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倉位是什麼

  倉位是指投資人實際投資和實有投資資金的比例,你們知道該如何管理好倉位嗎?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炒股的倉位與風險

  這裡提到的“倉位”,正是投資中最重要的因素,卻常常被散戶投資者忽視。對投資高手而言,由於深知自己隨時可能犯錯誤,所以,他們善於通過倉位控制風險。這包括如下三點:

  其一,即便把握再大、確定性再高,他們也不會在單一品種上投入全部資金。從迴避市場非系統性風險的角度說,單一個股的極限持倉一般不超過20%。資金稍微大一點***比如超過千萬元***的投資者,單一個股的持倉極限就應該限定在10%。很多小投資者喜歡滿倉進出一隻股票,這固然可能帶來暴利,但也可能因此而蒙受較大損失。小散戶在股市中進出,為了追逐短期超額利潤,是可以滿倉單一品種的,但前提是必須做好功課,做好風險防範的預案。

  其二,在行情不明朗的時候,低倉位介入,一旦行情趨勢明朗,則要麼清倉要麼滿倉。投資高手對於市場有著敏銳的感覺,但市場向上的趨勢與自己的判斷一致的時候,他們敢於大膽出擊滿倉進出。當市場向下的趨勢與自己的判斷一致的時候,他們會及時清倉以待。當市場趨勢與自己判斷不一致的時候,他們會用較少的倉位進出,尋找市場感覺。這樣做,可以讓利潤飛起來,也可以讓虧損鎖定,從而達到牛市賺大錢熊市少虧錢的目標。

  其三,輕易不補倉,而是及時斬倉。但行情趨勢向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的時候,敢於逐漸加大倉位。2010年,一位投資高手在某隻股票13元的時候買進一成倉位,在15元的時候加倉到兩成,到20元的時候反而重倉到四成。最後,股價達到30多元,才逐漸退出,從而使得利潤最大化。

  當然,投資高手在重倉之後,往往根據行情變化調整倉位。比如,單一個股達到四成倉位後,就拿出一成的倉位用於短線進出,一則鎖定利潤,二則降低倉位以防風險擴大。這與一些散戶的做法恰恰相反:很多散戶買進某股票後,看股價下跌,往往喜歡去補倉,有的人尤其喜歡做所謂的T+0操作,就是15元買的100手股票,到10元的時候再買進20手,然後當日賣出原有持倉20手,以此來做差價。看起來,這個策略沒什麼問題,不過,絕大多數散戶補倉買的股票,當日往往賣不掉,結果再次被套。這一點,有經驗的投資者看看一些連續跌停的股票走勢就知道了。

  炒股倉位管理的技巧

  倉位管理的先決條件,就是儘可能正確地進行走勢的唯一性分解。為什麼您本想著長線購買卻短線丟擲,本想著短線操作卻被迫長線持有。為什麼今天看多明天看空不停變換。這很大程度上就是您的思路中“分解不唯一”,今天這樣分析走勢,明天又換了個想法那樣分析走勢,謂之“分解”不唯一,自然不會穩定。其實發生變化的不是走勢,走勢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其實是比較固定的,變的只是投資者自己。什麼時候您發現對走勢的分析在一段較長時間內比較穩定了,這就有點譜了。

  那麼,如何進行走勢的“唯一性”分解呢?首先要選好級別,不同級別的走勢不一樣,在日線上是個震盪,可能在15分鐘線上就是個上漲。一般來說,我們首選日線級別。

  其次,走勢只能分為三種,維持震盪,上漲,下跌。沒有其它。所有走勢都可以塞到這三個分類中。上漲可以直接轉入下跌,但一般都是通過“維持震盪”這個分類進行承上啟下。我們把“維持震盪”這個分類統稱為f區間。***具體參見“如何解套”前一系列***

  應用到倉位管理上自然一目瞭然,對走勢進行分類並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分類一維持震盪,比照前一段走勢,在f區間上方減少倉位,在f區間下方增加倉位。在震盪不能維持的時候,全部賣出或全倉進入後鎖倉。

  分類二上漲,倉位保持不變,或者根據上漲的基本結構少量加倉。重點在上漲起初倉位全進,中途儘量不加倉。

  分類三下跌,補倉至少要等到下跌結構的末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