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個體工商戶一年要交多少稅收

  稅收是以實現國家公共財政職能為目的,基於政治權力和法律規定,由政府專門機構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財產或特定行為實施強制、非罰與不直接償還的金錢或實物課徵。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註冊個體工商戶一年要的稅收

  個體戶一般為增值稅的小規模納稅額人,納稅辦法由稅務確定:

  一、查賬徵收的

  1、按銷售收入交3%的增值稅

  2、附加稅費

  ***1***按實際交納的增值稅交納城建稅。經營地址市區的稅率7%;在縣、鎮的稅率5%;在農村的稅率1%。

  ***2***按實際交納的增值稅交納教育費附加,稅率3%。

  ***3***按實際交納的增值稅交納地方教育費附加,稅率1%。

  3、按個體工商戶年經營所得扣除24000元費用後的餘額繳納個人所得稅,實行5%-35%的超額累進稅率。

  4、對職工負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義務,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為2000元。工資不交增值稅。

  二、核定徵收的

  稅務部門對個體工商戶一般都實行定期定額辦法執行,也就是按區域、地段、面積、裝置等核定給你一個月應繳納稅款的額度。

  開具發票金額小於定額的,按定額繳納稅收,開具發票超過定額的,超過部分按規定補繳稅款。 如果達不到增值稅起徵點的***月銷售額2000-5000元,各省有所不同***,可以免徵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稅收的特徵

  稅收與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徵,習慣上稱為稅收的“三性”。

  強制性

  稅收的強制性是指稅收是國家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憑藉政權力量,依據政治權力,通過頒佈法律或政令來進行強制徵收。負有納稅義務的社會集團和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國家強制性的稅收法令,在國家稅法規定的限度內,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是稅收具有法律地位的體現。強制性特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稅收分配關係的建立具有強制性,即稅收徵收完全是憑藉國家擁有的政治權力;另一方面是稅收的徵收過程具有強制性,即如果出現了稅務違法行為,國家可以依法進行處罰。

  無償性

  稅收的無償性是指通過徵稅,社會集團和社會成員的一部分收入轉歸國家所有,國家不向納稅人支付任何報酬或代價。稅收的這種無償性是與國家憑藉政治權力進行收入分配的本質相聯絡的。無償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獲得稅收收入後無需向納稅人直接支付任何報酬;另一方面是指政府徵得的稅收收入不再直接返還給納稅人。稅收無償性是稅收的本質體現,它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產品所有權、支配權的單方面轉移關係,而不是等價交換關係。

  固定性

  稅收的固定性是指稅收是按照國家法令規定的標準徵收的,即納稅人、課稅物件、稅目、稅率、計價辦法和期限等,都是稅收法令預先規定了的,有一個比較穩定的試用期間,是一種固定的連續收入。對於稅收預先規定的標準,徵稅和納稅雙方都必須共同遵守,非經國家法令修訂或調整,徵納雙方都不得違背或改變這個固定的比例或數額以及其他制度規定。

  稅收的職能

  稅收分為國稅和地稅。地稅又分為:資源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個人偶然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屠宰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

  稅收主要用於國防和軍隊建設、國家公務員工資發放、道路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研究、醫療衛生防疫、文化教育、救災賑濟、環境保護等領域。

  稅收的職能和作用是稅收職能本質的具體體現。一般來說,稅收具有以下幾種重要的基本職能:

  組織財政收入

  稅收是政府憑藉國家強制力參與社會分配、集中一部分剩餘產品***不論貨幣形式或者是實物形式***的一種分配形式。組織國家財政收入是稅收原生的最基本職能。

  調節社會經濟

  政府憑藉國家強制力參與社會分配,必然會改變社會各集團及其成員在國民收入分配中佔有的份額,減少了他們可支配的收入,但是這種減少不是均等的,這種利益得失將影響納稅人的經濟活動能力和行為,進而對社會經濟結構產生影響。政府正好利用這種影響,有目的地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引導,從而合理調整社會經濟結構。

  監督管理社會經濟活動

  國家在徵收取得收入過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細緻的稅務管理基礎上,具體掌握稅源,瞭解情況,發現問題,監督納稅人依法納稅,並同違反稅收法令的行為進行鬥爭,從而監督社會經濟活動方向,維護社會生活秩序。

  稅收的作用就是稅收職能在一定經濟條件下,具體表現出來的效果。稅收的作用具體表現為能夠體現公平稅負,促進平等競爭;調節經濟總量,保持經濟穩定;體現產業政策,促進結構調整;合理調節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國家權益,促進對外開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