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傳說教案

  重陽節俗稱老年節,你知道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節日嗎?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的傳說》教案,歡迎閱讀!

  《重陽節的傳說》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重陽節風俗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3、幫助學生進行調查訪問,瞭解家鄉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現在哪位同學能背誦,並告訴大家九月九日是什麼節日?

  在民間流傳著關於重陽節來歷的美麗傳說,同學們想不想了解重陽節到底是怎樣來的呢?板書:重陽節的傳說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出新課的學習,學生的積極性濃厚。在此基礎上學習新課,激發了學生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學習慾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一讀課文***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暢。

  ***2***學生二讀課文***和同座合作讀***,可以每人讀一節,互相指正讀錯的地方。

  ***3***學生三讀課文***指名讀或開火車讀***,每人一個自然段,讀後請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

  ***4***學生四讀課文***默讀***,想一想:課文講了哪些內容?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多讀課文,教師在課上給足時間,每次讀書應明確要求,注意讀的質量。]

  ***三***指導認字和寫字

  ***1***屏顯本課的生字。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

  ***3***引導觀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交流“妻、拜、瓶、侵、襲”這5個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4***學生練習寫5個生字、3個詞語;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四***語文實踐活動:調查訪問:家人、鄰居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五***作業:寫生字抄詞,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默讀課文,回憶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板書:拜師學藝斬妖除魔紀念桓景

  ***二***深入研讀

  1.指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話概括了桓景為什麼要拜師學藝。出示:桓景病好後,一心想除掉瘟魔,讓鄉親們不再受害。

  指讀、評讀:感受桓景為民除害的決心異常堅定。

  2.默讀第四自然段:還能從哪裡看出桓景下定決心要為民除害?

  結合學生彙報,出示重點內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過了一條河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鞋又一雙鞋,終於見到了費長房。

  從“終於”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桓景拜師學藝歷盡了艱辛,可見他為民除害的決心多麼堅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

  堅定的信念支援著他終於見到了費長房,同時支援著他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能否把桓景怎樣勤學苦練的補充具體?

  [這個教學環節的目的是讀寫結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的精神,又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學習傳說故事的寫作特點,為本單元的習作打基礎。從寫作角度說,傳說故事多半是口頭流傳的,要求便於記憶,所以多用反覆、對比、重疊等修辭方法,使故事情節在反覆、對比中產生扣人心絃、發人深思的藝術魅力。學生在表達時不用告訴他們這些內容,能模仿上文去說就可以了。]

  3.過渡:桓景一心為民除害,不怕艱辛拜師學藝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他又是怎樣剷除妖魔的,你有什麼感受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4.學習第二部分:出示燈片

  思考題:桓景是怎樣剷除妖魔的,你有什麼感受?

  自學提示:***1***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問題。

  ***2***畫出讓你感動的詞句,簡單批註。

  ***3***有感情地朗讀。

  交流彙報,理解重點:

  ***1***到了瘟魔出來那天,桓景分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讓大家帶在身邊,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後領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聯絡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師父的辦法去做,做好了斬妖除魔的準備。]

  ***2***桓景手持寶劍從山上直衝下來,和瘟魔展開了搏鬥。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桓景對準他的後心“嗖”地擲出寶劍,“哧”的一聲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桓景奮勇除魔,毫不畏懼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學生對桓景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三***總結課文

  1.填空:這一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等活動,來紀念桓景剷除妖魔、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2.你喜歡桓景嗎?說說為什麼。可以用上“因為……所以……”。

  3.說說家人、鄰居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四***作業

  1、把重陽節的傳說講給家長或別的小朋友聽。

  2、讀句子,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3、推薦閱讀《語文同步課本》中的民間故故事。

  《重陽節的傳說》教學反思

  重陽節的傳說是本書最後一單元的一節精讀課,內容主要講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課文分為三個部分,先交代了桓景為降妖救人,歷盡艱辛,拜師學藝;接著寫桓景是怎樣除掉瘟魔的;最後講了重陽節的一些風俗。讚揚了桓景斬妖除魔、為民除害的精神,課文內容較淺顯易懂,通過課堂效果及自我反思我總結如下:

  1、教學的設計很細緻,重點突出,內容較豐富。上課初先複習字詞,這對基礎部分的回顧能讓學生打好基礎。然後進行有價值問題的提問,提出問題後進行總結、歸納、排序,這部分的處理能較好的鍛鍊學生對課文理解及歸納資訊的能力。從而使課堂教學環節更加清晰。

  2、板書概括很用心。用一首小詩來總結全文,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板書既能總結全文,又能使學生有所收穫,而且板書都是通過教師的一步步引導而得出的,對於這樣的效果學生會記憶猶新,而且對課文的理解會更有幫助。

  3、拓展內容較豐富。本文用了兩種拓展方式,一個是回憶傳統節日及風俗,另一個是找出相對應節日的古詩,這部分的課堂效果非常好,學生積極性極高而且課堂參與度也有所提升。對於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學生還是有表達的慾望的。這是我從中得到的體會,通過這樣的設計及教學反應,讓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古詩,而且將一些節日的習俗進行了整理和回顧,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能充實教學內容。

  存在問題之處:

  1、教師引導的痕跡重。最好的課堂效果應該是學生為主體,由他們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加以引導和評價,而本課對於內容的理解都是教師的牽引,顯得問題特別多、特別瑣碎,想放不開手的媽媽,領著孩子一步步前行。這樣的課程對於孩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2、課文讀的時間少。任何內容的感知都應該建立在讀熟、讀懂的前提下,而本課的設計卻恰恰少了很多讀,在課堂上原本用來讀的時間也用來去分析了,所以學生有些感受還是沒有說出來,這就是因為讀的少的緣故,有些問題是老師告訴要讀出什麼感覺,然後讓學生去讀,這樣就是把教師自己的體會強加給學生,學生在沒能理解的情況下當讓不會出現讀的好的情況了。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就是讀書的效果和作用,在以後的課堂上,教師應該側重讓學生讀,給學生足夠讀的時間,在對學生的讀加以指導和評價,這樣自此基礎上的分析及感受都會大有提升。

  3、教師的引導不到位,學生幹啟不發。對於重點問題及語句的分析教師先提出問題,但是很少有人會回答,在教師啟發後效果還是一樣,出現這樣的效果我覺得一方面和學生的積累少有關還有教師的引導方式及引導的語言不到位,在教師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做出的預設有時是不準確的,當課堂出現幹啟不發的狀態時就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

  4、課堂氣氛一度低沉。課堂氣氛是決定一節課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不高的時候,這堂課就不會有什麼效果,學生只會對他們知道的或是感興趣的內容才會聚精會神,如果學生課堂氣氛低沉就是教師的教學內容他們不感興趣,或是教師提出的問題他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回答才出現低沉的狀況,教師應該注意問題的設計和調動課堂積極性的方法。