場普遍存在監管人員不足的問題,且不重視對市場監管員的管理培訓和繼續教育。同時監管人員的獨立性不強,家族式管理問題突出,絕大多數農貿市場監管人員與市場開辦者都有些沾親帶故的關係。在人才培訓方面,難以進行公平公正的權利制衡機制。因此,即使地方政府熱衷於制定各類農貿市場監管制度,這些制度大多也只能寫在紙上、掛在牆上、喊在嘴上,不能有效地執行,導致農貿市場監管效果不佳。

  第四,城區農貿市場監管法律法規不完善。由於農貿市場管理立法層面的缺失,城區農貿市場的市場準入和主體地位模糊,《農貿市場登記證》與市場經營人員的營業執照不符,直接導致農貿市場開辦單位職責不清、農貿市場開辦者與進場經營者之間的法律關係不明確,從而使工商部門無法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並落實開辦方的違法責任,大大削弱了監管力度。

  2、農貿市場規劃滯後且不盡合理。農貿市場和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市場的佈局規劃選址應考慮居民住宅區的規模分佈,在儘可能方便群眾到農貿市場採購菜品的同時,兼顧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舒適程度和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問題。從我地目前的情況來看,一是農貿市場的規劃嚴重滯後,設定不合理,二是規劃之初盲目追求經濟效果、不切實際,使現在存在的問題難以扭轉,利益牽扯複雜,難以整治。

  3、農貿市場內部設施簡陋、設計不合理。市場“髒、亂、差”一直是居民對市場的普遍評價。這幾年雖經市場主管單位努力,但改進卻不大。一是設施簡陋,功能不健全。本地市場最突出的問題是硬體設施問題:棚頂式市場結構、通道式攤位格局,面積狹小的節約型攤位設計是我地農貿市場設計特色。這些市場商位設計不合理。活禽宰殺沒有專門設計,熟食商位設計沒有防蠅設施,水產商位設計排水不科學等等。由於內部設計不合理,導致場內“髒、亂、差”現象嚴重,經營戶和消費者怨聲載道。

  4、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市場管理混亂。農貿市場是帶有公益性功能的農副產品交易場所,一些市場投資者只注重經濟效益,造成了市場的無序和混亂。一是一些市場主辦者社會責任意識不強。在日常管理中重收費、輕管理、輕責任,把注意力集中在攤位費的收取上。對市場內環境衛生、佔道、搭建、擴攤或流動經營等行為視而不見,使髒、亂、差現象普遍存在。二是一些市場主辦者只注重眼前利益,經營理念陳舊,短期行為嚴重,幾乎不進行必要的市場維修,對市場的發展缺少競爭、創新的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貿市場的提升改造、更新換代。三是外部利益群體的介入,造成市場管理無序。

  5、場內經營業主、市場經營主體整體素質不高。目前在市場經營的基本上是個體工商戶、私營業主,其人員構成比較複雜,文化素質相對較低。一是經營者缺少必要的商品知識、法律知識,食品安全存在隱患,且大量無證經營;二是經營者與市場業主的矛盾時有發生,由攤位安排、市場環境等原因引起,往往影響市場的消費者正常消費;三是場內經營方式傳統單一,多是小規模小本經營,經常侵害消費者權益導致矛盾,致使廣大消費者對菜市場的滿意度不高。

  6、馬路集市的興盛,阻礙了正規集市貿易的正常發展。一是馬路市場在道路旁擺攤設點,大量人流車流滯留擁擠,長時間內無法疏散,存在著嚴重的交通隱患。二是因無人監管,食品安全衛生也得不到充分保證,缺斤少兩現象嚴重。三是隨意擺放,亂丟亂棄,給市容市貌也造成了不良影響。儘管城管部門一再打擊,這些馬路市場仍是“春風吹又生”,其不受約束的發展對正規市場的運轉造成了嚴重影響。 ***三***解決措施建議

  1.認識性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對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抓好農貿市場整治,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工商實踐中的具體體現,政府部門必須責無旁貸,必須要佔有主動權和話語權,把整治當成展示自身形象和履職盡責的舞臺。要想完成任務,一是要舉旗子,明責任,抓落實,強監管。建章立制,定人,定位,定目標,定責任,定標準,定時限。二是要城鄉一體,同等對待。向一圈層看齊,實現城鄉同等服務,同等標準規範。三是要抓住重點,以點帶面;抓住難點,攻關克難;抓住弱點,主動跟進。四是要通過整治,實現“一箭多雕”。通過整治同時要達到市場“三化”建設標準***即標準化、制度化和規範化***,要落實好六大類食品***即五榖根莖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市場準入,要夯實預防公共衛生事件基礎和市場分類監管基礎。

  2.抓住三個關鍵點

  一是舉好政府的旗子,安排好政府各部門分牽頭工作。

  農貿市場整治,工商部門牽頭。但工商一家不能“包打天下”,他需要得到市級領導的支 持和幫助,需要得到政府各部門的通力配合和協作。為此,工商局應在事先取得市級領導肯定和認可的前提下,成立農貿市場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由工商局來制定,把目標管理下達到各有關部門,把各部門農貿市場監管職責作進一步的明確,實現工商牽頭,集體聯動,全面整治的目標。同時要求政府各部門要有計劃方案,並定期組織工作進度通報,定期組織召開工作例會,彙報進展情況等。

  二是要牢牢抓住市場開辦方,指導其管理好市場。

  溝通是管理的濃縮。必須要解決好市場責任人的認識問題,才能督促其屬下市場開辦方落實責任,主動規範。為此,工商局要召集各個市場上企業老總和市場開辦方座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知其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是城鄉統籌的具體舉措。企業和市場開辦方不僅是抓物業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履行好市場第一責任人責任,對市場環境、證照、安全、計量、維權、衛生等有督促和管理責任,對市場內的硬體和軟體設施有建設和維護責任。告知其企業和政府抓好責任落實就會實現目標一致,互利雙贏的目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組織市場開辦方培訓,幫助市場開辦方掌握經營戶有六大心理弱點,即經營戶視錢財如生命,怕停止經營,怕城管的喇叭點名批評,怕扣錢,怕寫檢查,怕執法部門查處或扣押其物品等;消除市場開辦方心理顧慮,即不要怕當前規範市場的困難重重,不要怕企業老總不支援,不投入,不要怕經營戶找你扯皮鬧事,不要怕沒有政府部門給你撐腰打氣;要建立規範的農貿市場,一是市場開辦方要同經營戶籤協議或合同。二是要建立經營戶保證金管理制度。三是在市場內實行分割槽管理,建立管理骨幹制度。四是成立市場巡查隊,履行違規違紀扣繳保證金制度,徹底解決市場內的經營戶出攤佔道問題和市場外的流動攤販叫賣情況。五是建立管理骨幹培訓制度,保證骨幹隊伍建設水平。六是立柱子,劃區位,專人管理,解決秩序混亂和車輛亂停亂放問題。

  三是教會工商工作人員如何監管好市場。

  同樣的,首先還是要解決好認識性問題,不能把農貿市場監管推向其它政府部門或企業,要站穩腳跟,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主動出擊。要依據監管和服務相結合,責任和落實並舉的原則制定方案措施。要教方式方法,幫助工商所建立“一對一”幫扶制度,把人員分到市場,分到各個區位,明確責任和標準,抓好檢查督促。幫助工商工作人員分析市場,掌握市場開辦方五怕心理特點。一怕其被政府各部門或有關媒體曝光。二怕政府部門聯合整治,聯合逗硬。三怕經營戶被處罰或通報,對其市場形象有損。四怕經營戶集體找事,無法開展工作。五怕市場規範化建設排名靠後。要求市場開辦方同工商部門簽訂責任書;建立目標管理制度;適時組織市場開辦方培訓;指導完善三化建設標準和市場內經營戶索證索票和臺賬制度管理;幫助其實現劃區管理,定點停放,解決出攤佔道問題;監管好市場開辦方和市場內經營戶的經營行為等。

  3.落實到具體實處建議

  第一、設定統一的管理機構、建立順暢的協調機制

  在各市場的上級管理部門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開場日常工作。該機構實現“機構、職責、財務、人員”四分離,開展獨立運作,其主要職能是:負責市場物業的經營管理和設施維修、改造及資產管理:開發市場資源,搞好市場交易,促進市場繁榮;開展多種經營,為市場經營者提供經營條件、資訊、儲運、和生活等方面的有償服務;搞好環境衛生和消防安全,規範市場管理。建立順暢的協調機制,解決因缺乏統一管理而出現的各種問題,促進農貿市場的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探討“服務進社群”的新途徑,解決馬路市場存在的問題。

  馬路市場存在諸多的不足,城管部門也進行了多次整頓,但效果仍不明顯,馬路市場依舊或明或暗的存在。我們可以調整思路,認可其存在的某些合理性因素,如對居民生活的便利,對農民增收的益處等。在統一規劃下,在某些地段劃出專門的區域提供其經營,並通過市場管理機構、工商、城管等部門的監管,維持正常的交易秩序。同時,可把這些小市場的管理權劃給該區域內有一定實力的大市場,形成“大帶小”的市場格局,使統一管理和“服務進社群”互不衝突,方便群眾與商販,實現雙贏。

  第三、各集貿市場集思廣益,在面向大眾的基礎上,實行特色經營。

  各集貿市場進一步突出自身特色,實行錯位經營,實現共同繁榮。如特色菜市場可根據其歷史悠久、建築古樸、民俗氣息濃厚的特點,強化具有鄉土特色的商品經營,如家常泡菜,梅乾菜,特色小吃等,通過某些菜品來吸引顧客,形成品牌效應來促進自身的發展。其他集貿市場也可調整自己的思路,通過某些菜品的種類齊全、價格較低來吸引特定消費群,提高自己的人氣和知名度。

  第四、優化購物環境,使髒、亂、差現象得到根本改觀。

  集市上畜禽區的髒亂現象,並非完全不可解決的。管理方可與物業部門協商,每隔一定的時間,派出專門人外運垃圾,保證交易區的清潔;同時加強對廢棄物的回收與利用,如雞鴨毛等。通過統一的管理與商販的自覺維護,保持購物環境的優良。至於對集貿市場的混亂狀況的整頓,有關部門須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宣傳教育,懲戒某些違規商販,重建市場秩序,促進其正常發展。

  第五、通過政策扶持,引進資金,加快市場的市場的升級改造。

  加大對市場的政策扶持,如根據經濟形勢,減少某些稅費的徵收,對某些商品的生產進行補助等,通過這些措施提高商戶經營的積極性,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大力引進資金,採取投資者出資金,政府給政策的方式,對現有集貿市場進行硬體升級。在空地新建菜市場,使市場佈局更合理,執行更順暢,人民群眾的生活更方便。

  七、總結與體會

  根據以上的基本情況,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菜市場遠遠沒有達到我們預想的狀態,建設井然有序的菜市場仍然任重道遠,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以及人民群眾的積極熱烈支援。只要政府管理得當,民主不過分剝奪人們的合法權利,多為老百姓考慮,而且在管理的過程中民主的方式遠遠比實行強制的措施更好,還有就是老百姓多多支援政府的工作,不可盲目的反對。

  2.菜市場的建設應該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什麼樣的路段是否該設都應調查清楚,就拿陽邏來說菜市場主要是由居民居住以及主要交通幹道人流來設立的。

  體會:通過這次調查實踐,我們鍛鍊了自身的能力以及瞭解了社會實事,什麼是都不能僅靠一些官方的報告,自己實際瞭解到的更重要。通過陽邏這個小地方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一小部分,但是從小的地方,我們也可以掌握大的方向。菜市場存在的問題也是大同小異的,希望此次的調查能或多或少的反映一些問題,也希望通過政府和人民的配合支援能將菜市場建設的更好。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