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市場營銷的那些事

  最近流行品牌之間的戀愛……

  Uber和復聯在一起了,roseonly和LinkedIn在一起了……

  好吧,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跨界營銷”,洋氣點可以叫Co-branding or Co-marketing。本文我們來聊聊戀愛前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問題。

  首先,誰才是那個合適的"TA"

  跨界營銷就像談戀愛,找對伴侶才幸福。你的跨界物件,必須與你相配才行,好車配好酒,勞斯萊斯和北京二鍋頭恐怕永遠都是“格調錯位”,所以寶馬牽手百度,凡客和巨人網遊尋求跨界合作。那“TA”要符合哪些要求才合適呢?

  門當戶對的TA

  跨界營銷首要考慮的就是“門當戶對”。

  首先,要有“共有消費群”,即聯合的品牌必須針對同一檔次的目標消費者。東風雪鐵龍 C2與 Kappa 的合作,就是基於雙方都是象徵時尚的品牌,強調活躍和前衛,消費群裡的消費特性和消費理念都具有一致性。

  其次,實力相匹配。合作物件必須有能力與你合作,合作才有價值。如果合作各方實力嚴重失衡,合作的穩定性和發展前景也會受到嚴重的威脅。較成功的跨界營銷案例,諸如耐克公司和蘋果公司的跨界合作、著名牛仔褲品牌李維斯與蘋果公司的合作等都體現了“門當戶對”原則。

  來自星星的TA

  跨界聯合的企業之間不存在現實的競爭關係,合作關係更容易建立,也容易取得更好的效果。因為看似不相關,所以需要大動作的“跨”,而經高手調劑後,以其資源重配之巧妙,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互補效應。

  世爵汽車聯合PRADA聯合打造汽車,三星聯合阿瑪尼出品手機,可口可樂聯合魔獸世界做聯合推廣......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產品通過跨界營銷獲得雙贏,增加品牌協同效應。

  互補的TA

  “跨界”營銷中的互補關係,不是基於產品功能上的互補關係,而是基於使用者體驗的互補關係。

  Mini與Puma分屬汽車與服裝兩個不同的領域,是互補性品牌。但雙方品牌在消費體驗上有著很多的共通性——自信、年輕並且熱愛自由,把追求運動和時尚作為一種生活態度。根據雙方的合作市場推廣協議,Mini在裝備禮品鞋的黑色Cooper車身外觀打上Puma的Logo。Puma則專門設計出一款黑色的駕駛用鞋Mini運動二分鞋作為回報。這樣消費者就獲得了互補的運動體驗。

  能夠幫助你的TA

  兩個品牌在一起,能夠在優劣勢上進行相互補充,將各自已經確立的市場人氣和品牌內蘊相互轉移到對方品牌身上,實現雙贏,產生品牌疊加效應。就像“好馬”配上“好鞍”才能淋漓盡致得詮釋其威力,在眾多“品牌”聯手的過程中也獲得了很好的成績。

  怎樣跟TA一起愉快的玩耍?

  眾裡尋“TA”千百度,想要跟“TA” 一起在跨界的道路上玩耍?你需要做的就是:準備,跨步,走!小編提供五條路徑供你選!

  產品跨界

  產品跨界營銷,是兩個或者多個不同領域的品牌依據自身的優勢,來進行產品研發,即“A 品牌 +B 品牌 =C 新品牌”的模式。

  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滲透、 相互融合,帶來立體感和縱深感,從而產生新的亮點。如Agnes.b 與法國運動品牌 Lecoqsportif 合作,推出了著名的公雞鞋;可口可樂與班尼路推出主題系列時尚服飾;Adidas 與日本品牌 Yohji Yamamoto***山本耀司***合作產生的 Y-3。

  渠道跨界

  渠道跨界指兩個合作品牌基於渠道的共享進行的合作。

  創維及華帝的合作是一個彩電品牌和一個廚衛品牌的聯手,是典型的渠道跨界策略。他們藉助對方的資源,在三四級市場進行了營銷渠道的創新,試行渠道共用:在華帝專營店展示和銷售創維彩電;在創維的渠道銷售華帝的產品;雙方還聯手在這些城市展開團購等活動。

  文化跨界

  文化跨界主要是通過對產品進行文化借勢或者地域優勢的嫁接而啟用產品的方式,如小糊塗仙借茅臺鎮這個國人皆知的地域名而快速崛起。一部《穿Prada的女魔頭》,讓奢侈品品牌Prada成為風靡全球的時尚代言。

  促銷跨界

  促銷跨界,目的與一般的促銷形式並無兩樣,不同的是進行促銷跨界的企業不止在自己品牌上做文章,而是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主體,在資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基礎上,共同策劃,最大限度的利用銷售資源,實現最佳的促銷效果。

  2007年6月,眼光獨到的H&M 把跨界的目光由現實世界轉向虛擬世界。H&M 宣佈和美國藝電 Electronic Arts ***EA***旗下的《模擬人生2》合作,為虛擬遊戲中的人物提供與現實中同款式的服裝,讓虛擬人物試穿和購買 H&M 的衣服,玩家也可以在虛擬生活中開設自己的H&M專賣店,H&M更邀請玩家們設計6個夏季主題的服裝,在虛擬展示臺上走秀,經過投票,將得票最多的服裝生產並在真實的 H&M專賣店中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