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又棟隸書書法圖片

  隸書是五種***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書體之一,孕育於春秋戰國,始生於秦,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4

  5

  隸書的表現形式及其章法:

  隸書是五種***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書體之一,孕育於春秋戰國,始生於秦,“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即“隸書者,篆之捷也。”

  “書之結體,一如人體,手足同式而舉止殊容。言結體者,首辨縱橫。縱勢上聳,增字之長;橫勢旁鶩,增字之闊。此每與時代、地域或作家有關。”隸書中因點畫組合的方式、字型的方扁及偏旁部首的錯落有致而使隸書的風格多樣,書的結構如同人的體形氣質一樣,如《曹全碑》如秀麗的美少女婀娜多姿、娟娟可愛,《張遷碑》如雄厚、倔強、強壯、剛毅的將軍。

  唐孫過庭《書譜》中講到:“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意思是起首的第一點為全字的範例,開篇的第一個字是全幅準則。清包世臣《藝舟雙揖·鄧石如傳》也曾“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計白當黑,道出了對一幅書法作品中的黑白,虛實的藝術處理方法。

  成公綏的《隸書體》對於隸書的章法曾寫到:“芬葩連屬,分間羅行。爛若天文布曜,蔚若錦繡之有章。”古往今來,優秀的隸書作品數不勝數,各個書家隸書作品的章法也各有不同。由於書寫材質或是書家的巧思,隸書的章法形式可以粗略分為五大類。

  帛書中的隸書章法

  豎有行,橫向各字錯落靈動,是簡牘作品的典型章法。如戰國時期的青川木牘,豎有行,橫向各字錯落靈動,是簡牘作品的的代表。另外江陵張家山出土楚簡、雲夢睡虎地秦簡,西漢時期的天鳳五年磚、保城都司空瓦、馬王堆帛書、居延初元四年簡、江陵竹簡、陽信家銅錠銘文、居延出土帛書敦煌玉門都尉簡、居延太初三年簡、敦煌太始三年簡、楊量買山地記、連雲港界域刻石、居延地節四年三月簡、居延元康四年六月簡、御史書木板、居延漢簡等等都能明顯看出簡牘帛書的代表性隸書章法。

  隸書碑刻中的章法形式

  如西漢時的治河刻石、敦煌始建國天鳳元年牘、居延竹簡、萊子候刻石、魯孝王刻石、開通褒斜道刻石、三老諱字忌日記、左章磚、欒鎮村畫像石題記、刑徒墓碑刻辭、姚孝經磚志、張仲有修通利水大道刻石、東漢刻石、侍廷父老僤買石田券、欒鎮村畫像石題記、刑徒墓碑刻辭、姚孝經磚志、武梁祠畫像題記,可見古隸像今隸過渡的蹤跡。

  緊密的章法形式

  隸書碑刻中,比較常見的是豎有列橫有行的章法模式,此種模式給人大氣舒朗的視覺印象,如東漢時期的劉熊殘碑,此碑古意秀勁,有云為蔡邕所書。另外犀浦薄書殘碑、李固殘碑、李孟初神祠碑、張景碑、華山廟碑、孔宙碑、張壽殘碑、衡方碑、乙瑛碑***是隸書章法橫行距窄豎行行距略寬的典型範例,章法公正嚴謹***、禮器碑***其結體大都呈正方形,大小相當均勻***、鮮于璜碑***其章法有典型漢碑形式,但有精細的方格線,故使其橫豎排列更為整齊,全篇錯落有致,格調統一***、史晨碑***其章法巨集偉大度,整體佈局方正嚴謹,前後碑文的豎行與橫列均工整一致,毫不錯亂。行間各字疏朗,橫排各字略微緊湊。這與當時統治者尊孔的虔誠及在孔廟祭奠的莊重也是極為一致的。清楊守敬曾評此碑“骨厚之氣自不可及”。郭宗昌評其“分法復爾雅,超逸可為百代楷模”***、史晨前後碑、張壽碑***全篇作方格書寫,並刻留下格線,既便於識讀,又保持了行氣與規整。此碑在漢碑中很具特色,被譽為古樸雄奇而又靈活巧妙的一種***、西狹頌***因摩崖書刻而形式活潑,正文為正方形。行距均勻緊湊,古樸大度,渾然一體,寬鬆隨意***、尹宙碑***全篇佈局整齊,豎行距疏朗,橫距適中,互不干擾。碑文未分段書寫,整篇整齊而統一。規範之中不失靈巧***、張遷碑***全篇章法疏朗大氣,行距橫距均勻,法度嚴謹***、曹全碑***整篇章法豎行距寬,橫行距窄。

  磨崖石刻形成的章法

  如漢代石門頌,全稱《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一沉《楊孟文頌》,東漢建和二年***148年***摩崖刻石,在陝西褒城***今漢中市***。石刻高261釐米,寬205釐米,共22行,行30~31字。其章法變幻萬千,字間距離不等,任其自然。摩崖書寫的材質原因。;摩崖刻石的泰山金剛經:筆法與字形奇特,字形偏大,篆隸用筆,章法舒展有致,靜穆深遠,頗具佛家之雍容大度之意。

  行橫無距的行書章法

  還有一種是書家創作出的字與字的點畫相互穿插避讓,字與字之間密不透風,或豎有行橫無距的行書章法模式。這些都是具有節奏感的章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