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父的花樣年華觀後感

  《養父的花樣年華》講述了一個養父三十年來含辛茹苦養大四個非親生孩子的真情故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養父的花樣年華》這部電視劇真讓人感動,雖然我是斷斷續續地看完,仍然無數次忍不住掉下眼淚。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這部電視劇傳遞的正能量和價值觀引發了我們對真善美的渴望,就像一股清泉注入乾涸的心靈,可以淨化自我的靈魂,提升個人的品格。人性所有的優秀品質在養父郎德貴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真誠、無私、友愛、體諒、寬容……他就是我們做人的標杆,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電視劇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養父郎德貴為了四個非親非故的孩子,把自己的婚事吹了,在艱困的處境中把孩子們拉扯成人。情敵的猜疑和刁難、三個孩子被拐賣、小女兒患不治之症……他依然不離不棄,用自己有力的肩膀、堅韌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懷為四個孩子撐起一片天,最後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

  這部電視劇給我很深的啟發:第一,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把人性最優秀的品質實現出來,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讓周圍的人因為自己的存在可以找到一點點快樂和幸福的理由。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往往會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世俗,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把利益作為唯一的考量,到最後歲月如流、馬齒徒長,生命弄得四分五裂。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是自私自利的人,最缺的就是養父郎德貴這樣的人。我們常常覺得人生不如意,常常感嘆命運不公,但是,從養父郎德貴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是真正的不公平,什麼是真正的公平。

  第二,人生是考驗的常態現象,磨難是成就一個人的契機。在別人眼裡,養父郎德貴的坎坷遭遇是自討苦吃。但是,無論生活多麼艱難,無論處境多麼惡劣,他都咬著牙挺過來了。有位哲人說過:“上天不會給一個人承受不了的苦。”恰恰因為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才顯示出他與眾不同的一面,成就了他高尚的品格。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和榜樣,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未來可以畫出什麼圖案關鍵在於父母。我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四個孤兒遇到的不是郎德貴,志強也許早就成了不良少年,兄妹幾個可能就沒有機會上學,各自的命運完全是另外的樣子。正是因為遇到了郎德貴這麼好的養父,他們才擁有了充滿愛和關懷的大家庭,可以順利成長,過上各自的幸福生活。

  電視劇結尾的點睛之筆:小小少年楊天宇,他的心靈是那麼純潔,如同透亮的玻璃讓人讚歎。當父母猶豫不決的時候,他獨自一人跑到陌生的城市給春雪***同父異母的姐姐***進行骨髓配型。他給父母的信中這樣寫到:“雖然春雪姐姐沒有和我們在一起生活過,但她就是我的親姐姐,我有責任救自己的姐姐。”一個孩子的舉動讓大人都感到汗顏和羞愧,真讓人感動。我想起了孟子的那句名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孩童有著最純淨的心靈,最完整的生命,他的眼睛是那麼清澈,他眼中的世界是那麼美好。也許有人認為那是天真幼稚,但正因為有了他們的純真,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這正是我們大人需要向孩子學習的地方:找回人性最真誠的情感,隨時增加生命的內在價值,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篇二

  如今的電視連續劇數量可觀,但就質量而言,恕我直言,好的不多,爛的不少,不大符合我們泱泱大國的地位與身份。

  在多如牛毛的電視劇中,《養父的花樣年華》是一部不錯的片子。我看後很受感動,於是就想寫一寫觀後感,於是也就有了這篇部落格。

  我是在半夜睡不著覺亂按遙控器時發現此劇的。第二天就在網上一集接一集地地看。看完以後,感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藝作品。

  我說他不錯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故事有生活真實。

  主人公朗德貴的品德可以用兩個“寬”字來形容。一是待人的寬厚,二是對人的寬容。這兩個寬,都需要巨大的個人犧牲和道德擔當。

  一個未婚男人,為了保護未婚先孕徒弟免遭毀滅,主動“承認”是孩子的父親,以致為這個“孤兒”犧牲了自己的婚姻。這既有兌現承諾***白慧臨終託孤***的傳統美德,更有珍惜一個無辜小生命的善良人性。這件事,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就更加可貴。因為事情本身的壓力,足以毀滅朗德貴的未來——儘管故事的結局是大團圓,從漫長的人生看,也的確毀了這個男子漢的未來。為了那幾個孩子,他苦熬歲月,幾乎成為鰥夫,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沒有。在政治高壓和生活囧境中,何滿香丟給他的三個孩子,則幾乎徹底毀滅郎德貴的前半生。一個小雪就已經耽擱了朗德貴的婚姻,再加上這幾個孤兒,他不可能再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這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夠接受的“額外重擔”。他養育四個孤兒,以個人的巨大犧牲,給了這幾個孩子一個溫馨的家。他屢被“情敵”林浩惡整,也依然不計前嫌;他不僅原諒了何滿香的遺棄孩子行為,最後還收留她,給她安排穩定的生活。何滿香得寸進尺,讓她不勝其煩,但是他還是寬容了她的自私行為。他代人受過,寧可犧牲自己前途,也不揭穿楊建功是小雪的親生父親,既是為了保護白慧,也是為了保護已經考上大學的楊建功。這裡表現了朗德貴最可貴的寬以待人的博大胸懷。

  第二是時代背景真實。

  這個連續劇橫幾十年的歷史。從極左時期知青戍邊,一直到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變遷最激盪的幾十年。極“左”的大批判,物質的匱乏,人際關係的政治化,這些情景,凡是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不陌生。比如朗德貴為供養幾個孩子吃喝,不得不進樹林採木耳,後來又與連月芝偷偷種木耳,被戴上投機倒把的帽子。這樣的事情六七十年代比比皆是。再比如郎德貴幾次被關起來批鬥,知青小陸積極表現,後來終於悟出“郎排長是個好人”。這些情節真實可信。

  第三是人物真實。

  馬麗雲與朗德貴的分手,林浩的乘虛而入,連月芝與朗德貴關係的曲折,何滿香改嫁遺棄三個孤兒的過程,老團長對朗德貴的信任與保護,孩子們對朗德貴的依賴,都比較真實。再如林浩的極“左”,何滿香的“難纏”,楊建功的自私***不認親生女兒小雪以及後來捐獻骨髓的患得患失***,都不是憑空而來,都有生活邏輯在裡面。也正是在故事情節的鋪排中,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徵惟妙惟肖地凸顯出來,毫無生硬的感覺。

  再比如朗德貴和林浩這兩個人幾十年的關係,由情敵到親家,郎的大度和寬厚,林的狹隘和自私,很符合她們各自的性格發展邏輯。

  再有就是,林浩這樣的角色,在前三十年極左時期,一直是文藝作品中的正面的人物形象。那時候,由於階級鬥爭觀點的無孔不入,由於“三突出”的創作原則的風靡,犯錯誤的肯定是二把手,一把手***黨的形象***絕對是“永遠正確”的。《奪印》、《決裂》、《乘風破浪》等莫不如此。而《養父的花樣年華》實事求是地塑造人物,把人物放到具體矛盾當中去,這就還生活以本來面目,更加真實可信。

  篇三

  很少看電視劇的我斷斷續續地一部電視劇,名叫《養父的花樣年華》,頗有感觸,遂用文字記錄點想法。

  片頭的畫面其實就很吸引我的眼球:一個滄桑感很強的,又滿臉慈愛的父親形象充斥了整個背景畫面,在他的膝下,有四個天真爛漫的孩子。畫面的邊角有些花在吐著芬芳。這樣的畫面,溫馨,美好,主題非常明確。

  劇中塑造了一個高達的父親形象,他就是郎德貴。故事發生的背景是知青下鄉的時代,在兵團裡,郎德貴是機務排排長。白慧的臨終託孤讓郎德貴改變了人生的航線,他的生活格局完全被攪亂了。他的新娘嫁了他的上司,他的親孃在抱回嬰兒的路上患疾病而去世。他,在當時那個年代裡,因為未結婚先有了個女兒,被貶為馬伕。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別人的白眼,恥笑,情敵上司的打壓,自己的終身大事被耽擱,重重困難裹得他透不過氣來。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撫養小雪。相反,他又收留了另外三個孩子,大小,二丫,老疙瘩。所有的人都覺得他瘋了,關心他的人輪番給做工作,讓他放棄撫養另外三個孩子。但是郎德貴鐵了心要養育四個與他毫無血緣關係的四個孩子。

  方法永遠比困難多。當你真得準備好了,決心下定了,世界都會為你開路。這些話在郎德貴身上得到了體現。貴人出現了,兵團的領導給予了他許多幫助;孩子們越來越懂事了,劇情發展到這裡時,郎德貴與孩子們令人感動的生活小場景屢屢上演。如,孩子們包了餃子送到被關押的父親手中,餃子是破碎的,孩子們都謊稱自己已經吃過餃子;再如,孩子們在晚上爭著伺候父親等等。歡樂在清苦的日子裡流淌,幸福的味道處處可以嗅到。雖然日子清苦,但因為有愛,有希望,日子便照樣亮堂堂,暖烘烘,

  郎德貴的孩子們終於有出息了,美好的日子終於在人們面前鋪了開來。但是在金錢面前人性的弱點也暴露了出來。老疙瘩鬧著分家,分財產。令人感動的一幕是當郎德貴把一張銀行卡遞給老疙瘩,面對兒子的不當行為時,說了一句話,咱先說好了,咱分家,但是不分感情。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什麼是寬容。而正是這份愛與寬容,以及對世界的信任讓他們一家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生活總是不能一帆風順,命運在你出其不意時給你一個打擊。小雪得了白血病,這個時候,也是郎德貴的愛,寬容贏得了很多幫助,救了小雪。我比較喜歡故事的結尾,最後一個畫面是,在綠色的草坪,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們組成的大家庭在聚餐,他們舉起酒杯,碰到了一塊兒。正是郎德貴的愛與寬容,以及對這個世界不變的美好信念,使這一家子擁有了美好生活。

  心存美好,世界便會靚麗;心存善良,身邊則無可恨之人。美好的信念一定會吸引到好人,好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