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老花眼即老視是一種生理現象,不是病理狀態也不屬於屈光不正,是人們步入中老年後必然出現的視覺問題。是身體開始衰老的訊號之一。

  

  所謂“老花眼”是指上了年紀的人,逐漸產生近距離閱讀或工作困難的情況。這是人體機能老化的一種現象。本病是指40歲以上,視遠尚清,視近模糊的眼病,相當於西醫學的老視,是人體衰老變化的一 種表現,由於年齡增加而導致晶珠調節力減弱而發生的近視力下降。

  老視的程度與年齡的大小有一定的規律,但遠視眼患者,老花眼出現要比正常眼為早,而近視眼患者出現此症要比正視眼晚些,或終身不用老花鏡。老花眼醫學上又稱老視,多見於40歲以上,晶狀體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收縮能力降低而致調節減退,近點遠移,故發生近距離視物困難.這種現象稱為老視.絕大多數的人在40~45歲左右眼睛會悄悄出現“老花”,首先感到看細小字跡模糊不清,必須要將書本、報紙拿遠才能看清上面的字跡。其實,老花眼是人體生理上的一種正常現象,是身體開始衰老的訊號。

  隨著年齡增長,眼球晶狀體逐漸硬化、增厚,而且眼部肌肉的調節能力也隨之減退,導致變焦能力降低。因此,當看近物時,由於影像投射在視網膜時無法完全聚焦,看近距離的物件就會變得模糊不清。即使注意保護眼睛,眼睛老花的度數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一般是按照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遞增。根據年齡和眼睛老花度數的對應表,大多數本身眼睛屈光狀況良好,也就是無近視、遠視的人,45歲時眼睛老花度數通常為100度,55歲提高到200度,到了60歲左右,度數會增至250度到300度,此後眼睛老花度數一般不再加深。

  老花眼常被當成年老的標誌,不少四十剛出頭的人老花之後,因為不服老而硬撐著不肯戴老花鏡來矯正視力,這樣反而加重眼睛負擔。老花眼如果不戴眼鏡,即使勉強看清近方目標,也會由於強行調節、睫狀肌過度收縮,產生種種眼睛疲勞現象,如頭痛、眉緊、眼痛、視物模糊等視力疲勞症狀。戴老花鏡也大有學問,必須經過準確的驗光再配鏡,而且每5年還要重新驗光、配鏡,否則戴了不合適的眼鏡,只會適得其反,甚至還會掩蓋一些眼病,如白內障、糖尿病在眼部的表現等等。現代老花眼鏡多采用漸進式鏡片,鏡片共分三部分,上方看遠物***上光區***,下方位置看近距離***近光區***,中間部分***中光區***用來看中距離的物件,三個光區之間會隨著度數深淺而呈漸進式變化,從而調節看各種距離的物體,戴上它既可近瞧也可遠看。眼花後絕不能遇見賣老花鏡的就隨意掏錢買下,其實,這些傳統的老花鏡只用來幫助“近瞧”,遠望時絕不能戴。

  老花眼又稱“視敏度功能衰退症”,最直接表現為近距離閱讀模糊、疲勞、酸脹、多淚、畏光、乾澀及伴生頭痛等症狀。中老年人常說的“四十七八,兩眼花花”,“眼力差多了”、“眼神不濟了”都屬老花眼典型症狀。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是這個病的最大禍害。和許多慢性病一樣,初期老花眼往往得不到應有重視,發展成白內障、視力急衰症等嚴重疾病後才去治療,增加了治癒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