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的教育故事

  班主任工作是學生教育管理中的一個環節 ,而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法。你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嗎?接下來就一起分享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吧!

  一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教育是一種愛的藝術!這種愛雖然不同於父母、家人、朋友的愛,但我覺得這種愛與其他型別的愛都具有一種共同的特點:無私。只有這種無私的愛,才能使我們的教育產生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同時,也能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充實。把這種愛紮根在人格的土壤裡,默默地奉獻著自己,也漸漸地壯大著自己。作為班主任,每天接觸的,是幾十顆等待滋潤的心靈。如何使這一顆顆心靈健康成長?只有採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實踐中獲得成功。

  一、案例背景:

  以前教過一個學生,名叫xx,這個孩子脾氣暴躁,經常與同學打架鬥毆,做作業時動作很慢,思想很不集中,回家作業經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後來口頭上答應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後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實!我內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

  二、事情的經過:

  有一次在課堂上,見不愛學習的xx很難得地高高舉起了小手,我立刻請他作答,當時他可能是有些緊張,在回答時結結巴巴的,結果班上另一個同學田佳巖當場笑出聲來。我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應,只聽xx氣勢洶洶地衝田佳巖吼道:“笑什麼笑!”田佳巖頓時止住了笑,可xx並未就此罷休,他立刻“氣炸了”,把手中的課本往地上一摔,徑直走向教室門口,甩門而出。見此情景,全班同學都愣住了。當時我迅速做出判斷,首先要保證學生們正常上課,其次為了確保xx的安全,要立刻把xx找回來。於是我立即追出門外,叫住xx並告訴他現在是上課時間,如果因為他的緣故而耽誤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會使本就不融洽的同學關係更增加一層隔膜。也許是擔心成為全班同學的“公敵”,xx默默地跟著我回到了教室。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xx雖然人在課堂,卻始終沒有冷靜下來,一會兒踢桌子,一會兒撕練習本。為了保證其他學生的正常學習,我引導其他學生繼續集中精神上課,對xx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

  下課了,我發現xx仍然沒有“消氣”,因此先把田佳巖找來,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田佳巖也表示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願意向xx道歉。又過了幾節課,當我發現xx已逐漸冷靜下來後,便將他找來談話。他一進辦公室便低著個頭看地板,像是在找什麼東西似的——我知道他已經做好被批評的準備,而且打算一如既往地“虛心接受,屢教不改”。於是我決定換一種方式:我拉住xx的雙手,告訴他老師遇到類似的情況是會和他一樣不高興、很生氣,對xx剛才的生氣表示理解。聽到我這樣說,xx的眼神“亮”了起來,他抬起頭注視我,一臉委屈地向我吐著苦水:“田佳巖太氣人了呀??????”這時我知道,我已經取得xx對我的一份信任,拉近我們的距離。於是,我認真地做起了“傾聽者”,耐心地聽xx把話說完,並時不時地點頭表示贊同。接著,我以“知心人”的身份與xx一同分析課堂上的做法,讓xx知道他生氣時的甩門而出、踢課桌、撕本子等行為對自己、對教學用品都沒有好處,這樣的生氣並不“合算”,同時告訴他“合算”的、我喜歡的做法是:讓老師批評田佳巖,自己可以生氣但不做傷害自己身體、破壞教學用品的行為。見xx聽得很認真,並認同我的分析,我再以老師的身份告訴他對於他發脾氣的做法我不喜歡,學校的校規也不允許,同時告訴xx我相信今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情況xx一定會採取“合算”的我喜歡的方式來處理問題,xx真誠地點著頭,以向我保證著。然後,迴歸事件本身,在談話中鼓勵xx寬容、大度,原諒田佳巖的錯誤,並適時讓田佳巖當面道歉,使xx的寬容落實在行動上。在化解了xx與田佳巖的矛盾後,我在班中進行了教育,表揚xx的舉手發言、熱愛學習以及寬容大度、虛心改正,也表揚田佳巖的知錯就改、真誠道歉,使全班同學都受到教育的同時見證“後進生”xx的進步、期待他的下一個進步。

  三、個案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自身的性格特點、學校教育不夠完善等原因,使xx成為了“後進生”。有鑑於此,我認為可以從對xx本人的引導、加強學校與家庭的配合、對全班學生的引導三方面著手,對其進行引導,加以幫助。同時,對於“後進生”的轉變需要老師花更多的心思尋找出路,找準方法。

  在本事件中,我冷靜思考,迅速反應,在保證課堂教學的前提下,以冷處理的方式給予xx冷靜下來的時間,然後另尋時機與他進行談心交流。對於此事,儘管我很生氣,並知道該事件對班級學生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但為了更好地使xx轉變問題行為,我安奈自身情緒,以溫和的口吻、親切的話語、換位思考的方式換取xx對我的信任、排除xx對老師的對立情緒。同時,給予充分的時間、付出真心的情感,在談話中讓xx認識自身行為的不正確、瞭解正確的做法,並調動xx的情緒來原諒田佳巖、並保證下不為例。之後,我再對班級學生進行引導,一方面讓學生對xx與田佳巖各自錯誤行為引以為戒,一方面見證兩位同學的用於認錯與知錯就改。放學後,我也及時與xx家長聯絡,由於家庭教育對xx的問題行為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放學後,我與xx的家長反饋了事情的經過,在反饋的過程中,我放下老師的身份,不以“告狀”的口吻而以朋友的角度表示自己對xx的擔憂,消除家長對我的警戒心理。在博取家長對我處理該事件的方法的認同後,我努力爭取xx的家長也就此事對xx稍加教育,博取家長對我工作的支援,爭取家校教育的配合,促使xx的轉變。使對xx的教育與轉變更有成效。

  四、案例解析

  1、培養信心是基礎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相信後進生同樣具有良好的本質,並相信通過自己的愛心與堅持,“後進生”終究能夠得到轉變。有了“信心”才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後進生”,並努力尋求恰當的方式教育學生,幫助其漸漸轉變。在引導教育“後進生”的過程中,教師一定會遇到“碰壁”的情況,但我們不能失去信心,不要放棄轉變“後進生”的信念,事實已經證實:信心是基礎,信心不會枉費。在教育xx過程中我是通過尋找孩子閃光點做文章,但是這個小傢伙每天竟一個閃光點也找不到,無奈,我只好說謊。一天早自習,我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對這個孩子說:“老師昨天聽你媽媽說,你吃蘋果時還能想著給媽媽,真是孝順的孩子,老師就喜歡孝順的孩子,更相信孝順的孩子會是遵守紀律的孩子。”在他臉上我看到一絲笑容,我一看有門,在數學課後,我又悄悄地對錶現和平時沒多大變化的他說:“老師看到你這節課,比以前聽課認真了許多,要是你以後課上能回答對一個問題老師就給你發顆五角星,加油啊孩子。”他畢竟是孩子,一誇就高興了,連續兩次善意的謊言,他有了一點改變,於是我就經常誇他,經常以朋友的口氣和他談心,還降低標準地為他發星,孩子漸漸地開始學本分了,後來還主動要求晚上留下來讓我考他詞,他說他想得個大獎狀回家,我則不失時機地向他提出更高要求,讓他幫助別人,為班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幾句善意的謊言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讓他的學習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

  2、師生關愛是祕訣

  在班級教育中“後進生”其實是“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愛。關心他們,多交流思想,做他們的知心好友;寬容地面對每一次“問題行為”的反覆,用真心感化學生的心靈。當“後進生”出現“問題行為”的時候,多采用換位思考、“心靈感應”,給予一份理解、一份同情。我們都知道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於xx這樣的後進生,我放下架子親近他,對他敞開心扉,並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絃。“動之於情,曉之於理”:用師愛去溫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改正錯誤。對待xx,我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與他從交朋友做起,讓他感受老師對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師是自己的良師益友;讓他感受到老師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讓他在學習、生活中體會到更多的快樂,從而達到良性迴圈的效果!同學的幫助對一個後進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無話不說。同學是學生的益友。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在轉化後進生工作中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耐心與家長是關鍵

  在對“後進生”的教育中,我們要堅定信念,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精力。無論是對“後進生”,還是對班級學生、對家長,耐心,能換來學生對我們的信任,耐心,能把事件妥善地解決,耐心,能讓每一次的教育作用發揮到最大化。我還經常與家長聯絡,相互交流在家裡、學校的表現。我和家長達成共識,齊抓共管,現在孩子作業慢慢的開始寫了,課堂上我不時的就到他的身邊,經常提問他,及時瞭解他的學習狀況,和他談心,然後和家長互相交換近階段的學習狀況,表揚已經有的進步,共同交換需繼續督促的事項,開學差不多兩個月了,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下,孩子學習的興趣明顯有了提高,在學習習慣上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相信他會有更大進步的!

  我想,轉變“後進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目標。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對學生的熱愛、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對“後進生”更要講究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愛他們的喜怒哀樂。有時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都能贏得問題學生的愛戴和信賴,會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出來。在這漫長的教育之路上,我們始終能滿懷信心、愛心、耐心,抓住每個教育契機,認真、努力、妥善地把握它,“後進生”的一定不只是夢想!

  二

  “學校教育,以人為本”,承擔這一重任的主要力量——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學生健康的引領者,是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橋樑。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從畢業開始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研究著這門科學和藝術——班主任的教學和工作。說句實在話,當過班主任的教師肯定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班主任的工作實在辛苦,實在瑣碎、繁雜。但是,只要是踏進了教育這番聖土的你一定會毫無怨言地熱愛起這份職業,這個崗位來,當別人問起我們的職業時,我們一定會很自豪的告訴他們我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是許多人羨慕的職業,人人都說教師一年有誰都無法享受的三個月假期,尤其是和別人談到自己的學生時,每個教師更加顯得驕傲無比,因為學生值得我們去炫耀。因為學生會讓我們逐漸走向成熟。讓我們體會到了成功帶來的喜悅。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當前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不容樂觀,分析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現狀的成因,積極探索適合中小學生特點的教育方法和對策,是我們行之有效地開展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責任。下面是我在班級教育工作實踐中經歷的一個故事。

  一、案例學生基本情況

  小明,男,13歲。父母因為感情不合離異,父親無業長年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照顧學生、教育學生。但是長輩們對其是一味的溺愛,對孩子缺乏嚴格的管理,使學生心理嚴重失衡,由此帶來了行為反應偏差。學生本人很機靈聰明,接受能力強,能言善辨,懂得的道理也多,但是由於家庭教育方式、社會環境影響等方面的原因,該學生一直對學習沒有真正產生興趣,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學習行為習慣很差,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經常自己不聽課還干擾別人;老師、同學講話時喜歡插嘴,有時上課會喊一些和課堂無關的話,而且只能表揚,不能批評,只要受到老師批評就會情緒激動,或與老師狡辨。而對老師、同學的錯誤則抓住不放,甚至幸災樂禍。其表現出了明顯的自私自利。

  自從接這個班開始,就發現該學生不是很“聽話”,第一節上數學課,為了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做了精心的準備,本想這樣的課上起來肯定學生們都會很喜歡,可正當我和其他的學生興趣十足的討論問題時,他居然無視我的存在,隨意的站起、離開座位走動,還隨意地動別人的東西,找別人講話,別人不與他講話時,還大打出手。此時我甭提有多生氣,畢竟是第一堂課要是不制止了,那以後的課堂還不知道會怎樣呢?於是就把他“請”出了教室,但是突然他好像意識到了什麼一樣,就撲通一聲坐回到了位置上,還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此時為了不耽誤其他學生,我也就只好裝作什麼也沒發生,壓住心頭的怒火繼續上課。課後,我及時從同學、其他老師、其爺爺奶奶那裡瞭解了一些情況後,知道了其實他是因為缺少關愛,想利用一些奇異動作和上課破壞課堂紀律的方式來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因為他往往受人歧視,遭人嫌棄。這就更需要教師用真情去感化他,後來我給他當上了一個數學小組長,還時常地表揚、鼓勵他,督促他學習,還經常地抽出自己的空餘時間給他補課,由於該學生就住在學校附近,所以我經常利用飯後之餘到他家進行家訪,瞭解相關情況。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他的學習態度端正多了,雖然上課偶爾還會開小差,但絕大部分時間能認真聽講,發言也較以往積極,而且作業也能及時完成,學習成績也在穩步提高。看到他的進步,老師們、同學們都很欣慰,對他的看法也在不斷改變中。

  沒有差的學生,只有不當的教育方式。教師要學會熱愛學生,對每一個孩子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不同的激勵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對於該學生我經常關心他,經常鼓勵、挖掘孩子的優點,用他的優點去消除他自身的弱點,使其感覺到他也是受人重視的,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這就是愛和寬容帶來的美妙與和諧啊!教師對學生的愛、理解、寬容、尊重、鼓勵,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能誘發學生的內省,淨化學生的心靈,使學生鼓起前進的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勝利的彼岸。

  學生都是有思想、不斷髮展的個體,沒有誰是一塊天生的頑石,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只要我們當班主任的工作做到家,我們定能觸控到這塊地方,要知道,這兒就是學生心靈的門戶,開啟它,你就能看到一顆顆鮮活的心。天道酬勤,只要我們努力,一定會成功的。在這幾年的實際摸索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要擁有敏銳的眼光,積極的思考,並能針對時代的新特點,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開啟每個學生的心扉,與學生共同進步,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實踐,真正做到教好書,育好人。

  三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裡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其間有歡笑,有淚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則是充實,這一點可能是沒當過班主任的老師無法體會到的。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教育者、指導者,其工作的物件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一代新人。因此管理班級,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它不僅需要愛心、耐心與細心,也需要創造。下面就想談一談自己在管理班級上的一個案例。

  A某---一個有才氣的男孩,但好動、倔強、自我約束能力差,因此常與同學鬧矛盾甚至大打出手,上課經常積極舉手但也時常廢話連篇,影響周圍同學聽課,干擾老師上課,真讓我頭痛。於是,我找他談話,肯定了他身上的優點並希望他在學校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自我調節,自我改進,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但經過幾次努力,他只在口頭上答應,行動上卻毫無改進。看到他不思進取,我的心都快涼了,算了吧,或許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在又一次他沒有寫作業後,我終於失去了耐心,給他爸爸打電話,還有在全班同學的面狠狠批評了他。

  但隨後的一段時間裡,我發現他上課能安靜聽課了但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神采,也不舉手回答問題了,課間也少了他的歡聲笑語。似乎在小心翼翼的扮演著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眼神中卻流露著明顯的消沉和不滿。一個雖有缺點但充滿自信神采飛揚的男孩不見了,變成了一個消沉的男孩,看著他的變化我不禁問自己這是我希望的聽話的學生嗎?

  於是我轉換其他的方法,我讓他換個角度去想問題,如果他是老師,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被一個學生頂撞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又讓他懂得作為生活老師每天要管理那麼多的學生會多辛苦,難免脾氣會躁一些,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尊重的,只要我們互相體諒,其實就可以相處的很愉快的,經過將近半個多小時的疏導,他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並誠懇地向老師道歉。

  和他一次很長時間談話改變了他,不盡變得活躍而且變得守紀律了。他檢查我們班的眼保健操,之前,他自己散漫,所以,不那麼認真管理同學了,但是,這件事以後,努力地改變自己,當好體育委員。在學習方面也是表現的很好。成績也提高了很多,在月考時英語和數學都打了100多分。

  班主任生涯讓我學到了很多,正如“教無定法”一樣,我認為管理也無定法。情感激勵關鍵是一個“愛”字,即熱愛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於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付出愛心,枯草也會發芽;只要一縷陽光,他們就會燦爛。總之,心靈的橋樑要用情感去架設,用尊重、信任、體貼、關懷去充實。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品質,是教育成功的祕訣,是班主任必備的修養;以愛為根基的情感激勵,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