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書複習知識

  學習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知識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一***

  早期文明區域

  1、比較四大文明古國***文明發源地、產生文明時間、統一時間、統一者***

  文明古國 文明發源地 產生文明時間 國家統一時間 統一者

  古埃及 尼羅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美尼斯

  古巴比倫 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紀 漢謨拉比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恆河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3世紀 阿育王

  中國 黃河、長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

  2、四大文明大致位於哪個溫度帶上?從地理環境看,它們有什麼共同點?說明原因***為什麼早期人類文明都發源於大河流域?***

  溫帶。 這些文明都屬於農業文明,都位於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溼潤多雨,利於農作物培植和生長,適宜人類居住和生存,能夠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見,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4、比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古老文字 各自特點***不同點還有數量多少、音形義等*** 共同點

  發源地 形成時間 發明者 構造特點 書寫材料 都是從圖畫文字逐步發展而來,把繁複不易刻畫的圖形簡化為一些符號性質的象形文字,使它能記錄語言,具有相對固定的形、音、義;都是不同區域的人們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都是現代文字的起源。

  象形文字 尼羅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人 “畫成其物” 石頭、紙草

  楔形文字 兩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蘇美爾人 筆畫像楔子 泥版

  甲骨文 黃河流域

  ***殷墟*** 商朝 中國商朝人 “刻成其物” 龜甲、獸骨

  5、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果對今天仍有直接影響?

  ①古代埃及的歷法;②西亞的星期制度;③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

  6、希臘文明——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古代希臘,古代希臘文明的開端***淵源於***——愛琴文明;愛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城為中心形成了愛琴文明

  7、中美洲文明——奧爾梅克文明,印第安人,墨西哥南部和哥倫比亞北部,種植玉米。瑪雅文明

  ***二***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1、公元紀年、世紀、年代、時代、王朝紀年是表示歷史時段的常用詞彙。

  2、計算時間和時間長度的方法:

  公元年換算世紀的方法:

  年號換算公元的方法:    公元前X年-年號 Y年+1=公元前N年

  公元 X年+年號 Y年-1=公元N年

  計算時間的長度:      公元前X年-公元前Y年=共有N年

  公元 X年-公元 Y年=共有N年

  跨公元前、公元后的計算方法:公元前X年+公元Y年-1年=共有N年

  3、文獻資料是人們瞭解歷史的重要資料,包括史書、檔案、日記、報刊、圖片等文字和音像資料。

  4、文物***實物資料的一種***幫助我們瞭解文字產生以前的歷史,幫助我們破譯古老的文字,再現歷史。

  凡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紀念價值的文化遺蹟、遺物均屬文物。

  大槐樹、端午節、牛郎織女的故事描述的是口述資料的一種表現形式——傳說;口述歷史是口述資料的另一種形式,可以彌補歷史文獻的不足。傳說是對歷史文獻資料的一種補充,幫助人們更全面地瞭解歷史。

  5、原始檔案、檔案、信函、日記、回憶錄、照片、文物古蹟和其他事物是第一手資料。後人寫的歷史著作等是第二手資料。

  ***三***

  比較黃河、長江***P17 ~P21***

  比較點 黃河 長江

  發源地 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長 5400多千米***中國第二長河*** 6300千米***中國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東省*** 東海***上海市***

  流經地形區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高原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流經的省級行政區 青海、四川、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 青海、x藏、四川、雲南、重慶、貴州、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2個***

  上、中、下游的劃分 上、中游的分界點:河口***內蒙古***,中下游分界點:桃花峪***河南*** 上、中游分界點:宜昌***湖北***

  中、下游分界點:湖口***江西***

  主要支流 渭河***陝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礱江、岷江、湘江***洞庭湖***、漢江、贛江***鄱陽湖***

  主要景觀 “黃河第一壩”——龍羊峽大壩、開封附近的“懸河”、壺口瀑布、“塞上江南”——寧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漢港、著名峽谷——虎跳峽、三峽工程

  作用 灌溉、發電 灌溉、發電、航運***黃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嚴重,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黃河下游斷流、乾旱、“地上懸河” 長江流域降水豐沛,幹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澇災害

  原因 人類過度利用自然,濫用自然,造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惡化。 季風氣候帶來的弊端。人們不合理地佔用河道、圍湖造田,使河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加大沿岸發生嚴重水災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為雙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強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根本,修建水庫,使治沙和防洪並舉,也是治黃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興建水庫、疏通河道、上游禁止砍伐樹木、中游河道裁彎取直、分洪蓄洪等措施。

  歷史地位 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