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和百貨商場的區別

  我們都知道百貨商場與超市吧,但你知道兩者的區別嗎?更深沉一點的區別。。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百貨業態與超市業態的對比

  百貨店是指在一個大建築物內,根據不同商品部門設銷售區,開展進貨管理,運營,滿足顧客對時尚商品多樣化選擇需求的零售業態。

  百貨業態特點:

  1. 選址在城市繁華區,交通要道

  2. 商店規模大,營業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

  3. 商品結構以經營男裝,女裝,兒童服裝,服飾,衣料,家庭用品為主,種類

  齊全,少批量,高毛利

  4. 商店設施豪華,店堂典雅,明快

  5. 才去櫃檯銷售與自選***開架***銷售相結合方式

  6. 採取定價銷售,可以退貨

  7. 服務功能齊全

  超市是指採取自選銷售方式,以銷售食品,生鮮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為主,滿足顧

  客每日生活需求的零售業態。

  超市業態特點:

  1. 選址在居民區,交通要道,商業區

  2. 以居民為主要銷售物件,10分鐘左右可到達

  3. 商店營業面積在1000—2000平方米左右

  4. 商品構成以購買頻率高的食品為主

  5. 採取自選銷售方式,出***分設,結算由設在出口處的收銀機統一進行

  6. 營業時間每天不低於11小時

  7. 有一定面積的停車場地

  百貨業態與超市業態的差別:

  1.市場經營定位程度不同。

  超市的定位界限不是很明顯,大眾化品位居多,一般性的超市所經營的商品都是維護民計民生的日常必需品,如:糧、鹽、油、蛋、生鮮等,能適應不同層次市民需求;而百貨店則注重市場定位,必須根據建店範圍及輻射範圍內的入住居民的收入、喜好等因素來科學劃定市場定位,有針對性地制定經營戰略,進行經營。

  2.所經營商品的業種品類不同。

  超市所經營的商品品類繁多、混雜:菸酒、糧油、調味品、保健品、乾貨、生鮮、洗化用品、器皿、塑料品、五金、大小家電等等,食品類商品佔有很大份額;而百貨店多以服裝、鞋類、配飾品為主,食品很少介入其領域。

  3.貨品的陳列方式不同。

  超市的商品陳列多以貨架、堆頭為主,百貨店多以專櫃展示為主,注重展廳裝飾,突出品牌個性和優勢。

  4.服務的客群不同。

  因其定位原因,超市多服務於大眾客層;而百貨店多服務於符合經營定位的客群。

  5.經營的情調、風格不同。

  超市經營多給人一種便利、實惠的感觀情調;百貨店多追從一種精品、高雅的消費風格。

  6.超市多注重單個商品的價格;而百貨店多注重於品牌價值。

  超市企劃是以商品的價格,即低價實惠來吸引顧客;而百貨店注重品牌效應、環境效應給顧客一種精神上的超值享受。

  7.建店選址不同。

  超市的選址比較廣泛和靈活,可以在城市商圈,也可以在居民小區,“有人的地方就能開超市”,只不過超市的形式和規模不同罷了;而百貨店一般要在城市繁華地段或經過科學預測,符合政府規劃,短時間內能成為商圈繁榮的地方,要求甚高。

  百貨業態與超市業態的聯絡:

  1. 同屬商業零售領域,都以營利為目的。

  這是企業的共性,不論是商業企業還是工業企業以及服務業,“不掙錢做它幹嗎”?因此,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任何企業的經營目的,這一點不言而喻,無容置疑。

  2. 都注重商品質量與優質服務。

  在計劃經濟時代已明確,“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以質量求生存”幾乎是所有企業的共性,於是各廠商忙於質量策劃、生產,全心打造質量金字品牌,其實不然,質量第一隻為企業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還有第二步,那就是服務了。服務的優劣程度直接反映了該組織的員工素質和管理程度,優質的服務同樣能為企業的創利發展開路架橋,市場的供過於求,顧客的心理變化,業種內的同質性和品牌效應的差異性要求把服務與質量放在同等的位置。可以說,一個組織欲在市場競爭中叱吒風雲,抓好質量與服務這兩把殺手劍,那麼它就成功一半了。服務,商業企業尤為重要,它的頻率要高於其他組織,一線工作人員每天每時每刻都面對那些“上帝”,說不定,哪時一不留神得罪了哪位“神仙”,然後他到處散播謠言,說你壞話,讓你名利大損,時而久之,“雞飛蛋打”一場空!用句農村話來講:“那是一尊神,得供著點”。今天,我們倡導創新管理,然而,卻很少有人在服務方面提出什麼創新的理念來。

  3. 都注重樹立和維護企業自身組織想象,加大企業文化的建設與宣傳。

  文化,是一個關鍵性的軟要素。加強文化宣傳與薰陶,能夠提高組織的親和力、凝聚力和團隊戰鬥力,任何事情讓員工自發去做,完成的效果會更好,“強扭的瓜不甜”不就是這個道理嘛!這與舊中國資本主義企業“棍棒之下要效率”是完全不同的,管理要以人為本,人盡其才,人盡其用,要趨於人性化。只有用純淨的文化去感染每一位員工,讓他在愉快的氛圍中工作,他才能永遠把微笑掛在臉上,才能把更好的服務提供給顧客,那麼企業才能在公眾心中樹立良好的組織形象,商場才能贏得更多商機。目前,文化的差異性、特色性日益明朗,炙手可熱,企業正著手於這方面的策劃,如:海爾“真誠到永遠”,維客“牽手維客,感受親情”

  4. 策劃、經營、管理等都以顧客需求為中心,顧客是反映管理成敗的一線晴雨表。

  顧客是反映管理成敗的一線晴雨表,商業企業尤為突出,而工業企業,顧客也起到這個作用,但現在的生產性企業大都是通過代理商來反饋顧客資訊的,所以顧客的反映不是一線的,直接的。你的東西顧客願意買說明你的商品、服務、管理等等都還不錯,反之,顧客不買你的帳,則不知道你的哪一環節出了問題,反正是有原因的。商場管理者們在揣摩顧客心理,怎樣才能找準市場,刺激需求,把店經營好。“市場在哪裡?市場就在目標顧客心中。”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